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失蹤少女案》3年來未成年兒少離家出走超過萬人「安珀警報」卻從未啟動過

社會議題

高雄14歲少女北上見網友後失聯,所幸警方昨(1)日終於尋獲該名少女,並將羅姓主嫌和共犯王男、盧男依「略誘罪」移送雄檢偵辦。案件雖然平安落幕,但也對兒少網路安全蒙上陰影。

今(2)日兒福聯盟、時代力量立委王婉諭、台灣展翅協會,及iWAN網路內容防護機構召開記者會,體檢防治兒少網路誘拐、兒少離家失蹤的現況,並呼籲放寬「安珀警報」發布要件,讓失蹤協尋中心明文入法。

高達3成兒少離家出走後會投靠網友

「不是每個個案都那麼幸運」兒福聯盟政策中心主任李宏文說。他指出,根據警政署資料,未滿18歲離家出走兒少人數,近3年有4千人左右,人數相當多。

另外,再根據兒盟失蹤兒童少年資料管理中心(下稱失蹤中心)2017年分析,離家兒少首次離家平均年齡為14.5歲,且年齡集中在13至15歲國中階段,比例近4成8,與高雄少女高度吻合,李宏文表示,這代表國中階段的青少年,很容易因內部的家庭、人際關係,學校的挫折等,再加上外部的利誘,讓孩子選擇離家出走。

那麼孩子離家後去了哪裡?「兒少自願重複離家報告」顯示,有53.3%會投靠男女朋友、42.5%會投靠同學或朋友,另外有高達3成投靠網友,且這當中有35%為成人。

李宏文質疑,「這些大人明明知道他們未成年卻要收留他,到底想要做甚麼?」這些孩子很有可能就會遭遇不幸的狀況,如性侵、性剝削、被餵毒、甚至被脅迫成為車手、酒促,或酒店公主。

無用武之地?安珀警報近4年從未啟動過

實際上,從2016年開始內政部警政署刑事局與臉書合作,設置「安珀警報」(AMBER Alert),一旦有符合發布遭綁架兒少案件,臉書會透過動態消息將相關訊息給距離失蹤地點方員160公里內的群眾,目的希望透過公眾的力量迅速找回失蹤兒少。

然而,4年來這個警報從未被啟動過,也遭兒福聯盟質疑通報要件太嚴苛,兒福聯盟認為,現在通報的實質要件為,「未滿18歲兒少遭擄人勒贖」或「未滿7歲於緊急查尋24小時後仍未尋獲,且經查疑涉刑事案件,比照重大刑案列管偵辦」且經法定代理人同意可發布安珀警報,但美國、加拿大並沒有將「勒贖」列為條件,希望把勒贖改成執法機關確定兒少遭「誘拐」即可啟動,別讓安珀警報無用武之地。

王婉諭呼籲,目前沒有家長要求發布安珀警報,前提是家長到底知不知道有這項機制,還是不願意而必須透過社群、媒體等方式,她認為,新興網路犯罪行為一直都會發生,針對兒少族群的相應機制應與時俱進,才能避免憾事發生。
刑警局研究員林標油回應,當時和臉書討論合作時,也有注意到是否會有適用範圍太窄的問題,當時臉書回應,是為了避免「狼來了」的效應,但機制建立後至今都沒啟用過,願意與臉書再來進行溝通,研擬擴寬範圍,強化兒少的保障。

不進則退!現行兒少網路安全教育遠遠不足

現今網路誘拐兒少不斷更翻新,透過遊戲送兒少遊戲點數、虛擬寶物;交友軟體噓寒問暖取得信任,然後誘騙拍私密照、威脅等,這些都迫使兒少掉入對方陷阱,但又該如何預防呢?李宏文直言,現在的兒少網路安全教育在現實的網路世界根本派不上用場,沒辦法解決孩子遇到的問題,建議家長和學校可以進行情境式演練,這次就是很好的機會教育,加害者會用怎樣的手法?孩子要如何網友Say NO?如何畫出明確界線?不是觀念宣導就好,這才是從根本預防的關鍵。

李宏文指出,美國有委託民間團體成立「國家失蹤與被剝削兒童保護中心」(NCMEC),積極投入兒童失蹤及剝削防治工作,台灣現行最接近的單位只有衛福部與兒福聯盟合作的失蹤中心,但成立20年來無法源依據,不僅在協尋與後續輔導、諮商的能量受限,更重要的是,這資料庫需要做新興現況的研究。

他說,網路可以高度的匿名,是一個犯罪天堂,政府到底有沒有看見這件事情的嚴重性?犯罪的手法日新月異,我們的相關部會有沒有與時俱進,現在看就沒有,在網路的世界不進則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