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樹不是口頭說說而已...台日韓樹木專業培育比一比!

環境議題

近年來,台灣導入美國ISA認證制度,為樹木工作者的基本認證(ISA Certified Arborist)。在亞洲其他國家,自1990年開始,除了日本推動樹木醫制度,韓國也緊追於後並具備完善的培育訓練體制。

日、韓的樹木醫制度推動

日本自1991年開始,公部門、學界與業界結合,開設教育及考試發照。考試分野涉及19科目,須具備實務經驗7年以上,資格審查門檻高為日本難關考試之一。

韓國,於2000年開始推動樹木醫認證,分為三個等級。原則如同日本樹木醫考試資格,須具備樹木保護技術者資格5年以上的實務經驗,以及大學相關分野條件。日本及韓國的樹木醫考試,除了筆試、口試還須現場技能考試。基於嚴格培訓,以確保樹木維持管理的品質。

反觀台灣,近年導入美國系統的樹木工作者基本認證(ISA Certified Arborist)。在歐美因以攀樹、樹上作業為主,攀樹修剪為主要業務。考試僅以選擇題220題,72%為合格的基準線。出題的內容,如作業技術及安全等就佔了30%,不同於日本、韓國的樹木醫培訓考試。

而這樣的工作,在日本稱為天空師,面對地狹人稠的空間,無法使用機具時,就必須委請天空師進行攀樹修剪。然而ISA認證最高等級為Master Arborist,其中擁有基本認證的ISA Certified Arborist僅佔2%。申請非常嚴格,除了基本認證以外,還須ISA Certified Tree Worker / Climber Specialist等其他項目,以及學歷、相關分野資格、職歷等各要素。

台灣ISA基本認證問題

近年,基本認證(ISA Certified Arborist)的推動,也出現許多問題。甚至,許多標案限定具備基本認證者出席,面對專業能力的不足,出席費的昂貴,陷於背書立場,造成業界極大的困擾與迷思。甚至,許多公部門不明究理的准予執行監工或高程度的樹木工作資格。

究竟這樣的基本認證,可以為樹木專業的把關與否,值得我們深思。畢竟基本認證水準,僅為入門,面對龐大專業體系,如何解決複雜且具深度的專業問題是一大課題。

往往,基本認證也成為賺取出席費的手段,更枉論確保樹木維持管理的品質,成為一種變相的專業學習。美國ISA認證制度,強調不斷進修學習,持續不斷開辦研討會,具備強大專業師資。在台灣,許多基本認證者須定期支付認證費用,面對貧乏的學習環境而放棄認證者多,甚為可惜。

地方政府的努力

桃園市政府,面對綠化管理專業不足,近年以市政府支付經費開辦培訓。由桃園景觀公會主導,課程包含「樹木生理」、「土壤基盤與水分管理」、「樹木修剪」、「樹木移植」、「適地適木綠化知識」、「公園與人行道景觀規劃及設計」等,為期三個月共80小時的課程訓練。檢核方式分為筆試及術科鑑別測驗,透過基礎觀念的理解、結合在地化的課程。

執行專案陳柏翰表示,公會將產業教育定位於神聖的位階,推動基本正確概念,配合實務操作落實樹木維護管理。參與課程的學員,多數認為「在業界期間,尋求正確課程的困難性,並認為過去知識足以應付挑戰,但在課程中,感受領域是無止盡,樹木保護觀念不再是紙上談兵,而能針對現況需求進行規畫執行,更喚起求知慾望和學習方向」。

儘管為80小時的課程,自景觀規劃設計切入樹木專業理論,結合適地適木並延伸實務的維護管理,為台灣在地化的樹木專業課程訓練。

隨著世界各國樹木保護技術及培訓,技術不斷的提升且體系化。樹木保護及綠化技術在於;「培養現場人才,經驗為技術的磨練」,身經百戰的現場經驗,為樹木專才之基本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