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正義1》為什麼蔡英文備受肯定的「安居三策」 民眾4年後依舊無感?

居住正義

9月30日剛過總統蔡英文提出「安居三策」5週年,2016年競選時,居住正義更是她主打政見之一,但不少當時力挺她的民團,現在都紛紛要求蔡英文撕掉居住正義的標籤,因為看不到她兌現政治支票的決心,安居三支箭面臨一支都無法射出的窘境。

地方政府不認真推社會住宅,還帶頭炒地

安居三策的一策是「安心居住」,包含辦理社會住宅,以及健全租屋制度,並開出20萬戶社會住宅的支票,其中12萬是興建社會住宅,另外8萬是包租代管。其實,在居住正義政策上,社會住宅是蔡英文執行上最受肯定的政策;話雖如此,不代表社宅的興建讓人滿意。

當初蔡英文提出的規劃,前4年要興建4.2萬戶社宅,其中超過9成是由地方負責。房市專家Sway表示,現在興建社宅的數字幾乎都是靠台北市在撐,根據內政部統計,過去4年,台北市政府包辦的社宅接近2萬戶,將近是全台的一半。

Sway表示,民進黨政府老愛罵柯文哲,但目前社會住宅的支票卻仰賴柯文哲的付出,讓他相當不齒。且台灣有「居住歧視」的問題,容易將住社宅的弱勢族群貼上「麻煩」、「問題人士」等標籤,導致藍綠議員不會認真推動社會住宅,Sway認為,六都除了台北以外,都沒有全心推動,甚至還政府帶頭「炒地」。

入住社宅竟要靠「運氣」,無法穩定發展

台中市政府於2019年公布,以38億168萬元售出原本規劃為社會住宅的土地,偏偏蔡政府規劃,首階段的社宅興建高度仰賴地方政府,中央、地方不同調導致多數縣市社宅戶數「慘不忍睹」。

社會住宅另一大問題就是,台灣把社宅視為社會安全網體系的觀念不足,即便興建仍往往注重財務上的影響;OURs都市改革組織的秘書長彭揚凱表示,台灣社宅的租金相對昂貴,導致難以負擔或欠租風險較高者被排除在外,以社宅設定主軸在照顧弱勢,卻沒有納入「最弱勢族群」,相當離奇。

彭揚凱也對社宅「抽籤」制度相當不滿,「全世界沒有一個社會住宅健全的國家這樣玩的」,一個給予弱勢保證的制度,最終篩選標準竟然是「運氣」;更何況台灣社宅數量遠遠小於需求量,彭揚凱以台北市為例,中籤率只有5%左右,可見「運氣」在能否取得社宅資格有相當大的比例,政府竟絲毫不介意,「這證明政府無心將社宅推上穩定的路」。

房租連漲114個月,租賃專法沒處理9成逃漏稅房東

健全租屋制度的部分,蔡政府雖然制定了「租賃住宅市場發展及管理條例」(租賃專法),但從上路以來,租屋族根本感受不到差別。根據內政部發布最新租金指數(消費者物價房租類指數),今年7月租金指數103.65,為統計以來新高,房租更是近10年都上漲(114個月不跌);即便今年景氣受疫情影響,房租依舊漲不停,可見有多不受控。

彭揚凱表示,面對租屋的問題,蔡政府提出的辦法就是補貼再補貼,把蘿蔔開到最大,卻不提棒子;根據民間業者推估,台灣租屋市場高達9成「地下化」,等於絕大多數房東都沒向政府登記,這麼龐大的問題怎麼可能靠一個沒有棒子的專法解決?彭揚凱認為,蔡英文想要「一招走遍天下」,提到房租過高時,就提租金補貼,只想藉由挹注財務解決問題,卻沒有從源頭改善。

