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職場》「海漂族」變「海歸派」超心酸 空姐領基本薪做醫美拚轉行

職場話題

根據主計處調查,赴海外工作國人近10年來持續增加,2019年國人赴海外工作估計達73.9萬,不過,武漢肺炎(COVID-19)疫情影響全球逾一年,反倒有機會讓「海漂族」變「海歸派」,也已經有不少海漂族陸續返台求職。

根據人力銀行調查,在潛在的年後跳槽族中,有59.7%仍表示,不論疫情狀況如何,會考慮到海外工作,但遠低於去年的87.8%,海漂意願創下6年新低。

不只年後轉職潮創新高,企業也報復性徵才

農曆年後,通常是上班族轉職的高峰期,今年年後轉職的情況是否會受疫情影響而產生變化?根據yes123求職網調查顯示,不只有高達92.6%的上班族透露農曆年後會想換工作,創12年新高;企業也開始擔心離職潮,有高達95.3%透露農曆年後有徵才計畫,創下7年新高,包括64.6%屬於單純填補員工離職後的空缺,30.7%則屬於擴編,且平均每一家將釋出16.7個工作機會,較去年15.8個多。

yes123求職網發言人楊宗斌指出,調查可以發現想換工作上班族只有29.2%的人還沒付諸行動,年後轉職會創新高,某種程度也與疫情有關,畢竟有不少人是去年初因為疫情爆發不敢換工作,或是臨時被裁員、放無薪假的也來不及換工作,遞延到今年。

至於企業出現「報復性徵才」,楊宗斌則表示,資方看好資方看好「疫後經濟」開始復甦,不但帶來「轉(急)單效應」,部分台商甚至已回來設廠;內需這邊的消費力道,也同步反彈,使得「內外銷廠商」同步擴大招募規模,讓「年後徵才」熱度持續升溫。

此外,有33.8%企業指出,若求職者擁有國外工作經驗,會提高意願,甚至有1/4的公司透露願意提供海歸人才較高的薪資。

返台求職愈困難,海歸找工作找到懷疑人生

不過,今年32歲的丹丹的返台求職之路卻不如想像中順遂。丹丹曾任廈門電商董事長執行秘書,2019年底應徵到捷克跨境電商的工作擔任營運經理,2020年1月抵達捷克,沒想到3月疫情就從中國擴散至全球,捷克從3月中旬封城,5月才復工。

拜科技之賜丹丹能夠在家工作,但歐洲持續的封鎖,造成供應商無法生產製造,國際物流成本也提高2至3倍,公司陷入營運困難,丹丹薪水被砍半,加上他判斷疫情在短時間內無法結束,8月就辭職返國。

他慶幸自己在歐洲爆發第二波疫情前就果斷離職,捷克曾創下單日新增1.7萬確診紀錄,就連丹丹的前同事也染上武漢肺炎,不過,這次返台找工作卻是他出社會以來最難的一次。

丹丹從11月份開始求職,投了近40間企業,也調降期望待遇從原本月薪55K到40K,卻只獲得2次面試機會,甚至開始出現「是不是我不好了」的想法,直到12月企業開始為年後轉職潮做準備釋出職缺情況才好轉。

防疫有成不只海歸變多,海漂意願也創6年新低

Kay則原本在北京擔任空服員,去年因原本就計畫返台過年,提早在1月中旬回國,躲過疫情,2月疫情在中國大爆發,Kay就收到暫時停飛命令,處於「留停」階段,雖然今年春節中國仍有國內航班需求,但國際航班持續大減,考量未來規劃Kay終於在今年11月下定決心,準備轉職當醫美諮詢師。

她坦言,雖然航空公司有提供每月8千元的補助,也有申請萬完紓困金,但平時打零工度日,其實基本上就是在吃老本,才讓Kay決定轉職,從去年12月開始受訓,領著僅空服員薪水1/4的基本薪資,從零開始轉戰醫美行業。

原先預計飛6年累積人生第一桶金就要離職的Kay,因為疫情暫時中止她4年半的飛行生活,相對高的薪水還是令她相當嚮往,但因為疫情也讓Kay感受到台灣及家的溫暖,因此她也可能就此放棄重回空服領域。

丹丹與Kay不會是個案,楊宗斌表示,台灣相較其他國家防疫有成,意外有機會讓海漂族變海歸派,特別是還有家人要照顧的中高階主管、外派台幹,基於安全考量,會提高返台求職意願;另外在國外求學剛畢業的新鮮人,也迫於僑居地工作機會喊卡,「疫外」改變職涯規劃回台,

海漂族被迫返台求職低就才能馬上上工,輸入性失業壓力恐浮現

楊宗斌提醒,目前台灣失業率變化尚屬穩定,也有下降趨勢,不過若全球情遲遲無法緩解,邊境沒有解封,就要擔心「輸入性失業」的壓力出現,畢竟整體工作機會現階段無太大變化。他認為,加上整體經濟尚未明顯復甦,薪資結構無法大幅改變情況下,「海歸派」可能要屈就,或有學非所用的心理準備,返台後才可能馬上上工。

離鄉背井求職,除了要放下熟悉的家人與生活環境,重新適應風土民情,還得擔心當地物價,是否導致開銷過大,賺的錢甚至不夠花,所以如果到國外工作,求職者通常都要求比較高的薪水,更希望在未來返國後,這些海外職場經歷,能對履歷有加分作用,但真實的情形真能如想像中的美好嗎?

楊宗斌提醒,「去不是問題,回來才是問題」當你的薪資已經拉高,返台是否能馬上找到你一份薪資合理且適合你的職位?過去的工作經驗又真的有助於下一份工作的求職嗎?這些問題都將在這波疫情中獲得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