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筆 寫出心中平靜

教育

書法向來是台灣教育中,認識文字之美的重要學習,然而無論是坊間的書法教室,或小學的書法課程,「楷書」總是入門的第一本習字帖。運筆有數、撇捺有度,漂亮與否端就練習程度,沒有太多筆者性格的傾注。然而桃園國小卻有一門獨特的書法課,不求學生端正嚴肅臨摹古人字帖,更不以楷書為教學入門,只求學生「慢下來」,好好感受書法藝術的魅力。

學生在書法課上寫的字,透過3D列印製作成杯墊,好玩又實用。

由書法家黃伯思授課,桃園國小的書法課很獨特,不同於過往規範性強的小學書法課,他自創一套書法授課模式,解放小學生的創意,讓寫書法像是畫畫課般好玩又紓壓。「書法其實是從象形文字開始,然後才有篆書、隸書,最後才是規則法度嚴謹的正體『楷書』。」黃伯思解釋,樸拙有趣又不須太多技法的象形文字才適合入門習寫的字,「偏偏台灣的書法教育卻是倒過來,從提按轉折規矩最多的楷書學起,就像是叫還不會爬的小孩直接學走路一樣。」

而8歲開始學書法的黃伯思,就是那位一路練字、比賽,經歷傳統書法教育的典型孩子,直到在台藝大碩士班研修才驚覺,一手寫了多年的好字,裡頭卻沒有了自己。

一天空出一點時間,寫字讓自己平靜下來。

大學主修水墨,研究所鑽研書藝創作,黃伯思開始試著以漢字為媒介並帶入水墨技法,將生活中的所思所想融入字裡,讓作品跳脫古人框架,增添視覺現代感,他的書法遊走字與圖像的界線,也融入喜愛的美學概念與靈感。不再參加比賽的他,開始透過展覽與教學,傳達現代書法「書法藝術化,藝術化書法」的精髓。

在桃園國小開設書法課時,他試著將這套概念融入課程,將書法課設計成美術課,結合不同媒材,讓小學生從甲骨文字開始,自由地書寫、體驗文字之美,並在講解中融入中西藝術家的美學概念。學生覺得好玩、願意寫,也逐漸培養鑑賞能力;最重要的是,桃園國小創客教學融入了3D列印科技,寫出來的字未必只在紙上,還能被製成杯墊、扇子或筆筒,成為生活中可見的藝術。

「常常在上課中我都會要同學想想,你一天之中有什麼事情是靜下心慢慢完成的?」黃伯思說,這個問題興許連成人都很難回答,每個人每天都被催著完成各種事情,大人對孩子說話甚至都以「快」起頭,快吃飯、快去寫作業、快洗澡等等。而寫書法卻是難得的「慢」,他從不要求小孩快速就位、洗筆收拾,在這堂獨特的書法課上,一切都可以放輕鬆,慢慢來。也從這樣緩慢且舒心的「慢活」中,成功引導小孩愛上寫字,在每一次書寫中開發自身創意,感受書法藝術的魅力。

荷蘭畫家蒙德里安(Piet Cornelies Mondrian)是黃伯思的靈感來源,經常結合書法藝術,展現獨特的創作質地。
有別於楷書入門的傳統書法教育,黃伯思的書法課從象形文字開始寫起。

翻開黃伯思的創作,媒材不拘、內容也不限在宣紙上,他喜歡從生活中所見所聞激發創作形式,甚至參酌西洋美學表現形式,例如荷蘭畫家蒙德里安(Piet Cornelies Mondrian)的新造形主義,美國抽象表現主義畫家克萊茵(Franz Kline),也是他創作的靈感來源。

他笑說,「科學實驗證明,寫字會促進手與大腦的連動,所以寫書法的人都比較長壽。」就算是好動的小學生,也多能在這樣好玩的書法課中一次次地靜下心,好好寫字。而新的一年,不妨拾回毛筆、宣紙,無需專業字帖或書體,就著自己喜歡的字樣描摹書寫,也能在這過程中,找到心靈的平靜。

本文轉載自《桃園誌》。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