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觀光客撐起大半的歐洲經濟

書摘

歐洲旅遊的魅力實在令人無法擋,無論是文化、購物、娛樂或是風景,處處可以看見歐洲人對於軟硬體建設的用心,比起美國或中國用金錢堆積出來的觀光娛樂,不難看出歐洲更有其特殊的氣息,這是因為長期思想的爭辯產生而出的人文環境精神,這中間包括法治精神、環保主義、人道關懷、還有職人精神,甚至可以說,歐洲人心中並沒有觀光,所以才能造就出真正的觀光,正所謂「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歐洲旅遊不僅迷人,它所產生的觀光業產值也是世界之最,像是安道爾這類的小國家,面積約兩個台北市大小,人口僅10萬,2019年觀光業產值就占其GDP高達80%以上,約750億新台幣。所以,歐洲觀光業並不是附加產業,還有不少國家就是以觀光業收入為主,甚至可以說,觀光業就是其國家發展的火車頭。如此驚人的表現,很值得讓我們來一揭其神祕面紗!

歐洲觀光經濟大車拚

在2000年迎來新的一波全球化運動之後,各國之間的旅遊消費市場相當蓬勃發展,據報導,2018年全球旅遊觀光業相關投資約為9648億美元,2019年則一舉突破9700億美元,因為中國經濟的崛起,亞太區的旅遊投資近兩年都占有32%左右的投資比例,成長最大的則是中東地區,和亞太相當,都有5.4%,但是如果論最吸引人觀光的地區,歐洲仍然蟬聯旅客心目中的第一名。

歐洲的觀光產業發展很有趣,彼此競爭卻也彼此合作,因為申根簽證的關係,一般遊客到了歐洲都會一口氣走訪好幾個國家,旅行團也多是這樣的安排。

歐洲本身也是國際國內雙驅動型國家,不像泰國多仰賴國際入境,所以歐洲人內部的旅遊也是相當可觀的數字,尤其是駕車旅行最受當地人青睞。此外,歐洲的鐵路多數相連,就像去日本鐵道旅行一樣,往往搭上一班過夜列車也是別有風味。

除了鐵路,歐洲各過更充斥著廉價航空公司往返各大城市,目前台灣旅行社可以買得到機票的約有30家,不過受到2020年肺炎疫情的影響,恐怕後續2年內,整個交通運輸應當會有很大的變化,尤其是航空運輸業,減資、倒閉、合併等等,恐怕難以避免。根據聯合國統計,2018年整個歐洲旅客來源最大宗運輸工具為飛機53%、汽車40%、郵輪4%、鐵路運輸3%。

再從整體數據來看歐洲觀光。根據歐盟的官方統計,觀光旅遊業占歐盟2019年整體GDP的10.3%,不僅如此,觀光旅遊業在歐盟28國提供了2730萬個直接的工作機會,等於將近10個歐盟成年人中,就有一人是從事觀光業;2019年進入歐盟觀光的遊客約有5.8億人次,一共帶來4千億歐元的外匯收入。以上數據還沒有算進其他歐洲國家,若根據聯合國旅遊組織的資料,整體歐洲觀光業約占GDP的9.8%,而進入歐洲的遊客高達7.42億,幾乎是全球旅遊人次的一半。

另外,以歐盟普遍高度工業化程度來看,觀光占GDP10%的比例其實相當高,相比工業化程度較相近的日本,日本近五年旅遊業僅占整體GDP大約7.45%左右,美國也差不多在7.8%左右,而台灣大概在5~6%之間。這數據正說明了,歐盟整體不僅僅工業能力強、消費市場大、連生活品質都是名列前茅。

不過,若以區域來看,排除像安道爾、梵蒂岡這樣的微型國家,我們會發現,目前多數東南歐國家對於旅遊業的依賴相對較高,2019年的統計中,喬治亞觀光業占其GDP的33%,阿爾巴尼亞和克羅埃西亞都有25%以上,賽普勒斯和希臘也都在20%以上;工業較為先進的西歐和北歐國家,大約落在8~13%之間。

這些數據意味著,東南歐國家在非金融服務業的發展太過集中和單一,容易受到市場需求不足而導致嚴重衰退,這次肺炎就是很好的警惕,而2007年金融海嘯,也幾乎癱瘓整個希臘和葡萄牙經濟。

進一步來觀察歐洲各國的旅遊狀況,因為歐盟申根條約邊境開放的關係,且遊客多半都會從各種交通工具進行跨國旅遊,要實際統計遊客數不容易。歐盟在資料庫裡是以留在當地國家過夜的非該國籍旅客來計算其觀光人數,根據官方2018年的統計,前三名分別是西班牙、義大利和法國,分別接待了3億、2.16億和1.4億過夜人次,這3個國家也占了全歐盟的23%。

