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環境部長惠勒訪台遭破功 中國支援《紐時》廣告業配附帶條件?

台美關係

原本預定12月出訪台的美國環境部長惠勒(Andrew Wheeler),就海洋垃圾、空氣品質、孩童健康等議題推展合作,但該署發言人修伊特(James Hewitt)24日表示,「礙於國內優先事項,訪台行程已被延期」。總統府、外交部都發聲明表示惋惜。

紐約時報曝光時程,質疑包機費用過高?

總統府發言人張惇涵表示,尊重美國環保署署長的行程規劃,也為此感到惋惜。台美之間長期以來的環保合作關係,仍將持續深化推動;台美兩國各層級和各領域的互動交流,仍將是雙方持續共同努力的目標。

外交部長吳釗燮說,已從美方接到通知,因為行程改變,惠勒在年底無法到台灣,感到惋惜。至於外傳惠勒行程取消,是否與美情報官史達曼訪台行程洩漏有關?吳釗燮說,這是兩件截然不同的事,這件事基於台美互信,我方沒有對外表述或評論。

先前《紐約時報》質疑,惠勒原訂行程因為旅行成本過高,加上因疫情影響需包機,惠勒與其他環保署官員來台費用,超過25萬美元(約台幣711萬元),被質疑過高;紐時亦質疑,美國總統當選人拜登(Joe Biden)預定明年1月20日入主白宮,惠勒未來2個月運用公帑訪問台灣與拉丁美洲4國的計畫是否適當?

北京口氣強硬,反對惠勒訪台

修伊特說,有人將行程洩露給《紐約時報》,這可能危害國際外交與個人維安,將對此事進行調查。

然而,惠勒訪台之行,北京強力反對,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抨擊,中國一貫、明確地堅決反對任何形式的台美官方往來,要求美方充分認清台灣議題的高度敏感性,在涉台議題上堅守「一個中國原則」與「中美三個聯合公報」的有關規定。

趙立堅說,美方應立即停止與台灣進行任何形式的官方往來與接觸,慎重妥善處理涉台問題,以免損害台海和平穩定和美中在有關重要領域的合作,他說,「中方將根據形勢發展,做出正當必要反應。」

紐時接受中國數百萬美元廣告?

《紐約時報》在美國總統大選的反川普立場明確,甚至有美國讀者嘲諷地說,「這份報紙已淪落為中共黨媒《環球時報》的美洲版」。10月下旬,《紐約時報》與《大紀元時報》槓上。紐時批評,2006年《大紀元》記者大喊,「邪惡的人會早逝」,打亂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對白宮的訪問。

《大紀元》回擊說,《紐約時報》的該則言論,根本是為中共助紂為虐,用心十分惡毒;《紐約時報》一直在尋求擴大進入中國市場的機會,並接受中國國有媒體數百萬美元的廣告收入,而中共多年來也致力於影響美國媒體。

前立委陳昭南撰文認為,《紐約時報》推專文嚴打邊緣小報《大紀元》,最正常的推測,不外乎是中共支援廣告業配的附帶條件。

克拉奇的前例,惠勒延後訪台撲朔迷離

這次《紐時》以惠勒包機費用過高提出質疑,美環境部認為是暴露行程、危及國際外交和個人維安問題,這是川普政府受到《紐時》報導的壓力,還是《紐時》接受北京的指示?

畢竟,先前美國務次卿克拉奇訪台,一樣是包機、一樣是行前就對外宣布,一樣被外界報導,但沒有因此取消或延後行程。換句話說,惠勒「延後」訪台的檯面理由,並不完全合理。

雖然《紐時》是「川黑」,但是否「親中」,還有待商榷。該報日前刊登分析文章,指民主黨總統當選人拜登雖然不若川普那般好鬥,但隨著中國在全球侵略性增強,拜登上任後很可能延續抗中挺台路線;雖然拜登呼籲美中加強合作,中國領導階層仍審慎看待由他執掌白宮。

紐時說,台灣除了希望與美國簽署雙邊貿易協定,亦試圖參加世界衛生大會(WHA)等國際組織,都遭中國反對;許多台灣人表示,唯有在拜登強力支持下,台灣才能維持在國際舞台的合法性、阻止中國進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