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歲婦狂吃甜點卻瘦3公斤...檢查發現竟是「糖尿病」!醫:12項危險因子要小心

醫療保健

一塊小蛋糕或是幾片餅乾,再搭配一杯手搖飲料,這是58歲的王太太日常的下午茶組合。沒有運動習慣的王太太,近日竟還發現體重還下降了2-3公斤,自覺是因喝水量開始變大讓新陳代謝因此變好,才意外減重。

不久前,王太太與兒女一同健檢,看到血液報告中的數字有不少紅字,也才發現自己近期的「吃多、喝多、尿多、體重減輕」狀況,正是初期罹患糖尿病的病徵!

糖尿病是國人位居十大死因之一,根據國民健康署統計,每年近萬人因糖尿病死亡,全國約有200多萬名糖尿病的病友,且每年以2萬5千名的速度持續增加。

國內的研究顯示,糖尿病患者的洗腎花費(每年美金2萬7千元)較之非糖尿病患的花費高 12%,主要是由於有糖尿病的洗腎病人的住院花費較高。 

台灣糖尿病權威、台北仁濟醫院顧問醫師戴東原,曾在研究中指出,部份的糖尿病患在發病時會出現「三多」(多吃、多喝、多尿)、「一少」(體重減輕)的典型症狀。但部份的病患在發病時沒有典型症狀。

戴東原表示,有些病患偶會因為皮膚搔癢(腹股、婦女外陰)、手腳麻木、陽痿、傷口癒合不良等原因,經由驗血求證而獲診斷,還有一些人是在做其他例行檢查時意外發現的。「值得注意的是,無論國內外的大規模調查都顯示,幾乎近4成的病例,完全不知道自己已經罹患了糖尿病。」戴東原指出。

究竟要如何早期揪出糖尿病?

少喝手搖飲!營養師:除了避免變胖還有「這個原因」

北投健康管理醫院營養師潘富子表示,糖尿病的成因有很多種,也分成幾種類型,最常見的糖尿病類型為第1型及第2型。

「第1型糖尿病(胰島細胞遭破壞,造成胰島素缺乏)與遺傳相關,而第2型糖尿病(胰島素阻抗,及合併相對胰島素缺乏)撇除先天基因因素,與長期的不良飲食習慣及不良生活習慣相關,尤其是飲食控制不佳是大多數人會犯的毛病。」潘富子解釋。

而糖尿病診斷標準包括以下4項,非懷孕狀況下只要符合其中1項即可診斷為糖尿病(前3項需重複驗證2次以上):

1. 糖化血色素(HbA1c)≧6.5%

2. 空腹血漿血糖≧126 mg/dL

3. 口服葡萄糖耐受試驗第2小時血漿血糖≧200 mg/dL

4. 典型的高血糖症狀(多吃、多喝、多尿與體重減輕)且隨機血漿血糖≧200 mg/dL

潘富子指出,近年來糖尿病盛行率有越來越高及年輕化的趨勢,主因來自飲食不均衡、多吃少動、偏好甜食和精緻化飲食等影響。尤其是現在隨手可得的「手搖飲料」,攝取過多的糖分在體內形成大量的熱量,除了容易發胖,也使得內臟脂肪堆積導致胰島素產生阻抗性,需要更多胰島素來控制血糖,此時若本身體質就有胰島素分泌障礙,胰島素分泌不夠,更容易引發糖尿病。

一杯咖啡、一塊蛋糕,是許多人喜愛的經典下午茶組合。(圖片來源/RitaE@pixabay)

第2型糖尿病的「12個危險因子」

糖尿病的發生,對健康的影響不僅是常見的合併症如腎臟疾病及視網膜病變。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指出,第2型糖尿病患者中有近5成未達糖化血色素小於7的目標,併發冠狀動脈疾病和中風的機率是一般人4倍,且高達9成體重過重或肥胖。(健檢報告中,飯前血糖及糖化血色素是診斷糖尿病的指標。正常空腹血糖值為70-100 mg/dL、糖化血色素則為<5.7%)

國健署資料顯示,目前各國第2型糖尿病流行情形,大抵介於盛行率最低的非洲內陸(1%左右),與最高的北美洲Pima印地安人(近乎 50%)之間。一般而言,已開發國家以3-7%居多,而開發中及新興工業化國家則在2-5%上下。這些差異可歸因於遺傳、飲食、肥胖程度、活動量、環境及社會危險因素的不同所致。

第2型糖尿病的主要危險因子包括: 

1. 糖尿病家族史(父母、兄弟姊妹罹患糖尿病) 
2. 年齡超過45歲 
3. 體重過重 (身體質量指數≧24 Kg/m2) 
4. 平常缺乏運動 
5. 種族/人種(如亞洲南方、加勒比海非洲人等) 
6. 曾有空腹血糖異常或葡萄糖耐量異常 
7. 高血壓(成人≧140/90 mmHg ) 
8. 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35 毫克/毫升(0.90 mmol/l)及/或三酸甘油
9. 酯≧250毫克/毫升(2.82 mmol/l)
10. 曾有妊娠糖尿病或嬰兒體重超過 4.0公斤 
11. 曾有心血管疾病史 
12. 多囊性卵巢症候群

研究:積極治療糖尿病能減少25%併發症

目前對第2型糖尿病最大規模和為期最久的研究,是英國的前瞻性糖尿病研究(United Kingdom Prospective Diabetes Study, UKPDS),結果發現接受加強治療組較傳統治療組的病人,其微血管併發症約減少25%;亦即糖化血色素每降低1個百分點(例如:從 9%降低至8%),微血管併發症的危險性降低了35%。

此外UKPDS的資料也顯示,加強血壓的控制亦可減少心臟衰竭、微血管併發症和失明的機會,並有意義的降低腦中風和糖尿病有關的死亡。除此之外,另有數個研究觀察發現血糖的控制和心臟血管疾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具有強烈相關的意義。 

潘富子也提醒為預防罹患糖尿病應從日常做起,均衡飲食、維持理想體重、戒菸、控制糖份攝取、避免攝取過多紅肉及加工食品、培養運動習慣、勿久坐不動、安排定期健康檢查,都是遠離罹患糖尿病風險的方法。

糖尿病是複雜性慢性疾病,糖友們應定期接受治療與追蹤,並學習執行良好的生活型態,管理自己的血糖,是延緩並避免併發症產生的不二法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