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人近9成有痔瘡困擾!醫:「3大特徵」分辨是血便、痔瘡還是大腸癌

醫藥保健

痔瘡長久以來一直是困擾許多人的隱疾,根據成大醫院統計,國人痔瘡罹患率高達86%,孕婦也有高達76%出現過痔瘡的症狀。

痔瘡疾病的嚴重度,依據軟墊脫垂的程度分為1到4級,分別是第1級「只有出血沒有脫出」、第2級「有脫出但會自行縮回」、第3級「有脫出但可用手推回」,以及第4級「有脫出但無法用手推回」。

不過,是什麼原因導致痔瘡?如何分辨是血便、痔瘡還是大腸癌?哪些人是高危險群?痔瘡會自己好嗎?坊間市售的「消痔丸」有效嗎?

為何會有痔瘡?

成美胃腸專科診所主治醫師黃志傑,接受《信傳媒》電訪時先解釋,導致痔瘡的原因很多,但都還是推測,現在認為比較大的可能包括:

1. 肛門靜脈回流受阻,壓力上升,導致血管擴張。

2. 年紀老化,肛門的結締組織鬆散或斷裂。

3. 長期便秘、長時間維持站姿或蹲姿

4. 懷孕或肝硬化等

黃志傑表示,以上4種狀況都可能會讓肛門靜脈壓力提高,「靜脈血管回流受阻並異常擴張,從而產生痔瘡。」

醫:「3大特徵」分辨是血便、痔瘡還是大腸癌

至於要如何分辨是血便、痔瘡還是大腸癌?

黃志傑提到,痔瘡一定是位於肛門位置,「但是大腸癌可位於整個大腸,從一開始的盲腸到肛門,都可能有大腸癌的發生。因此如果大腸癌發生的位置是比較深入、離肛門口比較遠的地方,痔瘡和大腸癌會有以下3大特徵不同。」

黃志傑表示,如果大腸癌發生的位置是比較深入、離肛門口比較遠的地方,痔瘡和大腸癌會有不同之處。(攝影/陳稚華)

1. 血的顏色和大便之間的關係

黃志傑表示,若出血的顏色越鮮紅,且血和糞便是分離時,表示出血點愈靠近肛門,因此痔瘡機會比較高。「如果血看起來很暗紅,而且和糞便混在一起,那表示出血位置離肛門比較遠,血液已經在腸子出現一陣子了,得痔瘡機會就比較低,大腸癌機會則比較高。如果血和大便又參雜著黏液,就更像大腸癌。」

他進一步指出,越鮮血淋漓,越有可能是痔瘡,且常會與大便分離,同時擦屁股的時候會發現衛生紙上同樣帶有血液;「而大腸癌出血顏色偏暗紅,是癌細胞侵襲、破壞正常組織造成,血液留在腸內一段時間才隨糞便排出。」

2. 出血量

黃志傑表示,通常大腸癌出血是因癌細胞侵襲、破壞正常組織造成,「如果沒有直接侵犯到大血管,單一次出血量通常比較少;痔瘡則常常合併動靜脈的結構,容易有單一次大量流血,但是大腸癌是慢慢出血,較不容易注意到,反而容易貧血。至於痔瘡是因單一次大出血,會讓大家有警覺,貧血比例反而低。」

3. 疼痛感 

再來則是「疼痛感」。黃志傑表示,痔瘡因為在肛門,「肛門齒狀線以下神經密佈,加上會因為坐姿和排便容易感到肛門疼痛,大腸癌若是在較深處,比較不會劇烈疼痛,會用悶痛、貧血或體重下降做表現。」至於痔瘡會不會變成大腸癌?黃志傑表示不會。

坊間市售「消痔丸」是否有效?

問到哪些人容易有痔瘡?成美胃腸專科診所院長陳炳諴指出,以下6類人是高風險群:

1. 常便秘或腹瀉的族群

2. 纖維食物攝取不足

3. 懷孕婦女

4. 長時間久站久坐的職業,如老師、司機、廚師、工程師等

5. 肝硬化患者

6. 老年人

陳炳諴指出,常便秘或腹瀉的族群、孕婦、肝硬化患者、長時間久站久坐者都是痔瘡高危險群。(攝影/陳稚華)

至於有哪些危險因子容易導致痔瘡產生?陳炳諴指出,包括排便時用力過度、久坐或久站、長期便秘/腹瀉、懷孕、舉重、年紀變大等,都是容易導致痔瘡產生的危險因子。

而關於坊間市售「消痔丸」是否有效?陳炳諴表示,「大部分消痔丸主要成分是一種輕瀉藥,能夠軟化糞便,但對於痔瘡療效有限。」他也提醒,民眾要使用前應該還是要諮詢過醫師較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