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的新柏林圍牆 中國滲透之下的乾淨網路世界

國際政治

中國對我們有多大程度的滲透,取決我們給他多少滲透的空間。

由印度說起⋯⋯

最近印度好多朋友紛紛來信要求改用新的通訊軟體,因為過去慣用的微信(WeChart)已被印度政府禁用了!

印度分析人士認為,這是和平對抗中國的一個手段。

因此要使用商業軟實力讓中國為其在邊境的所作所為付出代價。

邊境衝突導火線

最近中國、印度邊境衝突,導致兩國緊張關係升級,於6月29日印度宣布,基於隱私權和國家安全問題,全面禁用59款中國 APP。

印度官方電子資訊部稱,由於有可靠消息顯示這些中國應用程式進行的活動,有損印度的主權、完整性,威脅印度防禦、國家安全和公共秩序,因此採取了這些措施。

美國乾淨網路計畫

美國國務卿蓬佩奧(Mike Pompeo)在8月5日宣布乾淨網路計畫(Clean Network)準備控管電信業者、程式市集、雲端儲存及海底電纜;包括那些可能威脅使用者隱私、傳播病毒、進行宣傳或散布不實資訊的中國程式。

美國所定義的5G乾淨網路,指的是在端對端的通訊路徑中,從傳輸、控制、運算到儲存上,都拒絕採用來自不可靠業者所生產的設備,而且指名華為及中興,因為這兩家業者必須遵守中國共產黨的指令。

美國不只自己採行乾淨網路計畫,也號召其它國家一同參與,與5G乾淨網路的政策一樣,迄今已獲得超過30個國家的響應。

其實他早在今年的4月29日時所揭櫫的乾淨網路計畫,當時鎖定的是新一代的5G網路,要求進出美國的5G流量都應奠基在可靠的設備供應商,把華為與中興等中國業者列為拒絕往來戶。

蓬佩奧還認為美國民眾不應把個人資料或是商業機密,存放在不可靠的雲端服務上,例如阿里巴巴、百度與騰訊等。也應確保連結美國與全球的海底電纜,不會受到中國的大規模滲透。

柯林頓曾笑稱「網路長城」不可能

網際網路起源於1970年代美國國防部的ARPAnet,最初是用來做為軍事上的資料傳遞。

1980年代美國各大學、研究機構紛紛加入,並且建構出TCP/IP的通訊協定。

1990年已發展成全世界最大的電腦網路,由於提供的資訊相當豐富且多元化,已成為現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993年11月馬賽克瀏覽(也就是後來的網景)器由官方發布,大眾有了上網的途徑。1995年8月在還沒有盈利的情況下就公開募股。5個月內股票就從28美元猛省到每股174美元。

1996年雅虎公司剛上市就估值8.48億美金。

1997年5月亞馬遜以4.38億美金的估值上市。

1998年的春天網際網路形勢一片大好,每家網際網路公司的股價幾乎都翻了兩倍。

由上述網路發展的歷史過程中,90年代美國對於網路的未來發展和商業潛力,信心無窮,而1994年第一次連上網際網路的中國,則是在98年就開始打造「防火長城」準備審查網路言論。

2000年,當時的美國總統柯林頓,認為推動美中雙邊貿易還有發展網路,將會讓中國不可避免,更加自由、開放、民主,融入以美國為首的國際秩序,還開玩笑說,中國想要管制網路,就像把果凍用釘子釘在牆上一樣,根本不可能,「祝他們好運!」2020年的今天,防火長城不但屹立不搖,中國挑戰美國霸權地位的企圖心也更強了,隨著2018年貿易戰正式開打,科技業很快也被捲入戰場。

全球封殺中國電信

美國白宮指控中國企業多年來一直竊取美國公司的商業機密和智慧財產,另外也點出,中國在2017年的《網絡安全法》、2018年的《國家情報法》要求下,在中國的網路公司,必須把資料中心設在中國境內,同時也得配合偵察和情報部門工作。因此,如果美國使用中國品牌的電信設備,肯定有資安、甚至是國安風險。

