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出版業都是靠老本在撐」業者曝今年首刷已下修到1500本

文化政策

人手一機的時代,每人每天24小時逐漸被手機霸佔,大幅壓縮民眾閱讀時間,根據國家圖書館統計,2019年台灣出版新書總量創18年來新低點,今年又受疫情影響出版產業大受打擊,誠品書店今年就宣布關閉9家店,出版商業公會預估,整體出版產業上半年大約下滑2至3成。

14日民進黨立委邱志偉與高嘉瑜共同召開記者會呼籲,文化部與財政部必須正視產業困境,提出應修改所得稅與營業稅相關規定,達成「圖書免稅、購書抵稅」的目標,認為長期而言,產生的後續效益一定大過稅收。

去年新書出版量創18年新低,今年碰疫情雪上加霜

根據國家圖書館統計,去年2019年新書出版量為36,810種,創18年的新低點。這是台灣年度新書出版連續2年呈現下跌,繼2018年負成長3.19%後,2019年再減少2304種,下跌幅度達5.89%。

邱志偉用跳水式下跌形容出版產業。

然而,今年又碰上武漢肺炎(COVID-19),民眾因為防疫考量減少到書店次數,台北國際書展與台北國際兒童書展也皆因疫情取消或延後辦理,高嘉瑜指出,根據財政部統計,截至今年6月底出版業銷售總額相較去年同期減少4億多元。

新北市出版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吳政鴻補充,誠品書店今年宣布共關閉9家門市,第二季受到疫情衝擊營運也轉虧,稅後虧損2235萬元,根據初步估算,整體出版產業上半年業績大約下跌2至3成。

都是拿老本在撐,今年首刷已下修到1500本

中華民國圖書發行協進會理事長李再星更直言,近5年來新書首刷出版量一直再下修,「今年已經下修到平均1500本,甚至有些人文相關或專業的社科類都只有1千本」,然而,3至5年前首刷平均約4500本,差一點的則是3千本。

他也坦言,近幾年印量縮小,但版稅、紙張的成本都在提高,所以常常就算首刷賣完,也還是虧錢,編輯在要印一本書前都要做損表,很多都是直接就打消不印了,李再星表示,因為現在不出只是虧了義務版稅,印了之後要賠更多的錢,還會增加倉儲成本,「很多出版社都是拿老本來撐,總是希望出版產業能服務到喜歡閱讀的人」。

至於文化部推出藝FUN券能解決目前出版業的困境嗎?高嘉瑜表示,藝FUN券的用途很廣,民眾往往第一時間想到的都不會是買書,最後分到出版業可能寥寥可數,這政策對出版業是遠水救不了近火、杯水車薪。

文化部推圖書免徵營業稅辦法哪裡出了問題?

實際上,文化部在6月底已正式發布預告「文化藝術事業減免營業稅及娛樂稅辦法修正草案」,未來只要經營圖書出版或進口事務的事業,只要圖書有申請國際標準書號ISBN或電子書國際標準書號E-ISBN,銷售收入即可向文化部申請免繳營業稅認可,年限為5年,得延長1次,時限最長達10年。

對於此修正草案,李再興感謝與支持文化部與財政部溝通,但他也說目前的草案內容在執行上會有很大的困難。

李再星強調,「書號的申請並不是應稅、免稅使用,結果我們現在來做為免稅標準,就會有很多東西套不進來」,舉例來說,台灣會將ISBN碼做成商品條碼,可提供上通路上架、建檔時使用,但因為通路銷售需求會有很多版本,那麼其他版本就只能用一般的商品條碼,是否也能適用免稅,目前尚不清楚。

另外,要申請ISBN也要符合規範,例如頁數太少、開本太小或文字量太少等都不符合規定,兒童書可能因為書本太薄無法申請,即便申請到ISBN也可能因為與遊戲綁在一起做銷售,而無法免稅,李再興估計,目前約有7成圖書能免稅。

然而,這些問題也可能造成出版上中下游的混亂,他期盼能讓圖書免稅真正「入法」,如此才能與文化部的辦法無痛接軌。

綠委提修法要「圖書免稅,購書抵稅」,財政部語帶保留

因此,邱志偉與高嘉瑜希望能修法,修正「所得稅法第4條及第17條文」增列實體圖書營業所得免稅,與購買實體圖書支出特別扣除額條款,並搭配「加值型及非加值型營業稅法第7條」讓實體圖書營業稅稅率為零,期望達成「圖書免稅,購書抵稅」重振出版業。

邱志偉痛批,財政部總是本位主義,他從第八屆開始提案,但財政部多次置若罔聞,稅收問題也應從更長遠的國家發展來看。(攝影/秦宛萱)

不過,財政部賦稅署副署長李怡慧針對購書抵稅,2018年實施所得稅制優惠方案,大幅提高扣除額,單身40.8萬、雙薪家庭81.6萬、4口之家123萬以下,其實都不用課稅,對這些人再提供扣除額其實是沒辦法用到的。

另外,他表示,圖書消費其實只是一個人消費的其中一塊,那麼其他的消費支出如果也有提出要求的話,對整個財政會有影響,到目前為止也有65案的扣除額案在立法院,會再多加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