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不親美又不和中、反中華又反台灣」 江啓臣葫蘆裡賣什麼藥?

國民黨

國民黨近期言行矛盾,讓人眼花撩亂,外界還以為黨內正在進行「路線之爭」。不過,一位鑽研國際關係的黨務人士分析,黨內其實是「亂中有序」,黨主席江啟臣正按照國際關係理論的「避險戰略」運作,可說是「和戰兩手」,一切盡在掌握之中。

江啟臣的和戰兩手戰略?

國民黨長期以來人多口雜,黨中央有本土派、親中派之爭,基層亦有地方派系之爭,近期全黨上下更是大鳴大放,既說要撕去「親中賣台」標籤,但卻差點赴海峽論壇「求和」;又說要「親美反共」,但卻藉口英文不好婉拒AIT午宴

同時,面對民進黨總統蔡英文喊出「中華民國台灣」,極大吸納中間及淺藍選民,江啟臣則喊出「中華民國派」以力挽狂瀾。但當黨團總召林為洲拋出改名「中華民國國民黨」的時候,不只沒支持,反而還群起圍剿之。

另方面,儘管國民黨黨章明定「以台灣為主」,但近期卻對護照放大台灣字樣、外館招牌標示台灣、駐外代表自稱台灣大使,甚至就連祝賀台灣109年國慶,國民黨全都因「台灣」二字而表達強烈抗議及反對。

以上各種「既不親美又不和中、既反中華又反台灣」的矛盾言行,令外界看得滿頭霧水。長期經營藍營路線的資深媒體人尚毅夫更直言,國民黨正面臨一場「路線之爭」。不過,一位鑽研國際關係的黨務人士則解釋,其實國民黨是在進行「避險戰略」,而且這是必須要做的,對國民黨、對國家才有利,「只不過江啟臣主席會很犧牲…」,因為招致外界質疑態度搖擺,甚至《聯合報》主筆室還撰文要江啟臣下台。

黨務人士表示,面對現今愈發嚴峻的兩岸及國際情勢,除了運用避險戰略之外,同時也要使出「和戰兩手」,亦即既要有主戰派,也要有主和派。「以前國民黨都是主和派,外界就罵國民黨親中賣台,現在國民黨開始有主戰派,可惜外界分不出來這是『和戰兩手』,反而又罵國民黨破壞兩岸和平。

和戰兩手的避險戰略

根據文獻記載,國際關係理論有一種戰略叫做「避險戰略」,專門應對國家面臨不確定狀況,透過交錯運用「合作」、「制衡」的兩手策略,以降低安全威脅與利益損失。

近年來,學界對「避險戰略」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小國對大國的應對進退,尤其在小國面對數個大國時的相互「避險」,而台灣目前處在美中爭霸的國際關係之中,「避險戰略」便浮上檯面。

台灣大學政治系教授張登及於《奔騰思潮》撰文描述避險戰略的三個主要特徵,並強調避險的用意「不是搭便車、不是尋求最大獲利,而是避免巨大損失」。

避險戰略三大特徵
一、同時選擇看似相反的選項。
二、對巨大的相反力量都不做出綁定的、絕對性的承諾。
三、對相反趨勢的激烈競爭,採取慢一步、小一步的立場。

江啟臣深諳箇中門道

國民黨主席江啟臣在從政之前,就是國內知名的國際關係學者,當年在東吳大學政治系任教時,即專門教授國際關係、國際組織相關課程,因此「避險戰略」對江啟臣而言,可說是家常便飯。

江啟臣上台後,拔擢了一批國際關係學者進入黨務高層,包括副秘書長黃奎博(政治大學國際事務學院外交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國際部主任李大中(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副教授);黨內幹部如文傳會副主委鄭照新,本身就是江啟臣任教東吳大學時的得意門生,青年部主任陳冠安亦畢業於台灣大學政治研究所國際關係組。這班人馬全都深諳國際關係,當然也了解「避險戰略」。

學者分析:比較像是江啟臣的個人避險策略

台北海洋大學副教授吳建忠指出,「避險戰略」的確是國際關係的理論,但「和戰兩手」則是出自中共黨史,源自毛澤東的「四大法寶」:黨的領導、武裝鬥爭、統一戰線、群眾運動,跟共產主義「正反合」的辯證法有關,用意是分化敵人。

吳建忠因此質疑,要以「和戰兩手」來描述國民黨現在各種自相矛盾的論述,應先釐清國民黨要分化的敵人是誰,「是中共嗎?還是美國?還是我們台灣?」因為無法說明對象的話,就無法從「和戰兩手」的角度來進行分析。

就吳建忠的觀察,目前國民黨的情勢,應該只是江啟臣無力去統一口徑,而任由黨人各說各話,「很難說全部都在江啟臣的掌握之中,也很難說是他有意帶領國民黨去做各種矛盾相反的論述」。

吳建忠認為,倘若黨務人士所言為真,看起來比較像是江啟臣個人的避險策略而已,他不敢去阻止那些跟黨中央相左的言行,以避免他個人的巨大損失;只不過為了要對外美化、掩飾江啟臣的左右為難,所以才佯稱這些矛盾言行是在進行「避險戰略」或「和戰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