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偏鄉小鎮改造成 全球最大的二手書集散王國

閱讀

半個世紀前,剛畢業的年輕人布斯在英國海伊鎮從一間小書店做起,放眼世界,蒐羅各地舊書。時至今日,該地已成為全球愛書人慕名而至的旅遊景點。且看他如何打造這個書鎮王國。

撰文/李亞臻,照片提供/二魚文化

書鎮(Book Town),是以二手書或古書店業為重心的鄉村小鎮。鎮內的大小書店在售書的基礎上,聯手構築出一個以書店文化為主軸、兼及各類藝文活動及生活機能的社區。

這個有趣的概念自理查.布斯(Richard Booth,1938-2019)在懷河畔的海伊鎮(Hay-on-Wye)首創後,成為專有名詞,任何村莊要冠上「書鎮」這個頭銜,都必須經過國際書鎮組織(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of Book Towns)的審核與認可。

理查.布斯(Richard Booth,1938-2019)

1962 年,23 歲的理查.布斯甫從牛津大學畢業回到家鄉。當時他所面臨的難題大概跟現今的大學畢業生如出一轍:在只有一個學位的情況下,他這樣一個追求自由、創新,並有著鮮明無政府主義色彩的年輕人,要如何養活自己?起初,他打算以會計起家,但他很快便發現自己既沒能力也沒興趣。

放棄會計後,他將眼光轉向古董業,幾次失敗的闖蕩經驗又澆熄了他的滿腔熱血。在所有人都認為這個牛津男孩已經黔驢技窮、走投無路的情況下,他忽然以700 英鎊買下教堂街上的舊消防局(該地現為波茲書店),並得意洋洋地表示房子對面就是小鎮著名的酒館。

有個年輕人在鄉下買了一間老房子,這並不是什麼值得大書特書的事,但這筆房產交易如今看來,卻宛如海伊鎮革命史的開端,為後來的一切巨變寫下了序曲。正是這間不起眼的老房子,使海伊從一個寂寥的市鎮轉為全世界規模最大的二手書與絕版書集散地。

秉持「舊書永遠不死」的信念,旅遊全世界蒐羅書籍

最初,布斯買下房子時只覺得賣書似乎是個不錯的點子。然而對一個以趕集和農業為主的小鎮而言,這樣的「文化事業」備受質疑,就連布斯的母親都認為在這裡開書店太過異想天開,對兒子直言:「你撐不過三個月的,海伊鎮根本沒人對閱讀有興趣。」然而,這個反骨的男孩並未就此退縮,他為了拓展書源,遊遍英國每一吋土地,向各類書店、圖書館和私人收購書籍。

對布斯而言,在小鎮開二手書店,著眼的從不只是海伊鎮的居民,他把目光望向全世界。他認為二手書和絕版書絕對有市場,但因為太過分散,對多數人而言無異於大海撈針,在這樣的情況下,很難感受到它有多大的商業潛力。然而,若主動把它們都蒐羅到一處,便能徹底改變這個局面。

在他瘋狂蒐羅書籍時,海伊鎮大量閒置且異常便宜的房產,便適時地提供布斯源源不絕的擺放空間。小鎮裡甚至有勞工順應時勢,為布斯包攬運送、歸類書籍等粗活,以換取相應的薄酬。 在眾多機緣巧合下,布斯的書店事業開展得相當順利,而人們對於「海伊鎮沒人閱讀」的疑慮,也神奇地消弭於無形。

「舊書永遠不死,」布斯總是這麼強調:「即便某本書對99% 的人而言都無聊透頂,總會有那麼1% 的人──不管他是誰、在哪兒──會毫不猶豫地買下它。」他大量囤貨的作法奏效了,驚人的藏書量使他的書店名聲鵲起,不僅有意尋書的人紛至沓來,甚至有大學和圖書館為了蒐羅特定領域的藏書前來投石問路。

由於他的事業快速地站穩腳跟,逐漸積累起來的財富使布斯得以在短短一年內便買下海伊古堡,並將之改造成極具噱頭的古堡書店。

以擁有最多二手書及書櫃的名號,登上金氏世界紀錄

幾乎遊遍了英倫後,布斯開始將蒐書範圍拓展至美洲。幾次旅行下來,他至少帶回一萬五千本書,有趣的是,許多慕名來海伊買書的遊客,往往和他們所買下的書來自同一座城市,各自飄洋過海後在海伊相逢。自1962年創業後的十幾年間,布斯的事業越發紅火,除了起家的書店外,他更在鎮上開設各類主題書店,販售醫療、地誌、週刊、自然史等書籍,種類之廣,甚至兼及色情書刊。

到了70年代中期,布斯手下有超過20名員工和上百萬本書,他的藏量之豐,甚至登上金氏世界紀錄,成為全世界持有最多二手書和最多書櫃的人。

去年,布斯以80歲高齡過世,但由他所發起的書鎮概念已在全球各地持續發酵,不僅在英格蘭、蘇格蘭、挪威、芬蘭、德國、比利時、法國、荷蘭和瑞士等地生根開花,即便是相距千里之遙的北美、韓國和馬來西亞,也開始有人響應他以書築城的理想。

特 別 說 明

原文收錄在2015 年5 月二魚文化出版的《書城旅人》,感謝二魚

文化的協助,同意轉載並重新編輯。

李亞臻

從小旅行成癮,相信人在移動中時會更加虔誠地觀察、思索與書寫,喜歡遊走於學院與公眾之間,為自己深愛的歷史做點有意思的小事。龍應台文化基金會「思想地圖──青年培訓計畫」得主,著有《書城旅人》。

本文轉載自《新北市文化》季刊。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