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增1例菲律賓境外移入》要不要擴大篩檢?指揮中心、台大公衛這樣說...

武漢肺炎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4)日下午2點臨時召開記者會,公布國內新增1例境外移入COVID-19(武漢肺炎)病例,為50多歲女性(案476),長期居住菲律賓(前次自台灣出境時間為今年1月),8月2日獨自返國。這起案例也是自7月以來28例確診案例中,第17例來自菲律賓

而連日以來境外移入不斷增加,再度掀起「普篩」議題,特別是比利時工程師被檢驗出Ct值(核酸檢測結果的循環閾值threshold cycle, Ct)介於33至34間,被指揮中心認為「小於35才能診斷陽性」。

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特別在今日記者會澄清表示,並不是Ct值大於35就判定「陰性」,「CT值35-40就會再做,只要驗到超過35就會重複檢測,這樣的檢驗標準跟美國CDC和歐盟是大同小異的。加拿大很多實驗是也有訂在38或40,要看實驗室用什麼樣的機器和方法。」

不過台大公衛學院在今日上午例行記者會中,台大公共衛生學院教授陳秀熙指出,關於核酸檢測的CT值,在國際間30-40都有人在用,「美國CDC的建議是38、我們國家是用35,這會因為不同感染地區而不同,基本上我們認為在40以下都有可能是陽性。這樣的感染症狀特別在無症狀容易發生,也可能具有傳播力。」而針對比利時工程師案,台大公衛也有更多不一樣的看法。

比利時工程師恐在台北染疫?

針對比利時工程師個案,陳秀熙推估暴露時間為6月20日至6月26在台北遭外籍人士傳染,所以台北的疫情調查接觸者變得非常重要。從其時間軸與病毒量等學理推估,加上地方疫調資料,研判出4種傳染可能:

1.入境前已感染(3月曾有嗅味覺異常症狀)

2.被潛在境外移入感染(職場、健身房、旅館、餐廳、酒吧、大眾運輸...)

3.被潛在本土個案感染

4.再次感染

根據國際分析,武漢肺炎仍有高達5至6成的感染者,是症狀發生前被檢出,或是完全無症狀,且美國華盛頓州的長照機構與鑽石公主號案例顯示無症狀亦有傳染力,但病毒量超過1個月的可能性不大,之後就康復並產生抗體。另外,檢驗工具的偵測能力會隨時間變化,其偵測能力在症狀出現時達到最高,可以持續5-6週,IgG抗體則可持續到6週以後。

陳秀熙表示,若以台灣目前採取的採檢策略,很難找到這些個案。且過去國內幾個案例中,如日本女留學生、泰國移工、比利時個案等,都能透過時間軸追蹤,推論上述皆在台灣感染的可能性最高,但陳秀熙表示,因三者皆無症狀,「民眾不必太恐慌,因無症狀要非常短距離接觸,才有傳播力。」

解封後不能鬆懈!台大公衛:應對6族群檢測

陳秀熙也指出,6月28日武漢肺炎在全球是1000萬例,經過快1個月的時間8月2日已經到1,800萬,「這樣個案的成長已超出WHO及過去大家在上呼吸道感染的速度,這件事真的非常嚴重。本來預計要到今年底才有可能達到,但到8月2日已經到1,800萬、死亡人數快要突破70萬,還有40%的人還等著康復,對整個醫療來講是很大的威脅。」他表示,確診人數越多,對台灣來說若未來發生流行感染,這個威脅很大,「也代表全球在解封後,疫情沒有獲得較好的改善。」

根據7月27日至8月2日統計,全球新增個案貢獻度排名:美國(26%)、印度(20%)、巴西(17%)、南非(4%)、哥倫比亞(3%),其他共30%。預計下週印度會超越美國、哥倫比亞會超越南非。

陳秀熙指出,6月28日武漢肺炎在全球達1千萬例,經過快1個月的時間已經到1,800萬,對整個醫療來講是很大的威脅。(攝影/陳稚華)

陳秀熙也舉美國第二波疫情再起為例,表示美國入境不需檢測也不須提供陰性證明,只有過去14天內到過中國、伊朗、英國、巴西等國的外籍人士不得進入美國,而美國出現的2個破口包括輕忽防疫、缺乏個人防護措施(口罩、社交距離),以及過早解封(工廠、餐廳重啟,民眾群聚活動多)。

