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有「媽媽手」嗎?復健科醫師:「1動作」教你簡單判斷

醫療保健

在還沒迎接我們家的大寶前,我一直覺得我跟這個疾病應該沒什麼關聯,沒想到在大寶3個月左右的時候,我跟太太幾乎同時中獎。好吧,這樣也是證明至少我有努力不要變成豬隊友。握著我的大拇指,我想,生產跟哺乳時不能體會那樣的痛苦,至少這次我是可以發揮徹底的同理心。    

不過身為媽媽要顧慮的總是特別多,尤其擔心打針吃藥會不會對喝母乳的孩子有影響,而照顧小孩事情多又不能休息等它慢慢好,那該如何選擇治療呢?   

首先,及早發現狀況,在症狀輕微時就超前部屬,就可以避免症狀進一步惡化。有個經典的特殊測試可以自我檢測,先把自己的大拇指用其他4指握住,接下來用手腕做一個大拇指點頭的動作(尺側偏移),如果會感到疼痛(也可以跟對側比較)就可能是媽媽手。    

在疼痛早期,可以調整自己做家事或工作時的手勢,先避免大拇指的過度伸展,或是用拇指固定護腕、副木、或貼紮先給予保護,然後對於手部緊繃或沾黏的組織放鬆,後續配合伸展跟肌力訓練。如果疼痛嚴重或是復建不見起色,則下一步最常使用,也最有效的,是局部類固醇注射。    

這時媽媽們就會開始擔心藥物對孩子的影響了,但事實上利用超音波導引局部類固醇跟搭配的局部麻醉藥物注射所需的劑量非常的小,而且通常注射一次就有明顯的改善,因此不用擔心造成哺乳上的問題,但是,少數人在局部類固醇注射後會有附近皮膚變白跟脂肪變薄的問題,這些狀況大多是良性的,會自己慢慢恢復。    

那有沒有非類固醇的注射治療呢?

近年我們使用葡萄糖液局部注射在附近緊繃的筋膜肌腱中,也得到了不錯的效果,不過這樣的再生注射需要數次的療程,通常會利用小針以減少注射時的不適。    

預防勝於治療,經過這次經驗發現—真的是說的比做的容易,家事一多起來就會忘了在意自己的身體,勞損也就在這些反覆的活動上逐漸累積,希望各位偉大的母父們別忘了要好好照顧自己!

原文作者為新光醫院復健科 林於廷醫師,本文轉載自第350期《新光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