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經濟發展矛盾收割階級對立選票 川普的選戰策略打敗「80/20法則」

美國大選

美國總統大選開票過程既複雜又費時,尤其最後幾個搖擺州動向更是關鍵。之前主流媒體民調一面倒唱衰川普、唱旺拜登,沒想到票數一開,竟是如此膠著,震驚全球,再一次狠狠打臉失準的民調。

過去民調數字是研究選舉行為的重要參考,累積多年經驗並不斷精進修正,讓這種計量政治學成為顯學。只是近年來民調出現怪象,頻頻失準,在川普身上就活生生上演兩次。不管川普的對手是希拉蕊還是拜登,民調碰上他就是「摃龜」。

為何民調一碰上川普就「摃龜」?

為什麼?是川普支持者「抗民調」性格如此強烈?還是民調抽樣方式出現了結構性破口?

川普是富豪,也是狂人,但主流媒體不喜歡他,他也就不喜歡主流媒體,所以常在推特發文直銷政見、發布獨家新聞並攻撃對手,他就像你我一樣,會透過社交媒體在同溫層裡討拍。因為常常語出驚人,也毫不掩飾自己的好惡,一旦「瘋」起來,短時間內連發數則貼文也不稀奇。在這個自媒體盛行的時代,他就是超強媒體,百分百吸睛,把主流媒體邊陲化。

川普有很多政策充滿歧視和偏見,但他的出發點是「美國利益」,就好像他的防疫政策一塌糊塗,搞到美國確診人數直逼千萬人,死亡超過23萬人,占全球染疫死亡人數5分之1,但美國沒像歐洲多國再次封城,放了「經濟」一條生路。而且他還為自己的寬鬆防疫付出極高代價,在選舉倒數計時之際身染重疫,但74歲他卻也奇蹟式地4天就打敗COVID19復出選舉。

煽動性言論透過社群媒體快速傳播

即使再怎麼討厭川普的人,都無法否認他舉手投足就是有領袖魅力,民眾聽得懂他的語言,有符合人性的自私,直白又不加修飾,不像一般政客講話拐彎抹角、話中有話,很能引發社會中下階層、勞動階級的共嗚。

但奇妙的是,傳統共和黨的支持者相對保守、反動,較多白領級,也與生意人站得比較近;而民主黨支持者比較前衛、期待改革,得到較多藍領、少數族裔支持。如今,左左右右混成一團,代表共和黨的川普,以極端煽動性言論,透過社群媒體像病毒一樣快速傳播,吸引大量對社會現況不滿的人,他的反中言論、敵中政策,對「全球化」下的犧牲品、工作被剝奪的美國白人更是情緒出口。而兩黨內的建制派人士,以及矽谷的科技人、華爾街的商人、幾大主流媒體的文人,都對任性、不可控的川普很不以為然,尤其是他的防疫政策,因此幾乎一面倒力挺民主黨的拜登。

社群改變「80/20法則」,選戰節奏快的容易贏

如果從古早以來社會不同階級的分佈來看,「80/20法則」應該是一種恆常狀態,也就是20%人擁有80%人的財富。現在則因網路興起,藉著社群媒體擴散,同溫層相偎取暖、激盪、強化,反饋速度加快,而讓一個動作或一句話的效果被指數般放大到沒有上限,這80/20的穩定結構因此被鬆動了。

所以選戰節奏較快的人比較容易贏,以攻擊代替防守的選舉效率也較高,正因如此,以前被主流媒體所引導的宣傳效果下降了,他們所做的民調自然也容易失準。

美國近兩次總統大選已顯示「80/20法則」被社群媒體改變,對現實不滿、不相信漸進式改革政策可以改變社會的人愈來愈多,中產階級人數減少、「中間選民」消失了,也因社會價值衝突嚴重、立場尖銳對立,導致往兩個極端靠過去的人愈來愈多,社會M型化發展的結果,國家也被撕裂了。

問題出在「經濟」,但民粹解決不了經濟問題

其實追根究柢,問題的本質就在「經濟」,成長與分配的失衡、新經濟與舊經濟出現矛盾,再透過社群媒體同溫層效應讓「民粹」加速、放大效果,偏偏民粹又是最無法解決經濟問題的。現在很多國家都出現同樣情況,有著同樣的遭遇,大家都在各自承受著全球化的後遺症,苦尋不著解方。
美國的「川普現象」台灣人並不難理解。台灣在2014年因為服貿爭議而有太陽花運動,服貿最根本的問題也是產業和經濟,加上清新素人從政,讓柯文哲的白色力量紅透半邊天。
2016年,在太陽花狂潮持續推進下,又讓以分配正義為訴求的黃國昌和時代力量快速躥起,吸引大批抱怨低工資、買不起房子、看不到未來的年輕人的支持。

賣「經濟」發展矛盾,收割「階級」對立選票

2018年,又有韓國瑜的「韓流」在短短不到一年時間席捲全台,把一個淡出政治已久的他爆炒、推高成國民黨救世主,他以民進黨長期執政下的高雄又老又窮為切入點「一刀切」,切出了不滿、又無力改變現況的支持者,以及社會底層的階級選票。

這些政治狂潮的崛起,除了有一個能說善演的政治明星,最大推波助瀾的工具就是網路社群媒體,它加速了訊息的串連、擴散和反饋,但這股政治快時尚狂潮賣的是「經濟」發展的矛盾,收割的是「階級」對立的選票,才能讓政治情勢在短時間內發生重大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