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透過飲食預防失智?研究:這「2種飲食」讓大腦年齡年輕7.5歲

醫藥保健

台灣失智症人口,以內政部108年12月底人口資料估算,台灣65歲以上老人約3,60萬人,輕微認知障礙,佔18.16%;失智症,佔7.78%(極輕度,佔3.17%、輕度以上,佔4.62%)。也就是說65歲以上的老人,每12人即有1位失智者;80歲以上的老人,則每5人即有1位失智者。

失智症可分為3大類:1、退化性,如阿茲海默症、帕金森氏症等。2、血管性是因腦血管病變或腦中風造成的智力及認知功能減退。3、混合性則是因腫瘤、毒物、情緒障礙等造成的退化。

失智症病人,因神經記憶障礙及損傷,飲食習慣會改變。我們可以由體重變化看出端倪,部份老人,會因忘記已經吃過了,而一直進食,造成體重增加。常見於失智症初期至中期,症狀包括多餐、多食、喜吃甜食等,也可能會迷戀吃某些食物。可以用下列方法,來幫老人家控制飲食,像是:

1. 等大家坐下時,再來分食

2. 固定與病人共餐的人

3. 讓病人有事情做,不要讓其感到無趣或孤單

4. 在合理的範圍內,準備一些切好的食物,給病人吃,如水果

5. 若病人只執意吃某種食物,可與營養師討論將其設計在飲食計畫中

老人家也可能因為疲憊及準備餐點有困難,或吃飯時,會突然停下來,忘記正在做什麼,造成進食量降低。改變食物的喜好,食慾降低,甚至無法自己進食或需要他人協助進食,造成營養素攝取不足。

若病人常伴隨心情低落,不想吃東西或者沒有食慾。此時,我們可以讓老人家在輕鬆及無壓力環境用餐,容許長時間用餐,且確保不會被中斷,如電視、吵雜聲等。提供食物質地柔軟、溫和、溫度適中不燙口,如軟飯、炒蛋等。進食方式及時間,可彈性調整,如病人很激動或抑鬱,勿給壓力讓他進食,等到情緒較冷靜或放鬆時,再進食等方法,來增加進食量。

對使用餐具有困難的病人,引導病人對手的使用,協助將食物送進嘴巴,提醒他們進食的過程。提供一些用手就可拿起來吃的食物,如飯糰、三色蛋、蘿蔔糕、水果切片等。對食慾不振病人,可做些病人喜歡吃的食物,增加病人身體活動;少量多餐,每天進食5-6餐,提供健康零嘴,如小餐包、切好的水果等。

對飲食習慣突然改變的老人家,檢查病人的口腔、確認牙齒狀況良好、吃完飯後檢查病人口腔,確保食物已吞下,幫助病人保持良好的口腔衛生及牙齒健康,在維護病人健康是非常重要的。

預防失智飲食

2015年3月在阿茲海默症與失智症期刊上發表的「麥得飲食」(Mediterranean-DASH Intervention for Neurodegenerative Delay, MIND)證實能夠延緩神經退化及降低失智症的風險。麥得飲食,是結合2種健康飲食:「地中海飲食」+「得舒飲食」,研究證實長時間遵循麥得飲食,讓大腦年齡年輕7.5歲。

地中海飲食特色,包括多攝取蔬菜、水果、未精製穀類,使用橄欖油,及適量的魚、葡萄酒,少量的紅肉。多攝取蔬果、豆類、堅果(如核桃、杏仁等)。多攝取深海魚類(ω-3 脂肪酸):沙丁魚、鰹魚、鯖魚、秋刀魚等。適量葡萄酒,女性120-150cc,男性240-300cc,無此習慣,就不建議喝酒。而得舒飲食原則,包括多吃全榖雜糧,天天5+5蔬菜水果,紅肉換白肉,吃堅果、用植物油,喝低脂奶等。

增加益腦食物,如深綠色蔬菜、蕃茄、莓果、堅果等,含有豐富葉酸、維生素E、類胡蘿蔔素等營養素,具有抗氧化、抑制發炎反應、清除神經毒素的效果,能延緩認知功能退化及減少失智風險;青花菜,含引朵,預防癌症。同時要減少會傷腦的食物,如奶油、人造奶油、糕點、甜點、紅肉類、油炸、速食食品等,減少對腦細胞的傷害,來達到預防失智症的目的。

原文作者為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營養室主任 蘇秀悅,本文轉載自《北醫附醫健康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