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將成人類常態」全球確診破4800萬!何美鄉、黃立民談秋冬防疫如何「超前部署」

武漢肺炎

全球新冠疫情持續延燒,全球確診人次突破4千8百多萬人,死亡人數也超過120萬人,秋冬更是同時要面對流感和新冠肺炎(COVID-19)雙重夾攻,究竟該如何在防疫上超前部署?

國衛院5日下午舉辦「新冠疫苗研發及緊急使用授權研習會」閉門會議,探討新冠疫情的挑戰及疫苗產業的展望,現場也有許多專家學者與會。

中研院生醫所兼任研究員何美鄉先以「全球新冠病毒疫情的演變及防疫對策」為題分享,她指出,超前部署要先問幾個重要問題,包括今年秋冬的場景如何?如何減低COVID-19的危害?開國門後的最佳劇本又是如何?台灣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台大小兒部主任黃立民,也提到新冠疫苗將面對的隱憂。

新冠將成常態!何美鄉:降低重症和死亡是重點

何美鄉先提到,「值得注意的是病毒的改變,COVID-19到歐美後傳播率變快,但治癒率沒有比較高,代表一株具有較高感染性的病毒,已成為主要病毒株。從實驗室或臨床都顯示,可產生較高的病毒量並非較具致病性。」

問到今年秋冬的場景如何?

何美鄉表示雖然無法確切知道,但從傳染病的角度來看,COVID-19跟許多呼吸道疾病一樣到秋冬會有一個高峰。她以一張圖為例,「從1918年流感大流行來看,紐約、倫敦、巴黎、柏林這幾個大都會區在秋冬的時候疫情都大爆發,英國全國最高峰死亡人數是每1千人死25人。」她指出這張圖顯示出以下3個重點,包括:

1. 這是一個本土病例在秋冬時蔓延爆發,且在完全不相干、遙遠的區域同時發生

2. 都會區很重要,回想一下3月時的紐約。不過台灣有沒有本土社區感染一直是一個疑問

3. 要守住高危險群

何美鄉也指出,新冠肺炎將成為人類常態、具季節週期的呼吸道感染症。

她表示,新冠病毒感染途徑以飛沫與接觸為主,感染者多數為無症狀或輕微症狀,約40%者都是無症狀者,重症小於10%、感染致死率(含無症狀)小於1%。至於個人罹患重症風險差異大(男性、高齡、基因、慢性病患者、行為與生活模式),不過何美鄉也強調感染不等於疾病,「如何降低重症與死亡發生率才是首要問題。」

何美鄉表示,新冠肺炎感染者多數為無症狀或輕微症狀,約40%者都是無症狀者,重症小於10%。(攝影/陳稚華)

台灣國門打開後該如何防疫?

治療部分,何美鄉表示抗病毒藥劑使用要趁早才有效,另外就是年紀大之後免疫力一定會下降,感染後容易得到重症,要以非藥物方式保護他們。

而年長者對於疫苗的反應可能不佳,是否有對策?

「是有的!」何美鄉指出,有研究顯示,65歲到85歲有無運動與疫苗反應來看,運動15年以上的人,對於流感疫苗的反應非常明顯;再來是對糖尿病、肥胖者,抗體免疫反應下降較快。另外則是2020年2月到6月,有100萬英國人戒菸,「根據調查,抽菸者患新冠肺炎的重症跟死亡率都相當高。」何美鄉指出。

至於開國門的情況如何?

何美鄉表示台灣國門有天終究要打開,她以瑞典為例,開啟國門後確實確診數又上升,但死亡率、重症率卻是下降,代表還是有機會做得到。她也提到,未來遲早要開放邊境,遲早要面對重症病患,如果可以讓民眾有健康生活模式、疫苗和藥物開發、戒菸、運動和攝取足夠的營養,「也許可以達到不只防新冠肺炎,還可以防流感、慢性病,也會對我們的健保非常有幫助。」

何美鄉提到,健康生活模式、疫苗和藥物開發、戒菸、運動和攝取足夠的營養不只防新冠肺炎,還可以防流感、慢性病(圖片來源/國衛院直播)

黃立民:新冠疫苗將有2大隱憂

黃立民表示,國內疫苗委員會已經有2年沒開,新冠疫苗也因急著產出,將會有隱憂。

「明年很多疫苗會上市,會暫時控制住疫情,但現在面臨第2個問題是:疫苗會保護多久?」黃立民表示,除此之外,疫苗在不同族群裡保護也是不一樣的,「年輕人、老人、小孩,打下去保護的時間都不一樣,1、2年打一次,還是2、3年打一次?各族群施打頻率為多少也都不知道。」

他也提到,現在全世界拼命把疫苗做出來,如果發生問題,會讓民眾對於這種快速產出的疫苗失去信心,「代表說這樣趕是趕不出好貨來的,當然不希望這種情況發生,但也不是不可能。」

黃立民提到新冠疫苗還有2大隱憂,一個是登革熱疫苗的啟示,「過去登革熱疫苗效果非常好,短期內沒有太大問題,但9個月以下的小孩因為免疫力不夠,抗體開始掉。」未來新冠肺炎疫苗,是否會在老人、小孩身上效果不好,「這個隱憂可能要3、5年後才知道。」

第二個隱憂,黃立民提到強迫大家大量打疫苗,「是一個有點大膽的實驗!」他強調RNA是生命的起源,不只產生免疫蛋白,目前也沒辦法確定大量人類在身上接種RNA疫苗,會不會產生人體變化。

黃立民提到新冠疫苗背後的2大隱憂。(攝影/陳稚華)

而對於這幾天鬧得沸沸揚揚的─東洋代理德國BNT新冠疫苗協商破局一事,財團法人醫藥品查驗中心執行長劉明勳也表示,「唯一解方還是國產疫苗要出來,因為全球人口7、80億,要全部靠COVAX很困難。」但他也提到,「基本上廠商都是生意人,不會去做沒有獲利的生意,量少的狀況下成本又高怎麼辦?所以還是要政府大力培植國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