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振華數據監控全球240萬知名人士:台灣2900人遭鎖定 26位受害名人曝光 

國安

中國企業「深圳振華數據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日前遭美國經濟學家包定(Christopher Balding)及澳洲網安公司Internet 2.0揭露,其數據庫蒐集了全球各國240萬名政要及知名人士情資,其中包含2900名台灣人,例如前總統馬英九、外交部長吳釗燮。

戰略研究學者何澄輝向《信傳媒》解釋,值得注意的是,中國「軍民融合」模式已推展到情資範疇,儘管其蒐集資訊多自公開平台取得,但考慮到大數據技術的發展,如今已有必要拓展我們對「國安情資」的定義。

當大數據分析遇上軍方情蒐

何澄輝表示,在情資蒐集方面,中國軍民融合的程度是世界少有,其他國家多仍交由專業情報機構執行,即便美國中情局(CIA)也有至海外設立公司的紀錄,但該公司基本上仍直接隸屬CIA,不似深圳振華地位曖昧。

所謂軍民融合,即動員民間部門提升本國軍力,強化企業、學術界與軍事、國安機構之間的連結,此概念在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領導下,提升至國家戰略層級,由他親自監督軍民融合委員會。

根據《自由亞洲電台》,深圳振華蒐集的數據高達8成來自公開資訊,2成才是涉及銀行、工作及心理健康的高度隱私紀錄,何以對國安構成威脅?

何澄輝解釋,其實絕大部份情資都是來自公開資訊,這些並無情蒐背景的民間企業之所以成為戰略一環,在於其分析專業,它們能藉大數據橫向連結、縱向挖掘敏感相關人士的資訊和網絡。

也就是說,重點不在於其取得的資訊本身,而是將它們深化、連結與整合的技術,還有藉此獲得的衍生資訊;每一個個人,背後代表的都是可一再延伸的人際網絡。

全球必須重新定義國安

何澄輝表示過去或因缺乏技術,或因過於費時,情蒐很難採取這種分析方式。

例如台灣白色恐怖時期的AB檔案(又稱忠誠資料)、美國2000年後打擊塔利班(Taliban)等恐怖組織其實也採用了人際網監控概念。

如今,何澄輝指出,各種數據分析技術日新月異,大幅降低其金錢與時間成本,再加上電腦、手機、平板還有社群媒體愈加普及,我們已有必要擴充對「國安情資」的定義。

過去重點防範的,是與國安直接或至少間接相關的資訊,然而今日得將守備範圍延伸至表面上看來根本與國安無關的訊息。

隨著中國軍民分界日漸消弭,國安與隱私權的分野也愈加模糊,何澄輝認為兩者應該放在一起考量,已防範中國情蒐可能造成的國安風險。

 台灣2900人遭監控:26名人解密 

深圳振華對各國領導人情蒐,包括英國首相強生(Boris Johnson)、英國王室成員、澳洲總理莫里森(Scott Morrison)、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等等。

從人數來看,以美國5萬人居冠,其中不乏軍中高級將領,例如前美國海軍軍令部長李察遜(John Richardson)、前海軍部代理部長莫德里(Thomas Modly),事實上2015年美國才發生公務員個資大規模遭駭案,疑是由中國主導。

不過若考量比例,總人口僅2500萬的澳洲竟有高達3.5萬人名列深圳振華數據庫,比例高居榜首。

根據《自由亞洲電台》,數據庫含2900名台灣人的性別年齡、出生地與日期、職務、電子郵件、婚姻狀態、訴訟案件或前科,此外還有其臉書、推特、Instagram和Youtube帳號。

這些人約可分為七大類,分別為知名政治人物、外交人員及軍警、科技及學界人士、地方首長與民意代表、罪犯或黑道、娛樂圈人士,還有他們的家屬。

這份名單中並沒有總統蔡英文和前高雄市長韓國瑜,不過包定警告,全球對中國的情資掌握能力與數據庫,仍停留在初步認識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