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保改革7》漲保費勢在必行...蔡壁如:3方向做好才能「節流」

醫療政策

台灣健保堪稱民眾滿意度最高的施政,民眾就醫便宜又方便,盛名享譽國際。不過台灣健保支出只佔GDP的3.8%,健保已連3年收支短絀,財務虧損嚴重,預估在明年底虧損超過771億元,安全準備金已低於1.5個月,保費調漲勢在必行。

近日健保會也決議將兩案併陳,一案為調漲4.97%、另一案則是5.47%至5.52%,報衛福部後轉報行政院核定。

對此,醫界各方無不提出看法和解方,希望從開源和節流兩方做起。台灣民眾黨也在4日舉辦「全民健康保險開源節流」公聽會,衛福部部長陳時中、前健保局總經理張鴻仁、國民黨立委蔣萬安、張育美、醫勞盟、健保署、北市聯合醫院總院長黃勝堅等各民間團體專家及醫界代表都共同出席討論,盼能達成健保費率合理化,減少醫療浪費,降低非必要醫療支出。

民眾黨立法委員蔡壁如表示,不管最後核定的是哪一案,最多也只能再為健保財務延續3年時間,「等3年時間一到,健保收支會再次失衡,民眾將要再面臨一次健保費率調漲,調漲健保費率是治標不治本。」

健保費率年後公布?陳時中這樣回答...

陳時中表示,台灣健保設計有好跟不好,「好是在於強制保險,也是一個單一保險,在這樣的情況下,政府的掌控能力變高,但因為第三者付費,必然會形成某種程度的浪費。」他表示,因為第三者付費,對於價格掌控的力量就變強,「所以一般最後的花費結果是價乘上量,在量上有浪費、在價上就必然有浪費。因為這樣先天的結構,健保價格就會低一點,也是醫界常在抱怨的,這樣的價格不足以應付現在的醫療品質,但是結果是一樣的。」

他表示,在民國92年全面實施總額制後,政府也一直在構思如何在總額裡面讓費用合理化,「總額有好有壞,好就是政府在談判過程中,在前一年就充分掌握整個開銷,因為結果不管怎麼動也是花這樣的價。」陳時中提到,總額對供給面會形成2種角力,「一種是壟斷、另一種像是囚犯的困境,兩股力量不斷糾纏。在這樣的審查跟管控下,就變成必要之惡,這樣的必要之惡也讓大家都不舒服。」

陳時中也表示,整個社會保險制度需要不斷去精進,「等到有點發生問題再去搶救,腳步就太慢了。」他強調,民國92年時健保總額是3700多億,現在是7500多億,「17年漲了1倍,這1倍的錢看起來就很多。其實每年調漲4、5%看起來不多,但時間拉長就多了,如果把時間拉長來看健保,有很多相關改革就容易做。」

他也提到特別請社保司嘗試5年健保中期計畫,「希望朝比較中期的角度跟財務概念來看健保發展,相對經濟誘因來做適當運用,讓品質可以進步、健保能永續。」問到漲保費是否會在明年過年決定?陳時中僅表示,還需要討論作業的時間。

陳時中表示,健保改革需要各界更多對話。(攝影/陳稚華)
蔣萬安指出,明年安全準備金總額可能只剩下200多億,到後年可能就會用罄,並質問健保討論的3個配套是哪3個陳時中並未具體說明。(攝影/陳稚華)

衛福部社保司:明年起推動健保改革6年計畫

衛福部社保司長商東福也在公聽會中表示,明年起健保施政重點,將研擬4至6年中長期改革計畫,而中長期改革計畫分3部分,一為「改革健保給付及支付制度」,包括分年推動藥品給付支付改革、提升新藥可近性。商東福表示,近期被詬病的指示用藥違法給付,必須盡速規畫退場,他指出近25年來已完成1,500項指示用藥退出給付,目前還有800項尚未退出。

二為「整合公衛體系與健保資源」,商東福表示,這部分主要是指近期推動的C肝計畫,透過及早篩檢、治療及早消除C肝,長期來看,可以省下健保支出。他也表示,繼C肝之後目前國健署規畫肺癌篩檢,但篩檢後治療是否由健保支出則尚未取得健保會同意。

三為「配合健康照顧體系改革」,如試辦「住院護理整合照護服務」,減輕護理師與家屬負擔,同時也革新醫院評鑑制度,建立醫院品質優化機制、改善人力配置,並建置智慧醫療機制,提升偏鄉醫療照護可近性。商東福表示,中長期的健保改革計畫預計從明年啟動,近期也將會積極試算如何讓健保在調整費率後,長期維持收支平衡。

商東福表示,明年起推動健保4至6年中長期改革計畫。(攝影/陳稚華)

張鴻仁:血汗醫護問題嚴重,不能只節流

張鴻仁表示,大家關心到底調多少才是比較恰當,「我個人覺得建立制度比較重要,如果按照健保法是5年平衡3個月的安全準備,如果是消基會版本是說只要1個月,1個月的話就是每年要調,雖然跟健保法不符,但如果大家支持任何一個方案,就可以來思考多久調一次。」