英國和法國幾乎相等,是非歐盟國家的第一名,而遠在歐亞交界的土耳其,也一共接待了6500萬人次的過夜旅客。若改用城市來看,前十大過夜旅客消費大城,西班牙一舉就包辦了5個城市。如果只是單純看非本國籍的遊客人數,包括過境、商務、停留不足一日等等,根據世界銀行2018年統計,法國一年共有8932萬旅客人次,高居世界第一;西班牙八8277萬排名第二,而前十名就有6個歐洲國家,可見歐洲旅遊絕非浪得虛名。

最後,若一樣從過夜人次的角度來分析,排除歐洲國家任何公民,則根據2016年較舊的世界銀行資料,美國人最愛去歐洲地區旅行,每年約7500萬人次在歐盟國家過夜,中國則為2700萬人次排名第二;澳洲、日本、加拿大則都有1千萬人次以上,堪稱是歐洲地區前五大的貢獻者。而根據觀光旅遊局的統計,2019年台灣實際去歐洲旅行的人次為36萬人次,大致可以換算為接近250 ~300萬人次的過夜人數,在歐洲旅遊統計中,算是中間偏少的國家。

關於觀光業的爭辯與改變

為了提振歐盟整體收入,歐盟在2019年首度編列3億歐元的觀光預算投入歐洲單一市場的發展,預計在2028年前,還要增加6百萬個工作機會,並且要廣大與周遭非歐盟國家合作,包括交通運輸,入出境服務等,讓觀光產業在整個歐洲加快邁向單一市場的發展。

不過觀光旅遊業高度發展的結果,對各國家都有正反不一的評價。先前說到幾個相當仰賴觀光旅遊的國家,其中像是冰島,在2019年之後就飽受觀光衰退所苦,冰島人口相當稀少,約37萬人,近3年平均約有230萬人次的遊客,等於每一個冰島人要服務7位旅客。

不僅如此,由於冰島本身消費物價高居歐洲第一名,這是遊客的大量入境推升的結果,從飲食到住宿甚至交通,年年都在上漲,特別是住宿問題,大量房屋轉作共享租屋型態,導致租屋價格高漲,這讓冰島人對觀光旅遊產生很大的反感。

除了物價問題之外,由於全球連鎖企業也對旅遊投資虎視眈眈,美國甜甜圈、英國咖啡入駐,將原本與世隔絕的冰島傳統文化氛圍破壞,知名景點的環境也逐漸髒亂,由於人口不多,勞動力較不足,原先的道路等基礎建設變得不敷使用。

2018年冰島一家沃奧廉價航空公司倒閉,整年度減少了近20%的遊客,竟引起冰島經濟危機,緊接著在2020肺炎疫情下,導致冰島整個國家債券違約的風聲再度被渲染,有人哀號但也有人叫好,重現冰與火之間的矛盾。

其實不只冰島如此,義大利水都威尼斯也面臨同樣的難題,人口約6萬的威尼斯,據當地政府估計,每年迎來將近2千萬人次的觀光,除了和冰島一樣環境和經濟不堪負荷,甚至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都發布危險訊號,將威尼斯列入瀕臨人為破壞的世界遺產。

東歐各國在蘇聯解體後,因為物價相較於西歐各國仍然偏低,加上其上千年的歷史文化魅力,成為亞洲人歐洲旅遊的新選擇。像波蘭、捷克、匈牙利等,在台灣都是各旅行業者主力商品,但也一樣開始不堪負荷,克羅埃西亞針對湛藍海灣就發布旅遊人數限制,捷克首都布拉格則是限制觀光客夜晚聚會場所,並試圖把住宿帶往近郊城市。

由於東歐是歐洲製造業新興火車頭,在這次肺炎疫情當中,雖然也是受到重挫,但比起冰島對觀光的高度倚賴,東歐還有第二條路在支撐,但由於觀光和製造業並駕齊驅的發展,人力需求成為東歐很重要的課題,也因此,難民或移工議題逐漸成為歐洲很頭痛的政治攻防。

還有很多西歐著名觀光大城也同為天崖淪落人,像是柏林、巴塞隆納、阿姆斯特丹等等,都有遊客行為禁令。無庸置疑的,觀光業的發展一定可以帶動境內消費市場以及服務業的就業,但所涉及到的人力資源、學術研究、政策方向等等等,需要不斷地去改善和規畫,沒有這些背後力量作為支撐,沒有妥善的規畫,最後都難免走向資源的盡頭,也就是所謂的吃老本觀光。

回過頭來看台灣的現況,對於一貫用補貼來救觀光的手法,相信了解歐洲觀光之後,會更加不勝唏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