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編列8千萬預算成效僅33% 體育生多元的發展機會在哪裡?

教育議題

體育班培育出不少體育人才,不過,運動生涯有限,能成為頂尖運動員的是少數,更難保其志向不會改變,體育生畢業後的求職成一大困境,而教育部體育署編列8千萬經費協助體育班學生課業輔導,執行率卻僅33%。

立院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14日邀請教育部長潘文忠就「落實高級中等以下學校體育班選手三級培訓之措施」進行專題報告。

連棒球比賽也有城鄉差距?綠委:教育部應重視選手外流

根據教育部統計,109學年度國小有200校設有體育班、國中有384校,但到高中卻只剩下151校設有體育班,校數落差大,學生是否能順利銜接高中將成問題。

教育部坦言,有些縣市在部分單項並沒有完整的三級培訓銜接,導致學生得跨區就讀,甚至形成挖腳問題。

國民黨立委萬美玲表示,「同學一邊練球,一邊擔心不知道未來在哪裡」,可能導致國小、國中栽培的好選手,但因為經濟弱勢若跨縣市就讀得考量交通、住宿而被迫放棄。

民進黨立委張廖萬堅以黑豹旗全國高中棒球大賽冠亞軍軍集中在六都,8年來非六都僅3支隊伍、高中棒球聯賽則是9年來四強僅3支隊伍來自非六都學校為例,要教育部重視選手外流、挖角問題,從小過度職業化的訓練,才讓台灣體育小時了了、大未必佳。

教育部編列8千萬預算進行課業輔導成效僅33%

民進黨立委黃國書以107學年度,國中設有384校、共22171位體育生;高中卻僅剩下147校、共10208位體育生為例,約只有43.44%的國中體育生能順利進入體育班,而有35.84%的學生未進入體育班且未持續訓練。

他指出,體育班和體保生學生花費大量時間在訓練,國小至高中每周要訓練5-6天的學校高達9成,有時還需要外出比賽,學習時間幾乎都在進行競技訓練,在課業與其他學習領域當然無法充足發展,而教育部為了幫助學生也編列8千萬預算來進行課業輔導,但執行率只有33%。

申請學校共204校,佔全國設有體育班學校的27%。黃國書認為,執行率低,除了因為規定學校要有體育班或體育代表隊才接受申請外,每位老師的鐘點費僅400-500元,還要備齊多份文件如課輔計畫,制度誘因不足導致,有的學校甚至家長自掏腰包,請補習班老師來教。

潘文忠回應,體育班的基本學力不能荒廢,教育部對於資源與其重視程度也沒問題,但要如何讓它執行的更加彈性多元、申請條件是否太嚴苛,會再請體育署與國教署進行通盤的研議。

連小五生都擔憂,體育生出路太窄成問題

黃國書強調,體育班的學生除了運動競技技能之外,希望可以給他們更多發展的機會。

王先生輔大體育系畢業後曾任4年體育代課老師後來轉職進入壽險業,坦言體育相關科系學生出路相對窄,正式教師應該是體育生的最好出路,但競爭激烈要考上並不容易,而學校專任教練因為缺而不多,除非在學生時期曾代表國家出賽,或有帶隊成績,否則求職也相當不容易,其他出路還有運動防護員或體育用品店。

他分享,或許是因為資訊發達,曾有小五體育生就來問他未來能做甚麼,讓他感到驚訝,至於國中體育生升高中體育班大幅減少,王先生認為,其實國中三年已經可以看出學生的身體素質,學生也都有感,若一個學生3年都在撿球,那他自然會思考還要繼續走下去嗎?又或者雖然他有上場,但他成績好也不一定要繼續走體育班「持續走下去,以教練的立場當然是最好,以學生的立場現在的市場並不見得。」

國民黨立委鄭正鈐表示,體育生的出路出了問題,體育生涯結束後卻找步到一安身立命的所在,教育部應去思考如何讓運動選手在未來工作有更好的發揮,防護員、物理治療師,甚至是運動公關人員等都要讓他們有更好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