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國英數都很難又走回老路子 難道是出題老師要向舊課綱末代學測致意?

教育議題

上周五、六(22、23)高三學生完成舊課綱末代學測,結果雖然都是幾家歡樂幾家愁,但今年各科普遍都比往年還要來的更難,甚至數學被評為是舊課綱中,史上最難的學測數學試題,難免讓學生感到憂心,作文題目「如果我有一座新冰箱」亦引發網友熱議,立刻出現許多仿作。

民眾期待新課綱能改變教學現場,老師們更擔心的則是命題的品質。全教會副理事長張瓊方直言,這次學測考題最大的問題在於命題的品質上比起往年都還要來的下降,而且各科或多或少都有問題,組卷的細膩度有待加強。

難度爆衝、出題細膩度不夠,教團:出題品質有待加強

張瓊方指出,這次如國文科有些選項題幹沒有寫得很清楚,可能造成學生在作答上不好作答;歷史科則有發生答案的敘述上面會違反命題原則,這些過往都比較不會出現,但今年各科或多或少都有,所以才說他品質下降,細膩度有待加強。

另外,她也提到,「鐘擺效應」下,這次難度爆衝的問題。張瓊方建議,國中會考為心測中心舉辦,心測中心的題庫會定期做試測,讓每年雖然題目出得不太一樣,但難易度的落差不會很大,很顯然大考中心在穩定度這一塊的效果沒有很好。

張瓊方認為,大考中心應該去檢視題庫,否則未來這種情形還是會發生,去年因為學測數學太簡單,大考中心主任還因此下台,相信一定有壓力,但這樣的壓力不應影響到學測試題的穩定度。

此外,她也質疑,出難一點難道鑑別度就會出來,可能這樣的題目鑑別度只局限於前段學生,對於中後段而言反而糊在一起,沒有鑑別度,認為學測的定位應該清楚,不要把學測與指考混在一起。

素養命題大幅下降,今年7月試測新課綱考試將明朗

綜觀今年的題目,整體相較於前幾年學測考題,仍有不少學科的命題方式回歸傳統,素養命題大幅下降,記憶性題目增加,張瓊方開玩笑地說,「可能是和過去致敬吧,今年各科不約而同的都是走比較傳統的路線」。

她指出,108課綱重點在於把所學拿來解決問題,不是分甚麼科,以社會科為例,近3年的出題方式其實也非常靈活,將地理、歷史、公民3科融合在一起,學生必須融會貫通才能把答案解出來,但這次走回老路,「說傳統是好聽,有些是回到過去,用死背的,還有老師說怎麼有點像一個章節教完的小考」這些都希望大考中心改進。

她直言,明年是新課綱學測第一屆,無法從今年去預測明年的考題,今年7月底大考中心將針對全國高中生進行試測,每位高中生選2科試測,也老師們非常期待,但如果7月底的試測出題還是這樣的方向,其實會影響現場老師的教學,素養風氣也可能功虧一簣。

「如果我有一座新冰箱」國文老師:立意不錯但可以再細緻一點

至於備受討論的國文科,北一女中國文老師吳玉如表示,作文題目「如果我有一座新冰箱」立意不錯,但是在命題的技術與細緻度都可以再講究一點;選擇題對於學生可能會覺得比較難,因為乍看之下有很多文言文,不過她也說對於這樣的難度是可以理解的。

吳玉如解釋,雖然冰箱是生活中經常接觸的物件,從新冰箱所藏到你所期待的美好生活,思考是跳躍的,並非實際生活中的經驗。雖然提供的甲乙兩個文本,一虛一實,能與寫作說明呼應,但甲文節錄柯裕棻〈冰箱〉的文字,對部分考生而言,是抽象而不容易理解的,而對於收藏與美好生活的思考是不是要以「冰箱」為媒介?其實可以再思考。她也指出,題目提供兩則文本,但學生不看引文也可做答,強調閱讀素養,但在試題在閱讀上卻不一定發揮作用,是比較尷尬的地方。

她認為這題目好理解,但是書寫要拿高分,個人平常的寫作練習要夠、學生思考的深度與靈活度也要足;去年的情意題較貼近生活經驗,今年則是較多創造性的想像與思考,一方面要連結情感的書寫,另一方面也需要更細膩的敘寫與修辭能力,對於對生活觀察、體悟不深的學生而言,是一大挑戰。

108課綱上路,學生應更廣泛閱讀

在選擇題的部分,國文的第一題因為是較少見的字,被拿出來大做討論,但吳玉如不認為是在刁難學生,因為材料來自核心古文,只要學生有認真讀書,雖然少用但也不至於沒有辦法作答。而文言文的部分,她發現,乍看之下文言文很多,但命題老師其實非常小心,讓文言文與非文言文的實際分數占比剛好各半,過往文言文通常會略高一點。

明年將是108課綱上路後的首屆考試,未來指考將不再考共同科目國文與英文,在這樣的情況下,吳玉如說,在學測分出高下,出難一點是可以理解的。

吳玉如表示,這次的考題雖然不像過往橫跨科普、電影、藝術等不同領域,但整體而言還是相當扎實,學生必須具備整合既有知識與推論辨析的能力。此外,現代文學取材除了常見的余光中、徐國能、洪蘭之外,採用不少新的作家作品,如尉天驄、游以德、葉國居、紀大偉的散文,嚴歌苓的小說、玉天驄方旗、簡政珍、陳雋弘的詩歌,而過往常見的白先勇、楊牧等作家作品都未入題。其中游以德的〈族語認證〉去年剛獲得臺北文學獎首獎,也顯示在經典閱讀之餘,還要關注近期作品,學生應該擴大閱讀範疇。

她認為,新課綱核心古文只剩15篇,但文言文的命題比例應該要降低,但比例降低不一定代表簡單。至於800字左右的閱讀題組,無論是文白對讀,還是單篇白話文或學術文章的閱讀,要在短時間看懂它在講甚麼、重點在哪裡,同時還要歸納推論,難度未必會比較小,特別是明年學測題型增加混合題,考驗更大。

吳玉如建議,學生必須要擴大閱讀領域,經典作品與近年佳作都要兼顧,如關心生態與文學可以閱讀《複眼人》,對醫學有興趣可以閱讀《臺灣醫療文選》,想了解腦神經異常可讀《火星上的人類學家》,關懷社會、理解區域歷史可以讀《做工的人》、《公東的教堂》,而每一年出版的各類文選,則可以看到多元的素材。此外,課文的延伸作品,也值得留意。在閱讀過程中,可以利用三個what問句進行檢測:What do you see?What do you think?What do you feel?並嘗試書寫答案或與同學討論相關議題,以提升寫作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