前中市議長全家鉛中毒》40年經驗中醫師:恐用到化學合成「硃砂」而非天然

醫藥保健

前台中市議長張宏年一家四口在台中知名中醫診所看診拿藥,日前卻驚傳中藥中毒事件。經台中市衛生局檢驗後,發現該診所的自費藥粉重金屬超標,鉛超標509倍,也驗出藥粉有汞的成分,經追查,診所負責醫師呂世明加入已列為禁藥的中藥材「硃砂」,衛生局已要求診所停業一個月。

衛生局初驗結果出爐,藥材重金屬的總含量要在30ppm以下,但該診所自費藥包鉛含量竟然高達15281ppm,鉛超標509倍。究竟「硃砂」功效為何?使用上要注意什麼?吃中藥又該注意哪些事?

40年中醫師:硃砂是好藥,但要「中病即止」

有40多年經驗的的廖姓中醫師,接受《信傳媒》訪問時先解釋,「硃砂」的功效包括可以清心火、鎮定安神、容易入睡,「但它性比較寒,必須要是熱症的人才可以吃,寒症的人吃的話會有反效果。」廖姓中醫師,認為這次會發生中藥中毒事件有2大原因:

1.業者沒有好好把關

廖姓中醫師表示,中藥材要鑑別它的真假好壞,需要深厚的底子,「但現在有許多中醫師慢慢沒有這個能力,因為台灣的中醫往往注重『中醫』的教育,而忽略掉『中藥』的教育。」他指出,老一輩學徒出身的中醫師有些雖然可能只有小學畢業,但從小就在中藥房當學徒累積實力,能掌握到中藥鑑別的基礎。

「而且台灣沒有中藥學系,現在雖然有成立一個中藥資源管理學系,但沒有法源基礎,因為《中藥師法》在立法院卡了20多年。」廖姓中醫師指出。

2.沒有「中病即止」

廖姓中醫師指出,古時候用的處方其實可以把重金屬排掉,他也強調,硃砂其實是一個很好的藥,但是要對症然後「中病即止」,「吃了以後病好了就不能再吃了,那一旦吃上6年、7年、8年,當然就有問題。」他提到,如果處方有開硃砂,裡面還要再搭配一些利尿的藥材如茯苓、土茯苓等,才可以排掉重金屬,不能單一使用而要用複方。

恐用到化學合成硃砂而非天然

衛福部自2005年起,就公告「禁用硃砂製造、調劑、輸入、輸出、販賣或陳列」。中醫師公會全聯會前理事長陳旺全也指出,硃砂主要有鎮靜、安神的作用,不過使用的劑量及時間都需要控制,避免產生中毒現象。

廖姓中醫師指出,雖然硃砂被禁用,但因為覺得很好用,很多人還是私下使用。不過他也表示,其實真正天然的硃砂價位很高,「一分要6千元,所以可以用其他藥材像是酸棗仁等取代。」他研判這次中藥中毒事件,可能是用到化學合成的硃砂,「不是天然的,如果是化學合成的硃砂成分就是硫化汞。」若食用累積過量的汞在體內,會破壞人體神經系統、造成腦部損傷,嚴重的話還可能有器官衰竭的症狀。

如果真的重金屬中毒要如何解毒?

廖姓中醫師表示,其實很多農藥就是汞的化合物,「有些(藥草)植物裡面本來就有重金屬,因為這樣才有療效,所以可以先把排重金屬的藥加進去。」

中醫師強調,硃砂其實是一個很好的藥,但是要對症然後吃了病好後就不能再吃了,就是所謂的「中病即止」。(圖片來源/shun@photoAC)

中醫師:5方法處理有毒中草藥

廖姓中醫師也表示,有關中藥草中毒的問題經常出現,但其實就他研究多年,發現極少部分生藥有毒成份。「其實絕大多數是因為大量吃、長期吃、單味吃某一種有毒的中草藥才會出問題。綜合古聖先賢的經驗,以及現在各種『本草』學的敘述,對於這些極少數有問題的藥用植物,都有很好的處理方法,使之符合『去邪扶正』的最高指導原則。」

他指出,歸納正統醫學、養生學,有下列5種方法來處理這些極少數的有毒中草藥:

1. 中病即止

廖姓中醫師指出,像腹水(臓脹)、肺積水(咳嗽、痰飲、哮喘)、一般利水利尿的藥(茯苓、車前草、白茅根),根本起不了利水祛濕的作用,必須借助破水(峻下逐水)的藥,如防己、木通、甘遂、大戟…等。「但據古人的經驗,使用這類藥時要『中病即止』,也就是說,積水排完了就不可再用,這也是處理有毒中藥很高明的方法之一。」

2. 不可單獨使用一味藥,要使用方劑

廖姓中醫師表示,方劑學就是說明處方中每種藥的功能,其中有些藥本身縱使沒有(或有)療效,但其卻扮演處理其他藥物的毒(即副作用)的角色。

3. 輕劑量

他指出,一般飲片、乾品,在2錢以下,幾乎對人體不構成任何有毒的副作用,「都要在1兩以上才會造成嚴重的傷害。」

4. 炮製

廖姓中醫師指出,有許多中草藥需要加工處理,除了能去除毒性之外,不同方法炮製後的藥效也不盡同。「如用鹽水炮製可以引藥入腎,用醋炮製可以引藥入肝。」

5. 扶正

他表示,假如身體很差,就必須加些調養的藥,如黃耆、人参之類。

廖姓中醫師表示,根據他個人多年觀察,只要照上述5種方法去處理,基本上就不會有毒副作用可言。

至於要如何把關?廖姓中醫師表示,民眾很難自己把關,不過他強調中醫師自己一定要做到「看、摸、聞、吃」,「以前很多當學徒的都是以身試藥,吃了藥後就靜下來,感受這個藥在你身上發生的反應,其實中醫已經是累積了2、3千年的經驗,我們只不過重複實驗,讓自己對這個藥更有信心。」

他也希望社會大眾對中醫中藥能有正知正見,不要產生「見樹不見林」的不完整認識,造成對中藥的誤解以致人心惶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