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也無須斷捨離!能活出自己創意人生的都是物欲滿滿的人

書摘

這幾年來,我一直在調查「人為什麼會產生物欲?」

「對物品有著強烈依戀」的人,與「依戀感沒那麼強烈」的人,看待物品的方式有著極大的不同。

對物品沒什麼依戀的人,會單純基於「因為我需要使用這個東西」這種務實的理由而擁有物品。換句話說,他們對物品的看法十分簡單、乾脆。

相較於此,對物品有著強烈依戀的人,每當被問到擁有物品的理由時,總是能長篇大論地說出那個東西的故事。

此外,整理房間的時候,對物品有依戀的人總是會比沒什麼依戀者花上更多時間,整理進度龜速。另外,這些人對物品的依戀也是旁人不解其意,非常容易出現「該丟?不該丟」等充滿矛盾的瞬間。

話雖如此,這種過分愛物者的家裡總是充滿著能量,因為「此人的風格」會徹底凝聚在這些物品上頭,並透過這些物品傳達給其他人。

基於這樣的緣由,我的腦中浮現出一個假設,「熱愛物品的人,大多都希望以自己的方式,追求所渴望的創意生活或人生」。換句話說,我認為能活出自己創意性人生的,都是物欲滿滿的人。

這裡的「創意性」並非專指藝術家、設計師或建築師,或者是以那樣的職業為目標的人。而是對物品、與人交際、工作、自己的目標或生活等人生大小事,具有某些獨特且符合個人風格的創造力。

對物品的依戀是一種遺傳嗎?

為了驗證這樣的假設,我透過調查,從一都三縣(東京都、神奈川縣、千葉縣及埼玉縣)的300名調查對象中,篩選146名兼具「個人風格」和「創意性」的人,並將之列為「創意組」。

之後,我針對創意組進行了問卷調查,請他們說明自己對於物品所抱持的想法,以及與物品相關的創意關係。結果,果然和我的假設相同,隸屬創意組的受訪者都對物品抱持著強烈的依戀。

首先,我調查了「蒐集的物品」、「執著的物品」,發現他們蒐集的東西大多都是與家人有共同回憶的物件、個人興趣的收藏品、衣服、小玩意兒等。

另外,從「對雙親的物品是否有著強烈的依戀?」、「幼年時期成長的老家

是否有很多物品?」這類問題中可得知,他們的雙親同樣「對物品抱持著強烈的依戀」,且老家大多都「存放著許多物品」

(圖片來源/方言文化提供)

因此,雖然無法從這項簡單的調查得知,對物品的依戀是否肇因於幼年時期的環境因素,但至少可了解,這種依戀很有可能是孩子從父母身上繼承下來的。

調查中還列出了「自己蒐集的物品與執著的物品」以及「雙親蒐集的物品與執著的物品」給調查對象勾選,兩個類別的答案幾乎一致。

也就是說,孩子蒐集的物品,多半會和父母所蒐集的物品相同。其中相關性尤其強烈的是「個人興趣的收藏品」,當雙親是收藏家的時候,孩子也很容易變成收藏家。

這項問卷調查還安排了自由作答的欄位,請調查對象寫下自己受雙親影響的蒐藏物品,亦可附帶說明這些蒐藏品帶給他們的影響或故事。以下列舉幾個我覺得特別動人的例子:

● 我的家裡有很多畫材畫冊,我在這樣的影響下從事了插畫工作

● 我家有很多推理大師赤川次郎的作品,養成了我熱愛閱讀的習慣。

● 雙親喜歡露營,家裡有很多戶外裝備,在這樣的影響下,我也變得喜歡購

買、蒐集各種戶外裝備。

● 我家從以前就有幫孩子拍照記錄成長的習慣,存有好幾本我幼兒時期的相

簿。直到現在我成為人父,也喜歡幫家人拍攝生活紀錄。

● 爸媽很喜歡音樂,經常用音質絕佳的播放器和喇叭聆聽唱片。因為如此,

我也對音樂情有獨鍾,對音響等機器格外講究。

若你總是感嘆:「房間裡的東西好多,既捨不得丟,也沒力氣整理。」請不要把這樣的狀況視為缺點。這樣的生活方式很可能是受到爺爺、奶奶、爸爸或媽媽的影響,而在你的潛意識當中默默發芽扎根所致。

請仔細想想,你身邊是否有讓自己感到依戀的物品?無論是刻意保留也好、無心插柳留下的也罷,這份對物品的依戀會成為創意的泉源,也可說是「你之所以是現在的你」的最佳證明。

在這之後,這份依戀也會透過物品,傳承給你的孩子、孫子,讓他們的人生變得更加豐富……是的,擁有一份你捨不得丟的物品,就是有這麼奇妙的效果。

請不要僅僅因為「現在的家沒辦法收納所有東西」而有罪惡感。

請從這一刻起,重新正視這些無價之寶,並好好與之相處,一起思考該如何整理、打造更舒適的生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