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先進副總劉啟光猝逝》主動脈剝離、主動脈瘤如何預防?台大名醫:控制好「這病」是關鍵

醫療保健

台積電元老之一、晶圓代工廠「世界先進」的行政副總劉啟光,1日突然身體不適,緊急送醫搶救後仍不幸猝世,享壽62歲。

劉啟光日前還出席經濟部有關增產車用晶片的會議,消息一出讓各界相當震撼與不捨。據傳劉啟光是因主動脈瘤破裂離世,究竟主動脈剝離、主動脈破裂、主動脈瘤有何不同?如何區分?又該如何預防呢?

主動脈剝離、主動脈瘤如何區分?

「我猜(劉啟光)也有可能是馬凡氏症候群,不敢肯定,因為他高高瘦瘦的。馬凡氏症候群病人本身主動脈就會慢慢變大,比較沒辦法。」台大醫院心血管中心主任陳益祥,接受《信傳媒》電訪時指出。

馬凡氏症侯群主要是因結締組織較鬆垮,根據罕見疾病基金會資料表示,此病除了手長腳長身材的特徵外,深度的近視、眼內水晶體脫垂,甚至造成視網膜剝離而雙眼失明也是常見的症狀。但其最嚴重的併發症為心臟的升主動脈(Aorta ascendens)剝離破裂,而造成病人的瘁死,也因其為體顯性遺傳,故此病往往在某些家族成為揮不去的夢靨。

馬凡氏症侯群若嚴重的話,可能剛出生就死亡,有的早期看不出來,絕大多數是在3、40歲時才會有明顯心臟問題,甚至某些病人是到了升主動脈破裂(俗稱心臟破掉),才被發現是此種病的患者。

至於主動脈剝離、主動脈瘤要如何區分?

陳益祥表示很難區分,要做電腦斷層才知道,「主動脈瘤代表主動脈壁異常膨大,膨大後直徑超過了一般的1.5倍,主動脈瘤是看起來會變大,大到有可能會裂開就剝離,也有可能小小的就裂開也叫剝離。」簡言之,主動脈瘤會增加主動脈剝離的風險。

陳益祥進一步解釋,「主動脈剝離」和「主動脈瘤」兩者不一樣,「主動脈瘤」是慢慢變大沒有感覺,「主動脈剝離」則是突然破掉一定有感覺,「突然破掉有可能是本來大再破掉,也有可能沒有變大自己就破掉、剝離。」

至於致命機率,陳益祥表示都很高,「主動脈瘤大到某個程度以上,大概就會建議開刀,因為破的機會高、開刀危險機率反而低,才會建議開刀。」

醫師指出,「主動脈剝離」和「主動脈瘤」兩者不一樣,前者是是突然破掉一定有感覺,後者則是慢慢變大沒有感覺。(圖片來源/akizou@photoAC)

「重訓」也可能主動脈剝離!7大危險因子要注意

台大醫院雲林分院院長黃瑞仁,接受《信傳媒》電訪時也指出,主動脈剝離的症狀非常特別,「正常的主動脈不管是高血壓引起,或是馬凡氏症候群引起的主動脈剝離,剝離的那一剎那,那個是血管撕裂的疼痛。」

黃瑞仁表示,如果給病人疼痛指數1分(輕微)到10分(嚴重),「我們一般講生小孩的痛可以打9-10分,主動脈剝離有救回來的病人形容那種痛大概也都是9-10分。病人會形容這輩子從來沒有這麼痛過,就是發病的當下就非常痛。」 

至於主動脈剝離、主動脈瘤的危險因子為何?家族史是否仍是主因?

陳益祥表示,遺傳、高血壓,甚至做重訓都有可能。「有時候看到一些很壯的年輕人主動脈剝離,他的主動脈本來是好的沒有變大或破裂,但血壓在一次突然飆高,脆弱點就剝離,所以說要控制血壓的目的也在此。」而發生的比例,男性比女性多一些,但男女都可能發生。

主動脈剝離的危險因子包括:

1. 好發於中老年60-70歲,男性居多

2. 高血壓

3. 吸菸

4. 主動脈疾病

5. 懷孕

6. 劇烈運動

7. 家族遺傳

如何預防?台大醫:控制好「這病」是關鍵

天冷也容易好發心血管疾病,要如何預防主動脈剝離?馬偕紀念醫院總院副院長、中華民國血脂及動脈硬化學會理事長葉宏一表示,一定要注意保暖,避免血壓突然增高,其他危險因子的控制包括:

1.三高控制

2.飲食、運動控制:運動以肢體伸展為主,包括快走、慢跑,重訓容易讓血壓突然升高,對於本身有高血壓的患者應盡量避免,但不管何種運動,運動前都要做好足夠的暖身

3.菸、酒、檳榔都要避免

4.穩定服用藥物,若要停藥一定要跟醫師討論,千萬別擅自停藥

對於是否有辦法預防主動脈瘤破裂?

陳益祥表示很難,「重點還是血壓控制,因為基因的部分也無法改變,但血壓還是比較可以控制的部分。」黃瑞仁也強調能做的就是控制好血壓,「因為不像心絞痛有些預警,主動脈剝離發生的那剎那可能就離開了,腦血管破裂其實也沒辦法預測,所以高血壓病人一定要把血壓控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