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被取代!印度工資低、內需大、補貼多 成為台商投資首選

國際

正當美國和印度加強軍事合作關係,以及新德里和台北正強貿易合作關係,中共黨媒《環球時報》發出警告:「印度別想利用台灣作為邊境問題上向中國討價還價的籌碼。」

但是在拉達克邊境爆發中印衝突之後,印度打算減少對中國的依賴,因此,台灣可以極大幫助彌補因新德里與北京關係惡化而導致的商業和科技漏洞。

台灣幫助印度降低對中國的依賴

台灣的高科技和高層建築實力在全球聞名遐邇,台灣可以加快印度與中國的經濟脫鉤進程。在川普政府認定武漢肺炎(COVID-19)起源自中國之後,上個月,印度、澳洲、日本的貿易部長宣佈,他們打算為排除中國的新供應鏈制定路線圖。台灣和美國將無縫地加入這一雄心勃勃的倡議。

值得一提的是,印度對台灣的新南向政策作出積極反應,南向政策正在鼓勵台商在印度建立大規模生產基地。

緯創、鴻海已在印度設組裝廠後,另一家蘋果代工商和碩7月已在印度註冊子公司,投資1.5億美元在印度建廠,預計明年下半或2022年初開始製造iPhone,未來兩年將在印度進行更多投資。

和碩投資1.5億美元在印度建廠

兩家蘋果組裝商富士康和緯創分別在印度南部的Telangana和泰米爾納德邦經營工廠,這些台商都符合印度政府今年8月啟動的生產關聯激勵方案(PLI)的資格,根據該方案,iPhone製造商承諾從現在到2025年在印度生產價值約500億美元的設備,主要用於出口。

上周台灣外交部次長田中光表示,「政府推行新南向政策時,印度是台灣企業建立生產基地的好地方,因為印度擁有民主、豐富的人力資源、具有戰略意義的地理位置。」

周四(11月25日),田中光出席台印經貿協會時表示,台灣過去不是很瞭解印度,在台印度留學生扮演重要的角色。

2030年印度可望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25日當天,台灣印度經貿協會在台北舉辦「台商前進印度的尖兵─在台的印度留學生如何發揮綜效」座談會,邀請近40位在台印度留學生與台灣企業對談,戴國瀾、外交部次長田中光、台印經貿協會理事長歐晉德等人出席。

與會專家指出,人口第二大的印度擁有巨大的內需市場,印度被看好十年後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這是台商投資印度的最大吸引力,是替代中國的首選。

台灣印度經貿協會理事長歐晉德看好2030年印度會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內需龐大。台灣鼓勵南向發展,但雞蛋不要放在同一個籃子,更應走向世界。印度絕對是重要市場,臺灣應善用印度人才。

印台互為機會之地

另外,印度台北協會會長戴國瀾說,在台灣的印度學生約有3千人,佔每年印度70萬海外留學生中的少數,他認為未來成長機會很高。他也說,多數人都將印度視為機會之地,不過,就他來看,台灣也是機會之地,台灣政府與學校都非常樂意採取許多政策,來促進台印間的交流。

台灣印度經貿協會秘書長、印度人馬諾基也說,在印度的台商只有200多家,成長空間非常大,現在印度中央和各省政府推出許多獎勵、補貼台商投資的措施,包括購買土地、賦稅優惠,尤其向電子產業招商,另外各地也在開發工業園區。

印度推出許多獎勵、補貼台商投資

產業代表-康揚(Karma)副總胡國愷表示,進入印度加爾各達設廠,因為印度平均工資比另三個設在台灣、大陸、泰國的工廠低,另一個主要的優勢是印度內需市場時機成熟,每個月行動輔具需求量可支援一個工廠的生存。

印度工資便宜外,人口結構年輕也是優勢。馬諾基說,印度有13億人口,人口結構相當年輕,很容易找到年輕人,如蘋果、鴻海、緯創都到印度設廠。一年有300、400名印度生到台灣念書,他們可成為台商投資印度的橋樑。

更重要的是,印度和台灣都為民主國家,永遠都會是朋友跟夥伴。台灣清華大學印度中心主任王偉中接受《自由亞洲電台》採訪表示,在印度的200多家台商有電子業、鞋業、銀行、排氣管業等,印度人生產的品質獲得認可,印度也很需要手機和周邊零配件廠商進駐。印度政府意識到花太多外匯向外購買成品很虧,認為應該引進更多大廠到印度。

印度人口結構年輕、工資低

王偉中說:「因為現在兩岸關係不穩定,台商要找到替代國家,首選是印度。印度對台商優惠非常多,多到令人眼紅。印度政府拿出非常慷慨的土地稅率方式吸引台商過去。

他說,「印度人很聰明,對台商是絕對有利。唯一吃虧的是很多印度人不會講中文,清華大學印度華語教育中心已經訓練一萬個人了。」

所以,台灣前駐印度大使翁文祺提到,台灣有交大、清大、台大教授中文,鼓勵印度生學習中文,只要會講中文、印度語,英語就能涵蓋全世界3、40億人口使用的語言,競爭市場無限大。

除了突破語言問題,企業招聘平台也是現場印度生所期待的。與會一名從事人力仲介的胡先生就指出,他們公司專門設有印度人才計畫,知名大廠宏碁、華碩、緯創都是會員公司,日前才幫緯創徵才。緯創需招聘100人,他們提供200名印度生名單,近半數獲得第二次面試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