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酒徒的告白》酒不喜歡離開所屬的土地 要喝就喝在地的酒!

休閒生活

我天生擁有好酒量,3歲時在奶奶家把養命酒當成茶,不小心喝了一點,家人嚇一大跳,這件事情是媽媽告訴我的,我根本不記得了,她還說我喝了酒後說:「哇!好好喝啊!」我那時候就是個愛喝酒的人了。

第一次喝清酒大概是16、17歲,喝的是發跡於山口縣的獺祭,當時它還沒那麼有名,但我們山口縣人已經知道它和以往的清酒不太一樣,沒有酒精味,帶有花香、很順口。我媽媽愛喝清酒,買了一瓶獺祭回家,我陪她喝一點,感到很驚豔。

後來上大學到京都,常去一間專賣清酒和燒酎的酒吧,類似酒的選品店,店裡的酒都是老闆嚴選而來的,其中不乏後來越來越有名的清酒品牌,還提供生魚片、雞肉刺身、鹽漬花枝等下酒菜。2000年代初,獺祭、十四代、酔鯨、飛露喜等清酒品牌名氣漸長;以白色木頭打造而成的清酒吧裡擺放著古董和花,除此之外幾乎沒有擺飾或裝潢,宛如茶室一般的風格在當時很流行。客人使用精緻的古董蕎麥豬口杯喝清酒,單點一杯清酒大約兩、三百台幣,比台北清酒的價格還平易近人。

那時候也在京都料理店打工,老闆很懂日本酒,經常拿日本各地、各酒廠的酒讓我試喝,久了也喝出心得,慢慢識得各種清酒的風味。料理店的員工餐很美味,搭上日本酒一起享用,真的是非常開心的回憶。

我偏好米味重一些的清酒,所有清酒種類中,我最愛純米酒,不太喜歡帶有花果香的吟釀,聽到人家介紹說「一般女生都滿喜歡」的酒,我就知道那不合我的胃口。獺祭近年來把主力放在強調馥郁香氣的吟釀系列,香到好像在喝香水,所以我現在不太喝獺祭了。

山口縣長門市產的海膽和和牛是高級版的下酒菜,想奢侈一下的時候就會想吃。

山口縣有開發一種酒米叫「西都之雫」,它和台灣蓬萊米有種原上的關係,喝用西都之雫釀的酒,隱約能感受到和台灣間的連結,覺得很開心。以前釀酒採杜氏制度,釀酒職人組成一個團體,每到冬天巡迴酒廠釀酒,酒廠老闆只負責營運、不釀酒,所以各酒廠的個性不太鮮明,但現在很多酒廠老闆就是釀酒師,釀出屬於自己獨特的酒,形成「地酒」文化。

嫁來台灣之後,我曾經在百貨公司的高級超市買清酒,買到好喝又沒那麼貴的酒款,像是山形縣出羽鶴酒廠的純米酒。我很喜歡的作家吉田健一曾說:「酒不喜歡離開所屬的土地。」意思是,喝酒就要喝當地的酒。我也喝過台灣的玉泉、初霧玉泉這幾年變好喝了,以前似乎比較稀一點。不過也不知道為什麼,它們總有種「外國人的日本酒」的感覺,爽口、透明感稍嫌不足。

今天要用哪一個杯子喝酒呢?多年來蒐集的清酒杯,光看就心情愉快。

台灣的烏魚子、便利商店就有賣的芥末豌豆跟清酒很搭,我有時候也會買生魚片回家搭清酒。由於以前讀藝術大學,認識很多做陶藝的朋友,我蒐集很多陶杯,大概帶了一半來台灣,在家喝酒時,還可以挑選中意的杯子,這也是喝清酒的樂趣之一。

我覺得日本清酒好喝的原因之一是新鮮,裝瓶後立刻冷藏,運輸、販售的過程也都置於冷藏環境,保留新鮮釀榨的風味,可是台灣的清酒都常溫保存,味道上就會差一點,其實台灣的物流系統發展得很成熟,相信克服這個問題之後,台灣清酒的品質能夠更好。

栖來光Sumiki Hikari 出身於日本山口縣,畢業於京都市立藝術大學美術學部。從事音樂、電影相關製作,於2006年定居台北,著有《在台灣尋找Y字路》、《山口,西京都的古城之美:走入日本與台灣交錯的時空之旅》。

本文轉載自《鄉間小路》2020年7月號。更多精彩內容,請詳見《鄉間小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