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士尼把《小飛俠》《小飛象》被移出兒童片單 到底是歧視還是小題大作?

國際

迪士尼(Disney)所出的動畫相信是多數人共同的童年回憶,更陸陸續續有經典動畫翻拍成真人版電影,2019年迪士尼更是推出串流平台「Disney+」,近來因為Disney+將內容有疑似「種族歧視」的《小飛俠》(Peter Pan)、《小飛象》(Dumbo)等經典動畫片列入「7歲以下兒童禁止觀看」,到底是歧視還是大人們的小題大作,引起國內外網友討論。

BLM運動日漸蓬勃

近年來因為美國BLM(Black Lives Matter)運動,一再強調「黑人的命也是命」,全球越加正視種族議題逐漸蓬勃,無論是影劇、藝術、廣告等,甚至是公眾人物的發言,用字遣詞都需要更加注意。

因此近期Disney+默默的將早期經典動畫電影中具有爭議的作品加註上「7歲以下兒童禁止觀看」的警語,其中包括《小飛俠》、《小飛象》、《森林王子》、《貓兒歷險記》等作品,並且移出兒童帳戶可觀賞片單,不過一般帳戶仍然能夠正常觀賞。

其中最知名的《小飛象》和《小飛俠》,《小飛象》因為內容有個角色吉姆克勞(Jim Crow)是美國1876年至1965年對有色人種實行種族隔離制度的法律,涉及歧視非裔種族,同時電影中也有黑人工人唱的歌詞「當我們拿到薪水時,我們就把錢全丟光了」屬於對於特定種族嚴重的刻板印象。

而《小飛俠》則是含有對於美國原住民的誇張描繪,且用「紅人(redskins)」這種歧視性的名詞指他們,另外像是《森林王子》以及《貓兒歷險記》則出現許多對於東亞民族的刻板描繪及矮化。

迪士尼樂園設施也將進行改造

不只是動畫片,美國加州與佛羅里達州迪士尼主題樂園中的「叢林奇航」(The Jungle Cruise)也將裁撤掉對於特定種族的「負面描述」設計。

1955年首度啟用的「叢林奇航」,由船長領航,不過對於過程中遇到的非西方人角色都塑造成野蠻人和食人族,富含歧視意味,而這不是迪士尼樂園第一個因為種族歧視改造的設施,去年6月BLM運動發生,迪士尼就宣布,過去以電影「南方之歌」(Song of the South)打造的「飛濺山」(Splash Mountain)將進行翻修。

種族歧視與刻板印象是「過時的」

有許多人認為,既然有這些爭議,為什麼不乾脆下架?不得不說,過去的確有很多的影劇,都明顯表現對於不同人種的偏見及刻板印象,甚至是將這些歧視當成「幽默」,如今看來,這些「幽默」其實是無知的傷害。

而這些爭議內容其實早在2019年左右就有許多討論的聲音,迪士尼內部也經過無數討論決定是否刪除內容做重製,不過最終決定保留,主要原因是希望孩子們在了解相關歷史淵源前先看到這些內容,深刻了解到這樣的歧視是「過時、不合時宜的」。

不過無論如何,媒體巨擘願意主動的面對過去,以身作則,嚴格審視過去的作品,並積極作出改進確實值得鼓勵,迪士尼強調會持續與專家合作,一一檢視更多過往作品,並補齊應有的相關警語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