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10月績效比2年期定期存款利率還低 專家:勞動基金最大致命傷就是老大心態

政府基金

勞動基金涉炒股弊案都還沒結束,沒想到勞動基金績效成績又再次掀起議論,原本按照時程規劃12月1日是公布勞動基金前10月的操作績效,一如預料,前10月績效確定由盈轉虧,慘賠418.8億元,但勞動基金運用局(簡稱勞金局)卻罕見提前透露11月預估單月大賺2300億元,被網友嘲諷根本是在「大內宣」。

勞動基金是6大基金的統稱,其中包括新制勞工退休基金、舊制勞工退休基金、勞工保險基金、就業保險基金、積欠工資墊償基金及職業災害勞工保護專款。截至10月底,勞動基金規模已達4.45兆元。

勞動基金規模4.45兆,前10月收益率-0.98%

但勞動基金近期衍生的風波應該將基金投資績效、防弊內控機制分成兩部分來談,先談勞動基金的投資績效,這筆龐大基金的資產配置主要是以自行運用與委託外部機構經營約各占一半。根據最新的勞動基金運用情形報告揭露,截至今年10月底,整體勞動基金大虧418.8億元,收益率為負0.98%,甚至比台銀2年期定期存款利率0.84%還要低

再回顧今年以來的勞動基金績效操作,上半年勞動基金收益全為負數,一直到7月份勞動基金收益才轉為正數,前8月收益更來到771.4億元;但到了9月,勞動基金單月大賠749億元,使得前9月收益僅剩22.4億元,收益率下跌至0.05%

根據勞金局的說法,10月份則受到全球疫情反覆,增加長期退休基金操作的困難,勞動基金短期績效受到影響,使前10月勞動基金虧損擴大至418.8億元。

大盤上漲4.57%,勞動基金績效追不上加權指數

但從台股加權指數來看,去年最後一天收盤11997點,截至今年10月底收在12546點,大盤已上漲了549點,漲幅為4.57%,相比之下,勞動基金前10月卻是以「負0.98%」的收益率收場,相當明顯是績效追不上大盤。 

然而隨著勞動基金深陷勞金局前國內投資組組長游迺文炒股弊案,勞金局為了平抑外界質疑操作績效的聲浪則主動提前發布11月績效,初步預估11月單月賺了2300億元,表面上雖是轉虧為盈,但若相較於大盤,今年以來至11月底加權指數已經飆漲了1725點、漲幅高達14.38%,更再次說明了勞動基金績效輸給大盤的事實。

操盤手簽訂自律條款,內控機制卻鬧失靈

但回到最重要的問題,這次游迺文涉嫌接受接受業者高價宴請,操控特定公司股價,並有不明財產超過900萬元,涉貪污罪嫌,成為首宗局內人員涉嫌炒股疑雲。勞動部的内控、稽核及風險控管機制是否失靈,更是社會大眾所關切。根據勞動部指出,是內部主動調查發現有異常投資情形,也立即將游迺文調離主管職務,並移送廉政署偵辦。

但據了解,手握龐大資金的勞金局,其中約有120餘人會實際經手投資業務,且每一位業務人員在進入勞金局皆必須簽訂自律條款,包括遵守不得在就任期間投資上市櫃公司股票,其配偶、未成年子女也不得購買。而內部的抽查內控機制則採抽籤制,以局內約120人業務人員估算,每年大約會抽驗12人進行檢驗,抽籤比率約10%。

操盤手薪資低,道德風險高

一名擔任目前勞動基金監理會委員直言,抽籤畢竟只是抽查,難以全面防弊,尤其針對主要核心主管更應該嚴謹抽查,因為目前政府基金操盤人普遍薪水不高,因此在面對龐大的利益之下,經理人操守以及能否抵擋誘惑,是對人性極大考驗,必須透過防弊機制來加以監管。

另一名擔任勞動基金監理會委員的政治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教授張士傑則指出,勞工一味寄望勞動基金績效獲利高,可是攤開數據來看,政府基金操盤人的薪資遠比外部的民營金融機構投資操盤手來得低,的確也難防操盤人鋌而走險。

除了勞金局應增加嚴格的抽查作業頻率、投資主管對於組員的日常行為也應該更多方了解,張士傑也建議,政府基金除了能嘗試提高操盤人的薪資誘因來降低操盤人冒險做違法的事情;另一方面,基金操盤的重要主管也應採輪調機制,從制度面來防弊。

從私校退撫看勞動基金制度如何落後…

正當勞動基金的內控機制面臨檢討之際,其實從私校退撫儲金制度也能看出勞動基金制度有多落後。

從教育部所管理的私校退撫儲金的績效面來看,截至今年9月以來保守型投資組合報酬率為0.6%、穩健型投資組合報酬率為2.54%、積極型投資組合報酬率為1.44%,表現仍略優於勞動基金績效。

曾擔任過兩屆公務人員退撫基金監理委員、現任私校退撫監理委員的吳忠泰解釋,私校退撫儲金開放自選已邁入近8年,至今已全部開放交由教職員自選,可自主選擇保守型、穩健型、又或是積極型,其資產配置包括債券型基金、股票型基金、貨幣市場共同基金以及現金不等,但不論哪一項都是採投資組合的概念,幾乎沒有直接投資個股,且也著重國外投資,「不是某一個人可以直接指示券商去買個股。」如此一來能降低弊端的事件發生。

其次,也是最重要的,投資主導權在於教職員,由教職員自己全權決定選擇保守型、穩健型等投資組合。吳忠泰直言,「既然主導權在自己,自然就不會有人懷疑經手的人拿去護盤、也不會有人懷疑會被拿去操縱哪一個個股。」

事實上,過去學界也曾多次疾呼政府應開放勞工自選投資標的等政策,但始終都因勞工須自負盈虧等考量未能真的上路。而在2005年施行的「勞退新制」之中,除了雇主必須提撥最低6%的勞工薪資至勞工的專屬個人勞退帳戶之外,根據統計,大約僅有8%選擇再自提6%至帳戶。

勞動基金最大的致命傷是...

吳忠泰指出,過去也曾有人提出,政府能不能先讓選擇再自提的8%勞工針對多自提的部分去開放自選,但結果,勞金局卻還是依然傲慢不做,他直言,「通通不願意接受別人意見,就是勞動基金最大的致命傷,說白的就是老大心態。」

從此次勞動基金涉入爆發弊案的事件來看,吳忠泰認為,勞金局絕對有權稽核、有權要求投資績效,但最大的不合理就是,政府基金要求委託外部機構經營必須每天向勞金局上繳每日買賣個股的交易資訊,結果可能衍生自操的部分可能會有「對作」或是「跟著委外買」。

此次弊案究竟是游迺文透過委外投信業者買進,還是直接由自操的勞動基金買進,目前具體實情不得而知,但無論如何已經對勞動基金投資管理的公信力造成極大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