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不是一枝被剪下來的花」醞釀20年 魏德聖《台灣三部曲》要尋找「我們的根」

電影文創

「全世界哪一個國家的電影會由全民出資來完成它,未來電影上面的出品人,就寫『台灣人』,多厲害!」

導演魏德聖5日啟動《台灣三部曲》第一階段的電影募資計畫,期盼在明年8月電影開拍前,募得足夠資金以完成多個電影場景的搭設,並預計在接下來4年內,每年依照電影進度,逐步推出新的集資計畫,預期在2024年順利上映。

不只三部曲,4年時間要完成5部電影

2018年正逢台灣影史上最賣座國片《海角七號》10周年之際,魏德聖正式公布終極之作《台灣三部曲》,他表示,這是他最大也是最後的目標;除此之外,他也將把電影打造的實景保留下來,為台灣打造「豐盛之城」文化園區。

去年,魏德聖已與台南市政府正式簽約,要在後壁區台糖廠附近,規劃成遊樂、住宿合一的文化園區,為總預算高達135億的BOT案。

但總歸電影才是核心,整個電影計畫,除了《台灣三部曲》,分為以西拉雅族為主角的「首部曲:火焚之軀」、漢人海盜角度的「二部曲:鯨骨之海」,與荷蘭傳教士觀點「第三部:應許之地」,詮釋1624年大航海時代,不同族群匯集在台灣,世界剛踏入台灣的史詩鉅作外,還包含一部紀錄片《尋找福爾摩莎》和一部動畫片《達納米》,共5部電影。

魏德聖形容,三部曲電影的進度是箭在弦上,場景已經99%確定,9月就會先搭景,預計明年8月開拍,並希望能趕在2024年的最後一天結合「豐盛之城」開幕,播映首部曲。

醞釀20年!2024年是台灣站上世界舞台第400年

2020已經過了一半,在剩下不到4年的時間裡,魏德聖要完成5部電影的拍攝,為甚麼要這麼趕?

除了他說,「我本來是不想要趕時間慢慢把東西做好,可是拖到現在不趕不行」外,一定要趕在2024年上映的意義在於,這是台灣站上世界舞台的第400年。」

400年前的大航海時代世界是史上第一次的大交流,1624年荷蘭人來到台灣,也是第一次台灣面向世界,也開啟了各族群荷蘭人、西班牙人、葡萄牙人、從中國來的漢人、日本人、馬來人,還有原住民等第一次的匯集,因此,魏德聖想好好紀念台灣曾經年輕美麗的時代。

事實上,《台灣三部曲》魏德聖已醞釀近20年,早在2000年就完成劇本,直到他拍攝完《賽德克巴萊》之後,「拍完別人的祖先,那我呢?」於是他重拾劇本,這次群眾募資,他舉起一面大旗,要號召民眾加入,一起完成完成一件會感動你自己的事情。

魏德聖此次找來日本金像獎最佳美術花谷秀文(右)擔任美術總監,他形容魏非常斯文且溫柔,但如果他很想要完成某件事或達到某個目標,就會用盡全力。(攝影/秦宛萱)

想到錢都很心痛,但再小的細節也不能放過

5部電影將耗資45億元,資金需求相當龐大,雖然秉持著不管募資成不成功都還是會動工,但第一次做群眾募資,魏德聖仍然相當緊張,第一階段希望募得的3000萬將用於主要場景西拉雅族部落麻豆社的搭建,若集資金額達1億,即可完成400年前古大灣市鎮的場景搭建。

他坦白,除了這2大場景外,要搭的場景又多又雜,「雖然是假的,但假的也很貴」、「想到錢都很心痛」,但矛盾的是,為了場景的細緻度,雖然電影明年才要開拍,但9月就要開始搭景,因為他說,「為了營造部落的生活感,有很多的植栽,要先種下去給他長得像樣,不能說每個樹都是剛種的、每個草都是鋪上去的,所以我們必須留長一點的時間,讓他慢慢變成一個自然的聚落。」

把不可能變成可能,這一次需要你的支援

「3年前開始提計畫,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告訴我這是不可能的,不可能也已經在做,做了就沒有停下來,…,其實你去看全台灣哪一個劇組提早3年前就在開始找景、找演員,因為我們知道要做的事情太複雜太難了,包括工作人員從2年前開始做田野調查,現在全部變學者,…,然後,不管資金還是其他,其實腳步從來沒停下來過」那怕過程再苦,魏德聖也不會忘記當初的起心動念,「這是我們的根」。

他認為,要了解自己的過去,才能遠望未來;孩子在往世界去的時候,才會知道他們帶著怎樣的能量,「我們來自於土地,我們絕對不是一支被剪下來的一朵花,謝了就沒了,特別是在這個時代,更需要被存在的一個事實就是我們來自台灣」。

所有人認為的不可能,魏德聖與團隊一路走了2年多,他相信老天沒讓他在前面垮掉,就表示有一天能夠完成,他說,「我們防疫做到很好,世界終於看到台灣,那接下來呢?我們要不要殺球得分,2024年是最棒的得分點」,這一次需要大家的支援。

台灣400年系列電影:《台灣三部曲》第一階段電影集資計畫:由此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