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其邁7成得票率壓倒性勝出卻敗給自己 接下來須面對4道壓力

高雄市長

高雄市長補選結果15日揭曉,民進黨候選人陳其邁得票數一路遙遙領先對手李眉蓁與吳益政,最後大勝李眉蓁42萬票,在這黨補選中,成功拿下高雄市長寶座。

截至下午6點左右,高雄1823個投開票所均已開票完成,全市投票率41.83%。其中陳其邁得票數67萬1804票(得票率70.03%)、李眉蓁得票數24萬、8478票(得票率)25.90%,吳益政得票數3萬8960票(得票率4.06%),國民黨李眉蓁得票率沒有超過三成,代表民眾黨的吳益政得票率更是沒有超過5%,選舉保證金面臨被沒收窘境。

陳其邁在補選的得票率雖創新高,但得票數低於2018年的74萬票,也比6月初贊成罷韓的得票數93萬票低,中間選票的落差值得深入探討。(製表/王鼎鈞)

陳其邁得票數67萬1804票,低於2018年的74萬票

這次背負著光復高雄使命的陳其邁,這回得票數67萬半票,得票率七成,雖改寫陳菊當年68.9%的得票率、創下市長選舉得票率新高,不過卻沒有超過今年6月6日罷韓選舉中,同意罷免韓國瑜的93.9萬票,也沒能超過2018年高雄市長選舉,陳其邁當時74萬得票數「低標」,接著要面對的是僅僅剩下的2年4個月任期,憑藉著「緊緊緊」的行事風格,市政就能迎頭趕上,通過2020年的再次檢驗嗎?

本次補選選舉人數為230萬1597人,陳其邁拿下逾67萬票、得票率約7成,得票率超越前市長陳菊第二任68%的得票率,寫下高雄市長選舉得票率新高。

國民黨候選人李眉蓁的得票數僅24萬票,未能守住國民黨在高雄市得票率3成的基本盤,「黨主席江啟臣防線」遭打破,成了國民黨在高雄市長選舉的得票新低,提名策略勢必會遭到檢討。

台灣民眾黨候選人吳益政的得票數連4萬都不到,得票率僅4%,年初立委政黨票得票率8.5%腰斬,影響到台北市長柯文哲攻向2024大選的銳氣,兼任黨主席的柯文哲,並沒有出席吳益政的選後記者會,僅由擔任競選總幹事的立委蔡壁如陪吳益政一同出席,接下來民眾黨內恐怕會有檢討聲浪。

一年投三次票,民眾疲乏,投票率僅41%創新低

2004年高雄市長選舉投票率為66%,2008年市長選舉投票率為73%,今年總統大選高雄的投票率77%,6月罷韓投票率僅42%,本次補選仍然僅有4成1。

論參選人條件,陳其邁有著25年的豐富從政資歷,除了當過中央民代立委,還擔任過總統府及黨的副秘書長,並有中央級的行政歷練,當過行政院政委與副院長。相較之下,吳益政18年、李眉蓁10年的地方民代資歷,相形遜色許多,也不是全市「明星級」政治人物,更沒有「素人從政」的新鮮感,選前外界一致認為陳其邁穩贏的,這場選戰打得很悶,也很難從參選人的個人特質差異去激化選情。

若將層次拉高到政黨對決,才有翻轉局勢的可能,國、民兩黨不分區立委得票數約在33%伯仲之間,民眾黨也有11%,這是對抗的基礎。但是到了7月底,單就政黨支持度來看,台灣民意基金會民調顯示,民進黨仍保有34.2%的支持,國民黨卻只有17.6%、民眾黨8.3%,整個社會的氛圍未見劇烈轉變,也難以進而撼動高雄選情。

參選人、政黨本身的條件都無法拉升,最後只能藉由外力,藉由「大咖」輔選加持,喚起人氣,因此才有選前之夜韓國瑜的表現。但邀請一個被罷免掉的市長來為參選人「背書」,怎麼說都說不通,猶如死馬當活馬醫,顯然講了「買一送一」漂亮話的效力有限。民眾黨則是乾脆不辦晚會,僅由柯文哲陪同掃街,拉一票算一票。

三方陣營除了體質上的差異,也拿不出撼動選情的法寶,選民對於勝負早有定見,不管是不是住在外地,根本沒有出門投票的動力。

少數市長的困境

但為了要避免落入「少數市長」的困境,墊高執政的正當性,於是陳其邁陣營在選前喊出93萬票的「高標」,也就是罷韓的同意票數,但是難度很高,還好選舉結果距離2018的74萬得票數「低標」只差了一點,但是對手還是有可能把這數據當成「武器」,尤其議會又是藍大於綠,泛藍要杯葛陳市府的計畫,可以喊得較為理直氣壯。

