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電子煙卻開放「加熱菸」?菸害防制修法標準何在?董氏基金會:衛福部態度「大轉變」

醫療政策

已超過十年未修法的《菸害防制法》,今年稍稍有了動靜,但在董氏基金會、民團及學校老師家長引頸期盼下,得到的消息卻是「一開(加熱菸)一禁(電子煙)」的政策。

民進黨立院黨團衛環小組召集人吳玉琴,22日中午召開小組會議,邀請衛福部報告「菸害防制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亦即近來受外界關注的:是否開放「加熱菸」等問題,會中並邀請財政部、教育部、法務部等官員出席。

吳玉琴表示,此為行政、立法部門溝通的內部會議,並沒有結論,對於會議內容,她表示在政策尚未凝聚成共識前,不方便對外說明。但吳玉琴透露,今天的會議並沒有想像中的順利;至於會不會再邀集行政單位做說明,吳玉琴說,後續還未確定。

衛福部在今年10月20日將《菸害防制法》修法草案提交給行政院審議,針對此修法草案,未來若《菸害防制法》依衛福部草案的方向修法通過,預計衛福部針對所謂「新型菸品」的規範架構是「電子煙歸類為『類菸品』,全面禁止; 加熱菸公告為『指定菸品』納管,開放加熱菸廠商申請『健康風險評估』,通過後即可進口、銷售。」

民進黨立委蘇巧慧在今年10月22日衛環委員會質詢衛福部常務次長石崇良時指出,「支持修法」但國內對國人吸菸狀況調查並不完備,尤其在成人使用電子煙、加熱菸和轉換率沒有做過調查,「台灣對自己醫療體系值得驕傲,到底是不是有危害,可以做出自己國內的調查,不需要引用國外的狀況」,且「應該在修法前就要提出,才有立論基準來討論。」

但針對我國國人使用新型菸品、轉換率、危害、吸引青少年等效應,衛福部是否已有進行國內調查?衛福部最新版本的草案,對於「健康風險評估」是否已經有明確的法定標準?對民眾有哪些影響和危害?

菸品政策「一禁一開」 董氏傻眼:衛福部180度大轉變

根據近5年國健署調查發現,2019年全台青少年紙菸吸菸率10年來首度攀升,同時電子煙的使用率增加逾50%,至少5.7萬青少年使用。陽明大學最新發表的研究更指出,2018年台灣已有2.33%的國高中生使用加熱菸,竟比加熱菸IQOS的母國美國還高。

董氏基金會菸害防制中心主任林清麗,接受《信傳媒》電訪時先指出,其實是否有本土報告不是重點,因為以傳統紙菸來講,盛行百年到1964年才有第一份菸害白皮書,「這個東西不會說美國人抽了有害、台灣人抽了就沒害,所以菸害研究不見得是重點,當然也很重要,但重點是新型菸品。」

國健署今年5月時便預告菸害防制法的草案,將草案新增「類菸品」一詞,全面禁止「類菸品」製造、輸入、販售與使用等,阻止煙油霧化式電子煙等類菸產品在台灣蔓延。林清麗指出,菸草公司介入電子煙盛行10年、加熱菸5年,「這些都是新的產品,所以目前所有在網路上或是手上有的報告,幾乎都是菸草公司提供的。」但對於菸草加熱式電子煙,政府卻採納管措施,和衛福部先前「全面杜絕新型菸品」態度大相逕庭,令人費解。

林清麗更直言,「類菸品到底是什麼?國際上根本沒有這個名詞,再來你用人為的判斷,8月以前把加熱菸當成類菸品說全面禁止,10月份就說加熱菸可以開放,現在就反反覆覆,以後要官員怎麼做事?」

電子煙含有41種有害化學致癌物質,加熱菸至少含有58種有害化學致癌物質,林清麗指出,「這些資料其實也都是菸草公司提供的資料,現在學校很多老師、家長對開放問題非常頭痛,尤其是國高中生,他們也反映在網路上得到的一些資訊,都是一些似是而非的概念,是菸草公司在政府部門、民間團體的布局。」但她強調,目前全球有不少的醫學中心已開始投入新型菸品危害的研究。

1987年開始從事菸害防制工作至今,林清麗表示當時讀到的報告,WHO說菸草會釋放39種有害化學致癌物質,「經過30多年的更新,現在改為93種,一直在更新。因為菸品在全世界是一個合法的商品,我們今天只能更努力地去限制它,努力做到有一天去消滅它。」

從2016年到今年8月,董氏基金會跟衛福部國健署的立場都是一致的,林清麗指出,「從電子煙2010年開始、到2015年的加熱菸,到現在他們又推出一個超級新變種,是電子煙、加熱菸的合併,外觀看起來像加熱菸、把電子煙藏在裡頭。一直到今年10月22日,立法院有一個報告,沒想到衛福部國健署整個大轉向,一禁一開,禁電子煙、開加熱菸!」

林清麗指出,全球第一大菸草公司菲利普莫里斯(PMI)已宣布,將與全球第五大菸草公司韓國KT&G合力在全球推廣「加熱菸、電子煙二合一」的混合型新型菸品,屆時對於這類混和型菸品,《菸害防制法》即使修正後在執法上是否適用仍有很大問題。

林清麗進一步指出,衛福部的說法是因為電子煙已經有5.7萬民青少年使用,加熱菸只有1.6萬民青少年使用,「加上衛福部說因為WHO說要開放嚴管,已經有43個國家開放了,但還有100多個國家是沒有開放的,澳洲、新加坡、泰國、澳門都是明文禁止的,WHO是說已經開放的要嚴管,但他怎麼可能說還沒開放的要開放?在這部分我們真的覺得政府莫名其妙。」

