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俐靜「乳癌」初期痛到爬不起來!醫:「7症狀」應立即就診...

醫療保健

超偶冠軍歌手朱俐靜長達6年未推出個人專輯,5日舉辦《來日方長》發片記者會,也提到去年春天覺得體力差、身體不適到醫院接受健康檢查確診乳癌,目前正在進行藥物治療中。

39歲的朱俐靜表示,為了怕長輩擔心不透露病況細節,坦言至今每天都很崩潰,據悉她並未開刀而是接受標靶藥物,在治療期間強忍身體部位疼痛錄音,她提到初期接受治療時,藥物反應讓她一度痛到爬不起來,直到身體狀況穩定才告知家人。

乳癌長年高居台灣女性發生率之首,根據國民健康署最新106年癌症登記報告指出,乳癌每年新增病例高達13,965人,相當於每天有38位女性罹患乳癌。根據最新癌登數據顯示,乳癌不僅為台灣女性癌症發生率之首,新確診個案數更以每年10%的增幅攀升,並且每3位就有一位患者年紀小於50歲。

「但罹患乳癌也不要害怕,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治癒率高達9成以上!」中華民國乳癌病友協會理事長黃淑芳指出,有賴乳房攝影篩檢的推廣及治癌藥物日新月異,目前台灣乳癌5年存活率已達88.43%,如何在確診後,調適身心健康以長期與乳癌共存,是每位乳癌病友的課題。

但究竟要如何預防乳癌?哪些人屬於高危險群?出現哪些症狀要注意?身邊的家人朋友又該如何關心乳癌患者?

發現乳癌「7症狀」應立即就診

根據國人癌症登記資料顯示,女性終其一生每12人就有1人可能罹患乳癌。根據日前最新公布107年癌症登記報告顯示,10大癌症發生人數(男女合計)依序為大腸癌、肺癌、女性乳癌、肝癌、口腔癌(含口咽、下咽)、攝護腺癌、甲狀腺癌、皮膚癌、胃癌、子宮體癌。

早期乳癌大部分是無症狀、不會疼痛,當癌細胞不斷地生長時可能產生一些症狀,中華民國乳癌病友協會統計指出,如果發現以下異常現象,應立即尋求一般外科或乳房外科診斷,包括:

1. 乳房上有無痛性且不可移動的硬塊或腫瘤

2. 乳房變形且兩邊乳房大小不一

3. 乳頭出現不正常分泌物或出血

4. 乳頭突然下陷

5. 乳房有凹陷現象

6. 乳房皮膚有潰瘍或橘皮樣變化

7. 乳房上有數週無法癒合的傷口

每個月定期在洗澡時,面對鏡子手抹肥皂檢查一下自己的乳房,以提早發現乳房有任何變化或異樣。每年還要定期至一般外科乳房門診接受專科醫師的學理檢查,必要時再配合超音波或乳房X光攝影做進一步的診斷。

乳癌的治療方法包括腫瘤外科、內科、放射線治療科及病理科共同診斷及治療的,常見的治療方式包括手術治療、放射線治療、化學治療、賀爾蒙治療。大部份的早期乳癌患者透過積極治療,疾病已能痊癒或穩定獲控制。

醫:早期發現治療,5年存活率達85%

北投健康管理醫院影像醫學部放射科主任沈彥君表示,乳癌是可透過篩檢提早發現及早期治療的一種癌症,依照醫師的治療方針並接受正規的治療,乳癌的5年整體存活率可達85%以上。

中華民國乳癌病友協會也指出,乳癌是從乳腺的上皮細胞或小葉生長出來的一種惡性瘤,因癌細胞的生長失去控制,會侵入並破壞鄰近的組織及器官,或經由血液或淋巴系統轉移到其他器官,乳癌高危險群則包括:

1. 有乳癌患者之家庭,尤其母親或姐妹一等親曾患此病者

2. 未曾生育或30歲以上才生第一胎者

3. 初經較早(11歲以下)或停經較晚(55歲以後)者

4. 曾患一側乳癌者

5. 曾頻繁良性乳房腫瘤者

6. 飲食偏向高脂肪食物者,如:酗酒者

7. 未曾哺乳者

沈彥君也提醒女性,從20歲開始就該安排自主篩檢,定期每個月做自我觸摸評估(五指併攏以指腹按壓,範圍以胸骨為中線,按壓鎖骨下緣、腋下及肋骨下緣邊界)或是接受乳房外科理學檢查。「若為高危險族群(初經在12歲以前、有乳癌家族史、肥胖)的女性,從20歲開始即可安排每1-2年一次乳房外科理學檢查及乳房超音波檢查。利用乳房超音波、乳房X光攝影、乳房磁振造影等影像檢查,來確認乳房健康狀態。

醫師指出,早期乳癌的5年存活率可高達95%以上。(圖片來源/acworks@photoAC)

國健署也指出,定期安排乳房X光攝影檢查確實可達到早期發現、降低乳癌死亡風險。根據數據統計,檢查後為異常者有超過6成是早期個案(0期或第1期);早期乳癌的5年存活率可高達95%以上。若未及早發現早期病灶,導致延遲治療,第4期的5年存活率則僅剩餘21%。

沈彥君表示,40歲以下的年輕女性乳房組織密度較高,建議可利用乳房超音波做為乳房檢查的第一步選擇,若發現有異常病灶需進一步確認或有乳癌家族史、曾接受乳房手術等,搭配乳房磁振造影(MRI)精密檢查可有效提高診斷的精準率。

預防乳癌該注意的「6件事」

至於要如何預防乳癌?中華民國乳癌病友協會也整理6個方向:

1. 禁煙、禁酒或少飲酒

2. 少鹽、少油、少糖、多纖維

3. 避免體重過重

4. 按時運動,每週至少3次,每次至少30分鐘

5. 每月乳房自我檢查

6. 50歲以上,建議每2年做乳房X光攝影或超音波檢查

台灣癌症基金會蔡麗娟副執行長也表示,癌症的治療是一段漫長又艱辛的過程,除了因治療所產生的如營養、外觀改變、疾病症狀等生理層面的副作用之外,在心理上更會伴隨愧疚、焦慮、憂鬱、害怕、悲傷等負面情緒。多數病友們也會因為無法獲得正確或足夠的資訊,以及相關資源的支持,而影響生活品質及康復過程。

蔡麗娟指出,台灣女性乳癌發生的高峰期在45-55歲間,此時期病友承受多元的責任,須兼顧家庭與職場,還必須受疾病的煎熬。「事實上乳癌5年存活率將近9成,與癌共處的時間漫長,若有週邊力量的支持,將可以幫助癌友們重新投入生活目標,感受到正面影響。」

她也提到,除了醫療團隊、家人、朋友、病友或是信仰的支持外,社會支持資源也很重要,「和其它支持資源最大的不同在於,它可以提供立即性的幫忙,特別是在物質或經濟等工具性的需求部分,社會上有許多公益團體、病友協會及基金會等,都可以提供病友從疾病的資訊、心理情緒的支持乃至於生活急難等之各種協助。讓病友能夠清楚且即時得到所需要資源。」

蔡麗娟進一步呼籲政府支持,「公部門的馬上關懷急難救助、低收入戶的申請等,除了發揮緊急的急難救助外,還可以提供弱勢族群一個長期性的支持資源。」她也鼓勵病友多運用台灣癌症基金會的資源,基金會配置專業的護理師、營養師、心理師、社工師等,提供癌友身心靈多元的服務,甚至出院返家皆能得到完整的照顧。

近年來因越來越晚生育、環境荷爾蒙暴露、飲食習慣改變等因素,乳癌年輕化也有明顯趨勢。國健署也提醒,國人女性乳癌好發年齡介於45-69歲,目前政府有提供45-69歲婦女及40-44歲二等血親內曾罹患乳癌之婦女,每2年1次免費乳房X光攝影檢查,民眾應多加善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