或許有人會說,建設不分藍綠,這點不用擔心。但綠營人士說,議會畢竟是政治的場域,朝野不可能不角力,以中央推動前瞻基礎建設為例,不都是福國利民的建設,國會不也出現「武鬥」的局面。

若從陳其邁與地方的連結來看,似乎較有樂觀看待的空間,不同於前任市長,陳其邁與他的家人們就住在高雄,他與當地的政商關係也有長期的經營,尤其新上任的議長曾麗燕是林宏宗的太太,林宏宗與陳其邁的父親陳哲男同是增額立委,私交不錯。

但是綠營人士說,僅能說雙方溝通沒有問題,因為曾麗燕沒法凌駕黨意,尤其當初韓國瑜好不容易選上,卻又遭到罷免,「藍營支持者一定悶壞了,一定會盯著看,藍營民代不可能輕輕放下」。

就預算面來看,陳其邁的銀彈也不足,綠營人士表示,前市長韓國瑜為了抵禦罷韓,今年4月時,4億元的第二預備金,就已用到只剩2成不到,把這「救命錢」的多數拿去治水、清疏、路平。

未來內閣的變局

這是地方推展施政的困境,還得注意要跟中央保持良好的關係,尤其是大型建設的推動以及跨國企業的招商,都有賴中央的幫忙。橋頭科學用地問題解決了,1400億的捷運黃線已核定,上兆規模的企業回台投資有五分之落腳高雄,但未來的陳其邁已經不是「副院長」,遇到阻礙勢必要閣揆出面疏通,面對未來內閣的變局,恐怕無法旁觀。

派系雨露均沾

入主市府馬上也會遇到用人的問題,2018初選與菊系的廝殺,果真為了光復高雄而盡釋前嫌了嗎?市府人事會不會掀起英系、菊系、湧言會的派系拉扯?

綠營人士說,回想起2018年敗選那一刻,陳其邁踏進競辦2樓,擔任總幹事的高雄立委們,不是剛哭完紅著眼眶,就是正在哭,總幹事召集人劉世芳安慰著大家,「那時團結一致對外的氛圍是滿好的」。

但他也說,「派系平衡是一定要被考量」,政治仍要考慮分配,第一任的用人都是「廣納」各方人才,例如賴清德擔任縣市合併後的台南市長時,也用了前縣長蘇煥智的人,然後在後來的8年執政過程中,慢慢形成較為緊密、信任的團隊,另方面也培養自己的政務官,後來才會有所謂的「賴清德人馬」。

「這次會很重視派系平衡,但也會用人唯才,」綠營人士說,在社會、媒體放大鏡檢視之下,有沒有能力做好,很快就會知道。

至於會不會有爭搶官位的現象,知情人士說,如果是原市府官員,本來就在市府裡了,希望獲得重用是理所當然,也的確看到有些文官的積極表現,但要從外部另行找人投入,不見得那麼多人都有意願,畢竟這屆任期只剩一半,壓力之大,可想而知,「敢來就是要做事的」。

施政成全國性焦點

其他各縣市首長已上任兩年,失去媒體新鮮度,陳其邁甫上任,至少未來一年都會是媒體追逐的焦點,做得好、沒話講,但有一丁點疏失,勢必也被放大批評,這也是陳市府要承受的壓力。

綠營人士則說,媒體就是看收視率、點閱率,與韓國瑜相較,陳其邁的個人較不具話題性,高雄選後的新聞熱度是否還能維持,有待觀察。

至於陳市府未來會不會被「韓粉」直播主所擾,尤其這些網紅已形成一個產業,除了網友抖內(贊助),背地裡是不是另有政治企圖的金援,不得而知。綠營人士認為,這已經是常態,市長的公開行程,大家都可以查到時間地點前去,網路論政也是監督,作為行政首長就是要面對,而且焦點也不一定會一直在高雄,也要觀察韓國瑜在選後的政治動向。

猶如地方人士所言,「台灣未來政治史上尚未發生過的事,一定會發生在高雄」,像是韓流、罷選、補選,都是史上的第一次。

從這當中也可以看到高雄不安於現狀,勇於做出改變的態度。取得執政後的民進黨,會不會又陷入內鬥,還是會端出亮麗的市政成績單,陳其邁真正的考驗才剛要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