崔媽媽基金會執行長呂秉怡說,租賃專法主要針對在市場占比約1成的「租賃服務業」,占比9成的小房東反而「逍遙法外」,偏偏小房東逃漏稅是租屋市場的核心問題,當初制定專法時,碰觸到這塊的法條都擱置,透露政府並沒有健全市場的決心。Sway更是痛批,這個專法只是「花拳繡腿」,雖然規定房東要報稅、房客可以設籍,但政府根本沒去抓、稽查,講半天就是表面功夫。

租賃專法設置的救濟手段,執行率0%

面對房屋租賃的「黑市經濟」,房客救濟的途徑更是不健全,呂秉怡指出,目前唯一讓違法房東面臨罰則的途徑,是透過消費者保護會提出申訴,但據呂秉怡的觀察,全台大概只有六都的消保會願意處理,其餘縣市都不願接相關案件。

除了向消保會申訴外,房客救濟要不到調解委員會,要不上法院,前者房東若不出席,調解會就破局;後者則是勞民傷財,往往訴訟費用就高於房租,實際運作上都窒礙難行。

另外,租賃專法還增加房客能申請地方政府地政局調處,但通常處理「不動產糾紛調處委員會」是負責土地或是大房地產的糾紛,用來解決租屋問題是「殺雞焉用牛刀」,至今使用次數還掛鴨蛋,0人向地政局申請調處。

整體而言,租屋市場的黑數過多,沒有人了解租屋市場的真實面貌,租屋需求更是沒有人說得準,但據推估,數字應落在300萬上下,但根據財政部統計的「全國租賃所得收入」,2018年有繳稅的房東僅約63萬戶,中間的落差更說明租屋市場不被管制。

實價登錄2.0遭閹割,居住正義打假球

說到不受控,台灣的房價也不遑多讓;蔡英文的第二策就是強化房市治理,避免房價被炒作與扭曲擴大,具體政見包括,資訊透明、稅制合理、以及制度補強。

談到蔡政府背棄居住正義的事件,大家耳熟能詳的就是2019年「實價登錄2.0」的修法,當時內政部提出的草案有3大重點,分別是「實價登錄資訊揭露至門牌」、「預售屋即時登錄」、以及登錄責任從「地政士」回歸到「買賣雙方」,讓房市資訊透明向前邁一大步。

然而,殊不知在執政黨擁有絕對多數的立法院竟然冷凍自家政府提出的草案,改通過「閹割版」,3大重點僅保留最後一項。當時民進黨以「社會共識不夠」來解釋此行為;然而,「社會共識不夠」正是藍營執政時不推實價登錄2.0的理由,想當然耳,當時在野的民進黨也痛批這樣的理由。

讓彭揚凱最氣憤的是,先前藍營根本不把居住正義當成問題,所以不會去解決;但民進黨不一樣,他們完全了解癥結點在哪,也知道解決辦法,但就是不做;難怪外界會批綠營拿居住正義騙選票、打假球。

還沒進行稅制改革政府就喊卡,房價8年漲25%

強化房市治理的規劃,是先讓資訊透明後,才進行稅制改革,所以當民進黨光是實價登錄2.0,一個相對溫和、簡單的法案都不願通過時,Sway表示,「我們就知道他們程度在哪了」。第一步只踏出一半的情況下,可想而知,真正影響房價的稅制改革是毫無進展,房價也就持續上漲。

根據內政部統計的房價是所得的8.62倍,等於民眾要不吃不喝存8年多的薪資才可能買得起房。就趨勢而言,跟2012年相比,台灣房價已上漲25%,且近年來漲幅最大的地方都是人口外流的縣市,可見炒房情勢有多嚴重。房地產被視為「穩健」的投資,不只排擠資金流入其他行業,更讓房市面臨泡沫化的危機。

政府想透過房地產來促進經濟和內需的打算,諷刺的是,這正是蔡政府的安居第三,讓房市一年產值超過1兆元。只是,當時考量是擔憂前兩策後座力太強,導致房市崩盤;殊不知前兩策沒落實,房市根本不需要振興,反而被炒的「淋漓盡致」,面臨房價與景氣脫鉤,民眾買不起房的窘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