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件事被「安靜」下來..中國外交官闖台駐斐濟代表處國慶酒會打人還惡人先告狀

外交

外媒報導,台灣駐斐濟代表處8日在當地舉辦國慶晚會,卻遭中國大使館人員闖入,並與我國工作人員爆發肢體衝突。

外交部政次曾厚仁今(19)日在立法院備詢時證實確有此事,並譴責中國的行為,也提醒所有駐處,特別提防中國戰狼外交,攻擊性越來越強,加強未來舉辦活動的維安作業。

外交部:中國態度囂張,可見與當地政府關係密切

此事件由外媒《Asia Pacific Report》(亞太報告)報導,8日晚上,在斐濟首都蘇瓦太平洋的太平洋大酒店舉行國慶酒會時,有2名中國外交官員闖入,並亂拍照,當時1位台灣代表團成員要求他們離開,但中方不肯,還打了稱該名成員。

曾厚仁就事件經過進行說明,中方2名外交官員先是入內四處張望,駐外同仁請他們離開後,他們又跑回現場,在外大聲叫囂,幾乎是要破門而入,同仁再度出面制止時就出現嚴重衝突,雙方均有人員受傷。至於駐外人員傷勢如何?他表示,並不嚴重,送醫是為了驗傷。

亞太司司長曾瑞利表示,這2名中方外交官員主要的目的,是要了解斐濟有甚麼政要參加,對方經勸阻又進來,「對方是蠻囂張的,可以想見對方跟當地政府關係有多麼密切,導致他們有這樣的心態敢這樣做。」

整件事情被「悄悄的安靜下來」,中反指台灣傷害

該篇報導稱,中國可能會主張享有外交豁免權,但中國外交官在斐濟攻擊外國代表這種行為是不可被接受的,斐濟有權將這2名外交官列為不受歡迎的人物,並要求驅逐出境。不過,據了解雖然台灣已經向斐濟外交部提出了正式抗議,整是件事情還是已經「悄悄的安靜下來」。

斐濟政府與北京關係極為密切,去年斐濟屈服於中國壓力,台灣在斐濟辦事處從「中華民國駐斐濟商務代表團」改為「駐斐濟台北商務辦事處」,而在發生衝突的前6天(2日),斐濟總統、總理,及中國駐斐濟大使錢波,三巨頭才剛共同歡慶中國十一國慶。

然而,今《斐濟村報》(Fiji Village)報導引述斐濟警政發言人納索羅竟指出,警方收到的是中國大使館的報案,警方正在調查台灣駐斐濟台北商務辦事處毆打中國大使工作人員一事,而我方沒有報案。

過去從來沒有這麼嚴重...外交部將研議提告

曾瑞利坦言,斐濟政府希望能淡化處理,因為雙方都有人員受傷,且現場錄影機角度無法照到衝突角落,所以斐濟政府界定為「外交偶發事件」。

面對多位立委質疑,為何沒第一時間反擊?甚至事發至今已經10多天,外交部還是無作為,是不是外媒沒有報導就算了?曾厚仁強調,「我們知道要我們把這口氣嚥下來是不對的」,但是件事情要看比較大的層面,同仁也已經康復,內部還在討論要如何表達,才不會損害到台灣與斐濟的關係,也在質詢中承諾會發表聲明表達嚴正的立場。

曾厚仁指出,過去並沒有這麼嚴重的情況,中國用這樣的方式破壞我們的活動,老實說很少見,是普遍還是單一事件,外交部還在觀察當中,但提醒所有駐館面對中國戰狼外交要加強維安作業。

至於是否提告?面對民進黨立委何志偉數度要求,曾厚仁先表示,已向斐濟警方立案,「將往這方向(提告)方式研議。」

雖無邦交,但斐濟過去在國際場合多次挺台

台灣與斐濟目前並無邦交關係,1996年李登輝總統執政時期,外交部長錢復斐濟外交部長波雷簽署《相互承認聯合公報》,是繼萬那杜、巴布亞紐幾內亞後,第三個與台灣建立相互承認關係之國家。

2007年世界動物組織(OIE)大會表決,是否將中華民國的會員名稱改為中國台灣(Taiwan, China)或中國台北(Taipei, China),斐濟雖然與中國有邦交,還為台灣投下反對票,最終通過的名稱為「TAIPEI(CHINESE)」。

1971年5月,我國在於斐濟設立具有大使館性質的「中華民國駐斐濟商務代表團」;1976年中斐建交,我改設立亞東貿易中心。1987年斐濟主動將我代表處更名為「中華民國駐斐濟商務代表團」,這是少數在非邦交國仍使用中華民國國號的駐外機構,但在去年7月中共的打壓下,更名為「駐斐濟台北商務辦事處」。

如今斐濟對此事的態度,亦能清楚明白斐濟政府目前對中關係。

台灣基進:中共對台施壓的另一種手段

台灣基進認為,中共近月來不斷提升軍機繞台頻率,試圖利用軍武越線來達成對台灣人的軍事威嚇效果,不過當次數變得頻繁,部分民眾已感到麻木,效果有限,中共隨即面臨不繼續升高施壓手段,就沒有台階下的狀態。

台灣基進提醒,以暴力手段、對外館人員製造零星外交衝突, 很可能成為中共在軍機繞台後,下一步對台升溫施壓的手段,因為中共的心態是「我能找理由打你,你不敢還手,你發聲明要我道歉,我也發聲明耍賴,你能奈我何?!」

台灣基進補充,從台諜案、外館人員衝突,都是中共處心積慮的想在兩岸之間「點火」,來塑造「都是台灣人先動手的」國際假象及輿論。隨著外交關係緊張,不難看出,想追求和平的只有台灣,中國共產黨的眼中沒有和平,只有邪惡帝國積極擴張的傲慢。

台灣基進認為,面對這樣的惡鄰居,我們不能心軟,也不能大意,呼籲外交部及政府個涉外單位,務必要用最謹慎的態度,來處理國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