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輸血半導體》端出最長免稅10年 但過去20年已補貼5百億美元

中國企業

中國為了達到2025年70%晶片自給自足目標,再加碼補貼政策,財政部等四個部委12月17日首推最常10年免所得稅的優惠,專家、學者們又是一片歌頌政策,再度表達了國家對發展IC產業的堅定決心。

但是,中國20年來強力補貼半導體產業500億美元了,收效甚微,連續3年晶片進口額仍超過3千億美元。難怪,A股資深投資人吐槽說,此次政策是「炒冷飯」,半導體漲勢只維持1小時,因為利多政策已經在8月刺激過。目前,半導體已經調整數月,在波段調整後的相對低位,把握優質龍頭股依然是最好的選擇。

10年免稅政策是「炒冷飯」

中國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資訊化部等四部委17日聯合發佈公告《新時期促進集成電路產業和軟件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發動歷來最大的整體半導體免稅政策,自2020年1月1日起執行,可溯及今年元旦起適用。

根據政策內容,IC小於28奈米(含),且經營期在15年以上的積體電路生產企業或專案,第1年至第10年免征企業所得稅。小於65奈米(含),且經營期在15年以上的IC生產企業或專案,第1年至第5年免征企業所得稅,第6年至第10年按照25%的法定稅率減半徵收企業所得稅。

IC設計、裝備、材料、封裝、測試企業和軟體企業,自獲利年度起,第1年至第2年免征企業所得稅,第3年至第5年按照25%的法定稅率減半徵收企業所得稅。

半導體A股漲勢只維持一小時

雖說半導體產業為免稅政策最大受惠族群,但是實惠很小,光大證券統計,中國半導體上市公司19年的所得稅總額只有為25.67億元人民幣(下同),半導體上市公司的獲利總額僅為209.55億元。

因此,半導體A股大多開高走低,類股指數跌0.3%,晶圓代工廠商中芯國際仍大跌4.9%至19.92人民幣,本周累計大跌9.4%。利揚晶片跌1.7%,瀾起科技跌0.6%,賽微電子跌3.1%。

工研院產科國際所研究總監楊瑞臨表示,有別於過去畫大餅、砸大錢補貼的方式,中國這次免稅政策作法相對務實。因台灣半導體位居領先地位,預料短期對台廠無影響,但長期來看,則需要留意陸廠追趕速度。

回顧中國20年對晶片行業大撒錢,卻留下大量爛尾,73%中國所需晶片依賴進口、9成晶片設備仰賴進口,這些景象怵目驚心。

中企只佔全球晶片供應量的5%

全球晶片供應量當中,只有5%來自中國企業。專家表示,中國的晶片也遠不如台灣和美國,落後5年、甚至更多。

《金融時報》和其他媒體報導,半導體產業協會(SIA)數據顯示,在過去20年,僅北京中央政府就對晶片製造商補貼500億美元,約是台灣同業獲得補貼的100倍,但補貼的成效很低,仍短缺核心技術。

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的研究發現,中芯國際、紫光集團在2014年至2018年接受的政府補貼占其營收的30%以上。中科晶上科技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獲得政府的補助占淨利的50%以上。

即使補貼這麼多,但今年上半年,中國進口積體電路年增12.2%,至1546億美元,今年進口晶片進口額將連續第3年破3000億美元,比2013年大增52%。

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的數據顯示,在中國出售的晶片中,僅27%是中國製造,其餘都依賴進口。集邦科技(Trendforce)表示,中國目前使用的半導體設備中,只有不到10%是本土企業製造。

晶片進口額連續3年破3千億美元

今年華府加碼制裁中國科技巨頭,將華為和中芯國際列入出口管制黑名單,迫使中國加大培養本土人才的力度,並在8月推出加快晶片自力更生進程的政策。

早在2014年,中國的雄心壯志就明確,承諾向晶片產業投資1500億美元,今年北京更是在十四五規劃上,預計砸下 10 兆人民幣(1.5兆美元),力挺半導體產業。

今年以來,中國半導體企業通過首次公開募股(IPO)、私募籌資和資產出售等方式,已籌集近380億美元的資金,是去年總額的兩倍多。

砸錢晶片業不代表有競爭力

但是,「晶片產業是一個市場導向的人才密集型產業,需要技術積累。大量的資本投資不等於產品有競爭力。」研究公司Gartner的半導體分析師Roger Sheng說。

經濟學家情報部全球貿易首席分析師尼克·馬羅(Nick Marro)也警告:「加大政策力度可能會加劇產能過剩,並造成地方一級政府的財政支出浮濫,特別是在中低端晶片製造業領域,這是一個更大的風險。」

新的政府政策和補貼鼓勵許多三無(沒技術、沒人才、沒經驗)公司加入「大煉芯」風潮。天眼查(Tianyancha)的數據顯示,今年有5萬多家中國企業註冊半導體相關業務,數量創出新高,是5年前註冊總數的4倍。

上萬家傳產業騙晶片業補貼和免稅資格

原本為房地產開發商、水泥生產商和餐飲企業、保健食品等傳產業紛紛登記為晶片公司,就是為了符合8月份國務院對晶片業的補貼方案,來騙減稅和補貼。

但是,中國政府支持的智庫發布的2019年白皮書稱,到2022年,中國集成電路專業人才缺口將近25萬。華興資本證券(China Renaissance Securities)半導體研究主管Szeho Ng說,晶片開發沒有捷徑可走,積累工程師經驗和技能是成功的關鍵。

根據官方媒體和政府聲明,今年中國6個省(區)承諾在半導體領域投資約130億美元,阿里巴巴、比亞迪等公司也加大投資力度。沒有晶片經驗的上峰水泥也對安徽省政府的一家半導體合資企業提供資金。

10個大型晶片項目爛尾

10個備受矚目的中國晶片項目已經爛尾,包括中國政府和美國晶片製造商的兩個項目。

高通公司與中國貴州省共同建立的一家伺服器晶片生產合資企業在成立三年後於去年關閉。而加州的格芯(Globalfoundries Inc.)在成都建造一座先進晶片生產廠的100億美元投資計劃也告吹。

國際投資計畫告吹,國內爛尾更多。細數一年來,已有8個超級爛尾項目,包括千億項目武漢弘芯被稱為「史上最大晶片騙局」;江蘇、四川、湖北、貴州、陜西、廣州共有7個「百億級別」晶片項目都已停擺。

其中,因投資人6月份進入破產程序,德科碼(南京)半導體科技投資30億美元建設兩座晶圓廠的計畫被迫停止。由爛尾頻現可知,中國晶片自給自足是一條漫長的道路,晶片自力更生的夢是一場惡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