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2成死於心臟病和腦中風》如何延緩預防共病發生?醫:關鍵在...

醫藥保健

「國人第二型糖尿病人口近220萬,人數大於一個台南市的總人口。」糖尿病關懷基金會執行長蔡世澤指出。據統計,國人糖尿病盛行率近10%,「幾乎每10人就有一人是糖尿病患者,另外還有10%左右是準糖尿病患者。」且糖友中平均每4位就有1人具有心血管疾病。且根據年鑑資料,糖友死亡的主因為心臟病與腦中風佔近2成。

所幸,台灣疾病治療與照護過去幾十年來突飛猛進,回顧過往,糖尿病治療從百年前胰島素的發明,演變至今有多種口服藥、以及針劑選擇,糖尿病治療得以走向個人化;血友病治療也從「需求性治療」演變至「預防性治療」,甚至現在更有「長效型藥品」減少病患的打針次數。

蔡世澤提到自己在糖尿病照護上已經歷40年的時間,也見證台灣在糖尿病治療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及成就。不過仍有許多糖尿病患者面臨到共病問題,蔡世澤更指出,「糖尿病患因為糖尿病本身死亡的,人數其實很少!」

究竟糖友該如何延緩糖尿共病發生的機率?

如何延緩糖尿病共病發生?關鍵只有1個

蔡世澤指出,雖然每次十大死因排行,糖尿病常常位居第4或第5位,「但因為糖尿病本身死亡的方式其實相當相當少見,最常見的還是大血管病變。」

他表示,糖尿病患者的死亡主因不僅是糖尿病,疾病所引發的共病亦是死亡原因,不僅罹癌機率提高,血糖控制不佳也容易引起各種心血管病變,除了眼睛病變外,還包括大血管病變(心血管併發症、腦血管併發症、周邊動脈疾病)影響到生命長短、小血管病變(視網膜病變、腎臟病變)影響生活品質、神經病變(自主神經病變、周邊神經病變、糖尿病足)。「為了要減少糖尿病併發症的發生,第一個就是要把血糖控制好。」

據統計,糖尿病患者死於惡性腫瘤與心血管疾病比率逐年增加,治療與照護逐漸走向共病控制與患者生活品質提升。蔡世澤指出,根據2018糖尿病臨床照護指引,從2005年到2014年,男性或女性的死亡原因都很相近,「糖尿病本身死亡率很低,但惡性腫瘤跟癌症的死亡率都還是持續偏高,腎臟病死亡不多但盛行率有在慢慢增加。」

蔡世澤進一步表示,2002年發現台灣糖尿病控制並不理想,「2002年糖尿病衛教學會調查,糖化血色素小於7的只有21%,大於9的高達43%,那時候其實是在台灣最好的團隊照顧下,但結果還是這樣。」他指出,糖化血色素越高,病發症的可能性越高、將來的花費會越多,「但經過10多年大家共同的努力,大於9的從43%降到12%。」

蔡世澤強調,「為了要減少糖尿病併發症的發生,第一個就是要把血糖控制好。」(攝影/陳稚華)

胰島素有這4大優點!醫師讚:經典不退流行

在糖尿病藥物治療的部分,蔡世澤提到台灣其實相當幸運,他指出日前川普發表一篇推特說美國的藥價太高,所以簽署4個法案,「其中一個是胰島素,他要砍胰島素藥價,說因為很多美國人買不起胰島素,這是很不可思議的事。胰島素是一個救命的藥物,台灣很幸運,胰島素在台灣從來沒有被課稅也很自由,很謝謝前輩的爭取。」蔡世澤也提到,糖尿病學會在2020年有一個新看法,「當糖化血色素小於7.5的時候可用單一抗糖尿病藥物,當有症狀的時候不妨加入胰島素使用,如果大於7.5可能需要2種藥物。」

蔡世澤表示,胰島素是一個用了100年的藥物,他強調,「其實所有藥物只要能夠降低血糖,就能達到心腎保護的作用,這是最基本的。而控糖跟器官保護是並重的,希望能兩全其美,不能為了器官保護而忘了最基本的功課就是『降糖』。」

他表示,台灣的糖尿病醫師在用藥處方也有所改變,「加強治療(intensive treatment)逐漸被醫師接受,使用3種以上藥物比例近15年上升逾10倍,從2%上升至26.54%。」蔡世澤指出,因為過去的藥物選擇也少,「以前可能用1個、2個,現在很多都使用到2種以上,混搭方式變成一個主流,這是好事,因為第二型糖尿病不是只有一個發病機制,它有很多種機制需要各種藥物相輔相成來調理。」

蔡世澤也盛讚胰島素,「就像奧黛麗赫本一樣,經典永不褪流行。」他指出,胰島素有4大優點,包括1、絕不過時;2、治療基本款:什麼人都適用,且可以在最短時間內降血糖;3、與所有藥物皆可以搭配使用;4、稍加修改後即可適用於所有的場合。「一個藥物可以用到100年的就叫經典,現在只有另一個藥物可以跟胰島素媲美,就是阿斯匹靈。」

第二型糖友15年內死亡率下降逾4成,原因是...

從2000年到2014年間,糖尿病患者年齡標準化的死亡率從1.5%下降至0.9%,下降近逾4成。蔡世澤提到,除了治療藥物演進外,提升控糖觀念也有助降低糖尿病患者共病的發生率與死亡率。

他進一步指出,「過去在衛教宣導尚未普及時,糖友對於要將糖化血色素須維持在7%的觀念很陌生,甚至不知道血糖控制的重要性,但經多年與各界共同努力下,控糖觀念已顯著提升,第二型糖尿病患者每年接受糖化血色素相關檢查的比率相較於15年前成長近翻倍,從33.2%上升至71.2%。」

國外研究也證實,加強治療確實能延緩糖尿病患者共病的發生。文獻還指出,加強治療減少尚未視網膜病變的糖尿病患者76%視網膜病變的機率,且加強治療延緩了糖尿病患者的視網膜病變,腎病變和神經病變。「糖尿病患一年只有3小時跟醫護人員溝通,其他8千多個小時都要自己努力控糖,所以病人自己絕對是控糖的關鍵。」蔡世澤強調。

蔡世澤表示,如何預防也是關鍵,「除了家族史外,體重也是關鍵,體重更重要是量腰圍,糖尿病防治口訣為『量、測、輕、動』,量腰圍、測血糖、選輕食、多運動。控糖觀念的提升,也反映在第二型糖友每年接受糖化血色素篩檢的比率增加逾1倍。」根據台灣糖尿病年鑑2019第2型糖尿病公告,隨著治療與照護持續進步,糖友的死亡率近15年來降幅近4成,從1.5%下降至0.89%。

最後,蔡世澤也以日本為例鼓勵台灣的糖友,「日本的糖尿病控制有3個目標,第一是不要發生併發症、第二是維持生活品質、第三是要跟沒有糖尿病的人一樣久。日本女性活到86歲、男性82歲,糖尿病人的差距可能只有1-2歲,在台灣還有3歲的距離,我們還要更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