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肺病例日增千人、GDP暴跌成二戰後最慘…安倍身體撐得住嗎?

日本

《日經亞洲評論》報導,65歲的日本首相安倍晉三17日上午10點半抵達東京慶應大學附設醫院,儘管一名助理指這只是「為期一天的例行健康檢查」,安倍身體欠佳的懷疑聲浪卻甚囂塵上。

6月國會會期結束後,安倍僅出席二戰終戰75週年等紀念儀式,鮮少公開露面,反對派議員直言若他有健康問題,應下台由別人接任,以免在抗疫期間出現政治真空。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JHU)統計,日本確診者為5.6萬人、死亡1100人,7月底至今每日新增病例達千人以上,絕大多數為本土感染。

日本內閣府17日也公布經濟數據,指日本已連續三季負成長,第二季(4-6月)GDP比上季縮水7.8%,經年率換算同比更下滑27.8%,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最大經濟衰退。

反對派要安倍不行就換人做

安倍每半年就會做一次健檢,上一次是6月13日,《日經》的醫院消息來源表示,他這次是來做一些額外檢查。

儘管政府發言人否認安倍身體欠佳,卻一直有相反的消息傳出。

例如與安倍相當親近的前經濟大臣甘利明16日才在電視上說,安倍對休息這個念頭「有罪惡感」,因此「我們必須強迫他休息,就算只有幾天也好」;8月初一家日本週刊也報導首相7月在辦公室吐血。

2007年安倍第一次出任首相時,便因「瘍性結腸炎」復發而辭職,當時他也是在慶應大學附設醫院住院。

2012年安倍再度擔任首相,聲稱自己在新藥治療下已完全痊癒,之後他領導日本至今,並在2019年11月後成為日本憲政史上任期最長的首相。

安倍不願日本再進入緊急狀態

每年8月15日二戰終戰紀念儀式結束後,安倍通常會前往山梨縣度假,但由於疫情今年他決定留在東京坐鎮。

安倍內閣已因防疫不力而屢遭砲轟,主要是政府資助的口罩分發太慢、品質不佳,還有在疫情惡化時推動觀光,卻又在最後一刻將東京市民排除在旅遊補助之外。

繼4月高峰之後,日本疫情又從7月開始升溫,甚至更甚前一波。

上圖為日本每日新增病例數,可以看到日本7月第二波疫情更甚4月。(圖片來源/JHU)

儘管如此,安倍8月初明言日本經濟「無法再承受第二次國家緊急狀態」,因此他會極力避免此事。

然而,沖繩及愛知縣仍自行宣布進入緊急狀態,而每日平均新增200例的東京則要求餐廳和酒吧晚上10點關門。

武肺形同金融風暴、311大地震

《日本時報》(The Japan Times)報導,日本上一次單季GDP跳水式暴跌是2009年第一季(-17.8%)受全球金融風暴影響;上一次連續三季GDP負成長是2010至2011年,當時遭逢311大地震。

日本總研(Japan Research Institute)經濟學家成瀬道紀對《紐約時報》表示,武肺對日本經濟的影響,形同2008年的金融海嘯,只是當年經濟是逐漸惡化,而這次是短時間內潰堤。

由於旅遊、外食和購物支出大減,今年第二季私人消費較前季下滑8.2%;全球封城期間,國際對汽車及其零組件等需求還有赴日旅客人次驟降,使貨物及服務出口(含外國觀光客消費)下跌18.5%。

相形之下,進口倒只有減少0.5%,這是因為日本對中進口依然強健,抵銷了歐美降低的部分。

日本經濟低谷5月已觸底?

疫情爆發前,美中貿易戰及消費稅調漲至8%就已帶來負面影響,4月全國進入緊急狀態後,更進一步重創日本經濟。

儘管如此,有鑑於經濟活動復甦,許多分析師預期日本第三季GDP年率將回彈逾10%,美銀美林日本經濟學家Izumi Devalier也指日本經濟5月已觸底。不過要恢復至疫情爆發前的水準,至少仍需數年。

《紐時》表示日本經濟衰退看來雖驚人,但嚴重程度仍比不上美國和英國,日本投入近4成GDP至振興紓困計畫,包括發放現金和零利率貸款,成功控制住失業率和倒閉企業的數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