毒物科醫師:混有「尼古丁」都會增致癌風險

根據106年國人十大死因統計,逾半數與菸害相關,國人平均每20分鐘就有1人死於菸害,且每年因吸菸及二手菸相關疾病,耗費醫療資源約650億元,整體經濟損失更高達1,858億元,平均每3分鐘損失超過100萬元。

去年8月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指出,在美國22個州共出現193例嚴重肺病,其中22例發生在伊利諾州,疑似皆因吸食電子煙而罹病,而其中一位男性也是境內首次出現「電子煙致死」的案例。

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中心主任顏宗海,曾接受《信傳媒》電訪時也解釋,電子煙是以電能驅動霧化器,加熱菸液(彈)內液體為煙霧,該液體可能混有尼古丁、丙二醇或其他香料等,以供使用者吸食。

「一般有人會誤認為電子煙相較於傳統香菸,對身體的危害較少,但美國癌症醫學會認為長期下來不一定,兩種都對人體健康有傷害,因為電子煙裡面一樣含有尼古丁的成分。」顏宗海指出,根據調查顯示,抽一般傳統香菸會產生7千種化學物質,其中70種被認為會增加癌症風險,而電子煙含有的有害物質包含尼古丁、甲醛或乙醛、丙二醇、二甘醇、可丁寧、毒藜鹼、菸草生物鹼、亞硝胺等。

毒物科醫師指出,只要混有「尼古丁」物質的菸品都會增加致癌風險。(圖片來源/rolandmey@pixabay)

吸菸,最直接影響的就是呼吸系統,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監事徐武輝指出,除了肺癌外,肺阻塞(COPD)近年也嚴重侵襲國人健康,近9成肺阻塞都源於「吸菸」,隨著每日菸量越大,罹患肺阻塞死亡率也越高。

根據食藥署資料顯示,國、高中生吸食電子煙比率分別1.9%及3.4%,遠大於成人0.6%吸食率,使用電子煙的國、高中生,分別有37%、20.9%未曾吸菸。2014年國內也曾有民眾在網路上購買電子煙產品,竟發現含第二級毒品安非他命 ,吸食除遭受毒害外,並觸犯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最高可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

台灣民眾黨立委蔡壁如也指出,衛福部是引用美國國家工程跟醫學研究院2018年的報告,並沒有對傳統紙菸、電子煙和加熱菸進行健康風險評估,只因新型菸品不合法所以不能公然有對照組,只能統計使用人口,「但是不敢去做風險評估報告,這個有點怪。」蔡壁如認為,電子煙對青少年的影響是應該正視的問題。

藍綠委:「菸害防制」修法前明確解釋令函

為什麼明知這麼多危害,卻仍要開放?

「我們得到的訊息是萊牛、萊豬、加熱菸這是美國政府要求的3項一定要過,菸草公司在全球都是有錢有權、有影響力的,我們面對的是電子煙或加熱菸的第一品牌,都是美國菸商。」林清麗指出。

她表示,目前全台約350家新型菸品實體店,「IQOS加熱菸在整個政府還沒修法前已經出來了,旗艦店在信義計畫區,行政院還沒送到立法院,這部份是我們現在看整個政府的狀況。」林清麗也提到,菸害防制法是一個健康問題,但現在政府是用政治、經濟貿易的手段去解決這個問題。

「很多人問公不公平、合不合理?這要回到菸害防制法第一條聲明:『為防制菸害,維護國民健康,特制定本法。』開宗明義的法條,但政府用政治的方式去處理。」林清麗表示。

是否有官商勾結之嫌?「我相信衛生官員是不會跟菸商勾結,但最大的問題是,他們不了解菸草公司的真面目,菸草公司對抗各國的法律有嚴的、有鬆的,有根本還不清楚就已經開放的,很多國家狀況不明,但我們的政府沒有去理解,沒有接受民團不斷提供給他煙草公司的策略跟行銷。」林清麗表示。

林清麗表示,一開一禁真的做不了,「因為現在所有電子煙,全國大約3、400家專賣店,你抓不到但人民都買得到,未來禁了電子煙,(菸商)只是把小菸管、電子煙管或水蒸氣管,改為加熱菸管、IQOS管,因為不了解,所以法律訂得零零落落,但可能會導致台灣變成加熱菸的旗艦店。」

她強調,以菸商的進度來看,電子煙是第二大類、加熱菸是第三大類,未來還有第四大類產品,「但這些我們過去跟政府立場都一樣,現在沒有開放的都全面禁止,不要造成新的禍害。等到過了20、30年新的研究出來,像現在傳統紙菸一樣知道它的禍害後再來禁,就來不及了,到時候人民、家庭已經付出更多代價。」

林清麗表示,以後任何菸草公司的新策略都會給大家帶來龐大的壓力,「電子煙10年、加熱菸5年,吵吵鬧鬧到今天都還搞不定,未來菸商新武器人為吵了這麼多年有辦法亡羊補勞嗎?政府應該超前部署,不能犧牲台灣人民的健康,對新冠肺炎如此,但對新型菸品怎麼沒有比照辦理?一路以來我們希望國健署、衛福部,現在到行政院,真正能救的只有行政院。」

不分藍綠,立委皆建議衛福部在《菸害防制法》修正前,能明確解釋令函,避免加熱菸在缺乏適當管理下於市面流竄,民眾的健康安全受到威脅。

《信傳媒》提醒您,吸菸有害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