美國不只自己封殺中國電信和監控設備,也努力說服全球各盟國一起圍堵。澳洲、紐西蘭、日本先後宣佈禁止華為參與5G建設之後,如今英國也加入「美國隊」。而在歐盟方面,法國已經宣佈不會禁止,但是會勸阻電信商少用,德國則正在審慎考慮中,很可能會成為歐盟其他國家的風向球。

中國政府封鎖網路的事實⋯⋯

1. 遠端會議軟體Zoom:因為肺炎疫情而暴紅,在2020年6月份坦承,為了配合中國法規,關閉了250多人參加的一場線上六四事件紀念活動,結果被外界痛批是言論審查。 這次配合中國政府審查用戶的前科,已經難以挽回外界信心,從美國政府和軍方,到太空總署、Google等民間單位,紛紛禁止員工使用Zoom開會。

2. 臉書Facebook:全球最大社群網站,近年來也一直想努力撬開中國大門,甚至2016年傳出一度開發可以自動審查用戶貼文內容的功能,希望能贏得中國政府支持。創辦人祖克柏還曾擔任清大經管院委員,希望拉近跟北京的距離。不過最終,祖克柏在2019年貼文表示,無法接受把用戶的資料中心設在長期侵犯隱私和言論自由的地區。雖然沒有點名中國,但一般認為等同宣告退出中國市場。

3. NetFlix:全球知名OTT平台,在去年宣佈,由於中國政府企圖控制媒體和播放平台,因此取消進軍中國的計畫。

4. Google:曾經為了進入中國市場,從2017年進行過所謂「蜻蜓計畫」(Project Dragonfly),就是開發一款中國專用的搜尋引擎,將資料中心設在台灣,但是開放中國當局存取資料庫內容,並過濾特殊關鍵字和建立黑名單。這項計畫在2018年受到部分員工公開反對和媒體報導,引發高度爭議,最終在2019年宣佈終止。

5. LlNE:在中國無法使用,縱使翻牆也是無法使用,因為Lantern的翻牆動作是針對瀏覽器,而應用程式的部分還是被中國封鎖的。

虛擬世界的新柏林圍牆

俗話說商人無祖國,但在這場世紀科技戰當中,相關業者還有一般的老百姓都無法置身事外,更不可能把自己當局外人,將來必須選邊站。

除了商業邏輯之外,價值觀是否接近,一道「虛擬的新柏林圍牆」已經樹立了,迫使各經濟體選邊站,前香港政黨「香港眾志」創黨主席羅冠聰指出,此舉意味所有中國科技公司將如華為及抖音一樣無法參與科技基建,北京已經做出結論-中美脫鉤無已是無可避免,這些也將加速中美科技脫勾(decoupling),恐怕也是要加入哪個陣營的重要考量因素了!

美中的核心價值觀是天差地遠,中國相信只有國家擴張領土以及強大的領袖,人民才能安居樂業。而美國主張只有自由民主、人權法治才會生出幸福快樂的社會,基本上這兩種憲政核心的水火不容,導致延伸的法律及行政措施皆南轅北轍。

中國過去的歷史成長環境,清末民初以來被列強欺凌的國恥,加上當局刻意的民族主義情緒教育與宣傳,使堅持現在的體系是無可避免,對於中國而言、維持穩定是維持國家安全必要的基石。

其實每個國家都有防恐以及維護社會安定的需要,只是對於中國而言,因為習近平改變由過去的集體領導體制,變成專制獨裁定於一尊,導致最近中國失序無理的諸多施政、所有努力像是在維護政權的核心,也就是習個人的成敗關鍵所在;這些都是與自由民主的議會政治有極大的差異,其中、AI和5G正是中國設立天網計畫核心中的核心──不是為改善廣大民眾的生活環境和品質,而只是為一小撮人的利益,甚至只是為想作皇帝的小丑(任志強所說)而嚴重損害了14億人民的福祉。

畢竟網路科技的發展是為全人類美好生活的未來服務,絕對不是用它們來限縮人們的活動與自由,更不會是用它們來滿足獨裁者的私慾⋯⋯所以我們是否需要乾淨網路的回答,就不言可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