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規劃應回歸專業 莫把中火議題當政治操作

能源議題

(讀者投書-作者陳嘉丞,台中人,一碩士生。本文不代表《信媒體》立場)

日前立法院臨時會三讀通過「2035中火燃煤全部除役」主決議,該案由民進黨團提出,主張加快中火「以氣換煤」腳步,除了新建燃氣機組,原訂2046年全數除役的燃煤機組,應提前至2035年除役但不拆除,保留燃煤機組以因應緊急需求。

藍營質疑機組除役不拆除是打假球

不出所料,藍營對該案通過表達強烈不滿,包括國民黨主席江啟臣和台中市長盧秀燕都質疑,指燃煤機組除役不拆除是「打假球」、「空氣會變糟」等。然而筆者以為,這些批評並不全然客觀中立,因為國家能源規劃必須兼顧安全、環保、成本、來源等各項因素,若只站在單一面向提出反對,不僅失於偏狹,也無法真正解決中部空污及電力供應的實質問題。

首先,國民黨堅持先拆燃煤、再建燃氣機組,此舉可能置電力供應於險境。萬一燃氣機組無法如期完工上線、燃煤機組又已拆除,中間的供電缺口該如何補齊?就算未來燃氣機組如期完工上線,但台灣99%天然氣仰賴進口,若遭逢天候海象不佳、國際情勢等因素影響,天然氣運輸船就無法抵達台灣,仍可能引發全國供電危機。

因此,若將除役之燃煤機組保留下來,可在上述緊急情勢下重起發電,扮演救援投手角色。

我國空污占比大約1/3來自境外,2/3為境內

其次,國民黨稱若保留燃煤機組,加上新建之燃氣機組,中火將「火力全開」、「燒好燒滿」,這個說法是錯誤的。第一、燃煤機組除役即失去營運執照,除非因應前述緊急情勢重起運轉,否則平時根本無法運轉發電,而且重新申請營運執照還要中市府同意才行!

第二、根據台電官網資訊,中火雖有10部燃煤機組,但多年來並未火力全開,實情是中火不斷配合空品預警降載減排,例如近五年來的用煤量減少近600萬噸,空污排放量削減逾2萬噸,與國民黨指控的「火力全開」、「燒好燒滿」情況完全不符,未來亦不可能發生。

第三、根據環保署調查,我國空污占比大約1/3來自境外,2/3為境內,若以100%計算境內來源,電力業占比約4.5%至9.9%,比起工業、移動污染源等占比要少很多。換言之,中部地區的空污可能來自中國的境外污染、台灣境內的汽機車排放、餐飲業油煙、中小企業鍋爐等,如果中市府僅把大刀揮向占比甚低的火力電廠,卻對其他固定及移動污染源無全面性的改善作為,那麼即便把整座中火給關了,對提升中部地區空品而言,恐怕是緣木求魚。

中火「以氣換煤」已是社會各界共識

筆者欲強調的是,空污的成因及問題複雜,國家能源規劃亦須兼顧各種因素,若僅從單一面向出發而忽視其他面向,恐無法宏觀且有效地克服前述問題。

在環保意識抬頭下,中火「以氣換煤」已是社會各界共識,然而燃煤機組的除役時程、新舊機組的拆建規劃,還需要更多的專業討論與建議。期望政治人物能少些口水、多深耕空污及電力議題,為台灣人民一起共同守護這片美好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