而西班牙解封後爆群聚潮,海邊、酒吧、餐廳群聚導致疫情又起,法國本來守很好,但6月22日解封後民眾鬆懈,又碰到暑期出遊、群聚、不遵守社交距離等措施導致疫情再起,所以將來從法國入境返台的旅客疫情都應該要受到監控,法國可能也要重新回到疫情中度危險的國家。

至於比利時,陳秀熙指出,雖然其解封後疫情仍又增加,「但他是唯一入境措施有依國家燈號做區分的,包括紅燈(入境檢測&隔離14天)、橘燈(建議入境檢測&隔離)、綠燈(遵循旅遊指引),這是標準依風險分層來檢測,也是精準檢測的方式。當然檢測完民眾還是不能放鬆,還是要有防疫措施。」

陳秀熙也提到,越南最近疫情又爆發,「因他長期以來都沒有個案,但在7月底因境外移入個案又爆發疫情,也馬上實施超過百人的隔離,這是台灣要非常警惕的。」至於香港跟越南一樣,也是維持一段時間的境外移入,後來造成群聚感染。

他認為受無症狀個案感染高風險族群,應以風險分層進行精準抗體及抗原檢測:

1.醫療機構
2.長期照護機構
3.郵輪
4.移工
5.外籍人士較多職業及場所
6.其他短距離接觸情境及場所

陳秀熙提醒,除了檢驗要看也別忘了無症狀患者的電腦斷層影像表現。(攝影/陳稚華)

是否應擴大篩檢?

針對目前台灣的檢驗能量,是否應該擴大篩檢?

陳秀熙表示,「我們一直在呼籲,對於境外移入高風險的國家進來,應該要做檢測。對於境外移入高風險國家,以及容易接觸的人口密集國家,應該要對於這些族群檢測,而不是一般講的普篩的方式。」

他也強調,其實已經做了好幾次政策分析說明,「開放檢測給民眾作有什麼關係?其實只要N抗體有後面就不用再做了,如果S抗體出現的話,綜合抗體就會出現,但N抗體出現,S抗體不一定會出現。」

至於試劑品質是否OK?若出現偽陽偽陰的問題該如何解決?

陳秀熙認為應該是還好,「我們彰化自己做測試,實驗室不是跟我們拿,是他自己用同樣的廠牌測試,2次測試結果都一樣,不同時間其實差一點點,但數字都一樣。」他表示下一階段應該要鼓勵政府,就開放自費檢測,「外籍工程師讓他進來時做檢測,公司付錢也沒問題,其實很多企業很願意付錢。不過政策分析說明跟決策不一樣,這也都沒關係。傳染病就是不能賭,賭的話就是多敗俱傷。」

他也提到台大公衛和彰化做得萬人抗體檢測,目前以抗體檢驗為主,「有檢驗出來一些是抗體陽性,正在做綜合抗體確診的診斷,應該會在8月中旬記者會上公布結果。」

指揮中心:邊境普篩並不一定完全防漏

關於今日新增的境外移入個案,莊人祥表示,個案7月30日開始發燒,未於菲律賓當地就醫,8月2日返國時主動填報有發燒症狀,入境量測體溫略高(37.7度)且有咳嗽、喉嚨有痰及肌肉痠痛等症狀,於機場接受採檢後送至集中檢疫所,經檢驗於今日確診,目前住院隔離治療。衛生單位正調查個案搭乘班機之前後二排旅客,以匡列接觸者。

莊人祥表示,國內在7月26日至8月2日共針對自菲律賓返台的183名旅客進行採檢,針對疫情高風險國家入境者進行普篩,目前只有鎖定菲律賓,只要沒有登機前3日內陰性證明,像是國人、外籍人士持有台灣居留證或菲籍學生、移工,都要採檢,實施至今共計採檢183人。

183人當中發現20人有症狀、共有163名無症狀者,但在這20人有症狀中只有7人確診。莊人祥指出,這20人中的其中一人第一次採檢時被驗為陰性,直到2次採檢才確診,顯示邊境普篩並不一定完全達到防漏效果,且通常發病10天後就幾乎沒有傳染力,認為效益有限。

不過不論是否要擴大篩檢、外籍工程師究竟在何處染疫,台大公衛和指揮中心都強調,在國際疫情升溫之際,民眾仍要配合政府防疫新生活,並維持戴口罩、保持社交聚罹、勤洗手等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