他也表示,這些方案都是可以讓健保繼續走下去非常重要的一步,「台灣健保現在最大的問題在於投入不足,血汗醫護已經是非常嚴重的問題,如果再不把資源投入,我們所謂的全世界最好的制度,是性價比(CP值)很高,就是用很少的錢做很多事情,這麼好的制度不應該再用節流的觀念來看這個問題。我們應該適當讓健保有足夠資源,這個也可以讓民眾保障健康。」

張鴻仁認為照法律走是比較好的方案,「當然漲幅會比較大,我個人會挑5年平衡,不需要每年討論這件事情,但我也不反對消基會的看法,消基會有點像以前油電調漲,久久調一次大家不習慣,後來天天調漲大家就習慣了,只是這種做法要建立制度,不要說每年調大家都還要吵翻天,就把制度講清楚。」

張鴻仁(左)表示,血汗醫護問題嚴重,不能只靠節流解決健保財務緊縮問題。(攝影/陳稚華)

黃勝堅:給付預立安寧意願書,減少無效醫療浪費

針對過度醫療和無效醫療,黃勝堅表示會增加醫療花費,全世界從2012年開始就有出現幾個解決方案,「第一個就是價值導向的健康照護,這部分健保署很認真在做;第二個就是健康適能的提升,這或許是國健署要去做的,還有往死亡這部分的就是提升死亡識能。」

有關提升健康適能,黃勝堅表示就是預防疾病,提升死亡識能這部分是要預防病人受苦,以及醫療提供者和給付單位受苦。他表示這部分有2個法律支撐,一個是安寧緩和條例,另一個是病人自主權立法。

黃勝堅提到,現在知道要預立醫療諮商,病人要自費3500元,「有人就提到是否能讓健保署或國健署給付,那根據法的認定不是醫療行為所以不能給付,但類似醫療諮商的緩和醫療家庭諮詢費和緩和醫療家庭諮詢費,健保就給付了2250元,如果這樣廣義的醫療諮商可以給付,那在病主法理面狹義的預立醫療照護諮商不能給付?」

他也強調,如果健康適能和死亡適能提升,就能減少無效醫療的花費,「過去衛福部從民國96年推預立安寧意願書到現在,每年大概都有5、6萬人來簽,到今年全國已超過72萬人簽立,每位如果3,500元,1年簽1萬人所要花費不過3,500萬,這1萬人中只要有100個減少無效醫療,事實上健保是賺錢的,CP值很高。相信這樣大有為的政府在死亡品質能擠進全世界前5名,也減少社會成本與無效醫療達永續健保概念。」

民眾黨提「健保節流3方向」

蔡壁如針對全民健康保險提出3點具體節流方向:

1. 培養民眾的醫療觀念與良好就醫習慣,落實分級醫療,家醫轉診制度

她表示,要從源頭解決醫療浪費,必須培養民眾的醫療觀念與良好就醫習慣,落實分級醫療,轉診制度非常重要。事實上推動分級醫療、落實家醫轉診制度,在《全民健康保險法》第43條中早有明文規定,「如果沒有經過家庭醫師轉診就直接跑到台大,榮總,長庚醫院看病,就必須自己負擔50%的醫療費用,但是20幾年來,卻無法執行!」蔡壁如認為衛福部必須讓《全民健康保險法》第43條可以被執行落實,達到強制轉診的效果,才能大幅降低很多非必要的醫療支出,讓公共醫療資源達到合理的分配。

2. 健保醫療資訊雲端整合系統即時上傳,減少逛醫院,重複醫療行為

蔡壁如表示,在台灣因為健保制度讓看病變得方便又便宜,但很多醫療浪費的問題就此產生,「目前健保卡中只記錄最近6次的就醫日期,診療項目以藥品類為主,院所代碼及過敏項目。健保署也已經有一個健保醫療資訊雲端查詢系統,但是並非即時上傳,至少要等3天才能將病歷資料傳入系統中,醫療機構難以即時知道病人是否有重複醫療的行為。」

她認為,強化醫療資訊雲端的整合與運用將病患的病歷資訊即時上傳,在這樣的制度下,民眾無法隨意浪費醫療資源,醫師也能確實掌握病患病史,有效減少重複醫療行為。

3. 預防重於治療,投入經費進行慢性病防治,有效控制慢性病發生率

蔡壁如指出,健保每年支出將近7,000億元,但是負責慢性疾病預防醫學與社區健康,提高國人餘命的國健署110的年度預算卻只有17億元。「預防重於治療,針對慢性病防治,包括慢性腎臟病、糖尿病、高血壓心臟病、腦血管疾病等,政府應該投入經費,加強國人預防醫療衛教,並對潛在慢性病病患進行定期追蹤,從源頭降低醫療支出需求。」

蔡壁如指出,健保每年支出將近7千億,但預防醫學預算卻只有17億元。(攝影/陳稚華)

敏盛醫療體系執行長楊弘仁也表示,「25年來我們做了無數次的成本控制措施,藥費總額、部分負擔、調高保費,永遠在開源節流,我們從3700億衝到7500億,cost down一直是企業思維,如果100年後還是要讓健保繼續引以為傲,要不斷提高保費?台灣應該從cost down思維改變成value up!」

25歲的全民健康保險,在歷史上還非常年輕,要如何永續經營,衛福部不能只有「開源」漲保費,還需思考如何「節流」減少醫療浪費、降低非必要的醫療支出,才能有效維持財務平衡,讓健保得以長治久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