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小事》那個年代 為人們解憂的雜貨店

品味生活

雜貨店,是台灣庶民經濟與商業文化的縮影,展演著地方的生活樣貌,成為瞭解當地最好的故事館。

雜貨店曾是許多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存在,而坐落在龍潭龍元宮附近、龍元路上,經營超過80年的隆興商店,也曾是地方上許多人生命中的依靠。

順應地方的時代布景

走進隆興商店,鹹香味撲鼻而來,丁香、蝦仁、鹹魚一字排開,在店門口無聲攬客。午後時分,客人紛紛上門找問需要的東西,隆興商店店主徐雙源站在櫃台裡,一刻也不得閒。徐雙源的媽媽寶春姐,與阿嬤賣草仔粿、花生湯起家,攤子就位在隆興商店。徐雙源說,「那個時候應該是客人要求,有客人問我們沒賣的貨,我們就去找。」1937年,隆興商店就這樣誕生。

在還沒有電的年代,隆興商店曾經販賣煤油、電石,也曾販售農家耕田所需的牛繩、扁擔等,今日則賣起紅麴醬與桔醬。「龍潭隨著採樟、伐木而發展,逐漸有人定居後,就有服務的需求,提供各類商品的雜貨店應運而生。」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客家語文暨社會科學系教授兼院長周錦宏進一步說明,「雜貨店販售的貨品多跟地方的開墾歷史及產業發展相關,有的以日用品為主,也有的會兼賣肥料,而像是在外省眷村的雜貨店總能買到麵粉。」

隆興商店販售南北貨、五穀雜糧,早年要四處奔走進貨。

「我這家店,像是時代的布景。」徐雙源回憶,1960年代隆興商店從農業用品逐漸轉變成販售百貨的雜貨店,賣起男女服裝、學生服,甚至化妝品。此外,隨著時代、季節的變換,隆興商店陳列的商品也有所不同,徐雙源說,「雜貨店像戲,到什麼時候就要演什麼戲。過年時就像錢包有許多金香,到了端午節粽葉跟糯米就賣得多。」隨著時間,換上一幕幕布景。

多重功能的單幫客

早年龍元街可說是龍潭最繁華的街道,米舖、菜販、藥店,各式商店應有盡有,不只附近居民,「有客人遠從新埔交界、關西來,甚至石門的客人會徒步來這裡採買。」徐雙源說,為了這些遠道而來的客人,正午時分,店裡還會請他們一頓簡單的便飯,稍作休息後再回程。

不只是購物者遠道而來,雜貨店的進貨也得向不同貨源批貨,貨運不發達的年代,貨品都靠人帶回來。徐雙源回憶,「那時候進鴨蛋要坐客運再搭火車去新竹,用桶子裝回來賣。五穀雜糧最早也是要到新竹去進貨,後來龍潭才有得進。」周錦宏說,這其實就是「跑單幫」的概念,進一個地方的貨品到另一處販售。

周錦宏補充說明,雜貨店也清楚當地受歡迎的好手藝達人,販售其製作的醃漬品、醬料或手工藝品。此外,雜貨店扮演的角色,也會因當地需求而不同。像是以前苗栗大湖的雜貨店會幫忙收香茅油、桃園新屋的沿海雜貨店幫忙收魚苗,轉賣給盤商,甚至有雜貨店兼負郵局的功能。

徐雙源用繩子捆綁酒瓶,讓客人方便攜帶,甚至可用扁擔挑,是過去雜貨店的必備技藝。

買賣文化中的人情味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以前我這間店,是他們的依靠。」徐雙源說。在地人想要買或賣的東西,婚喪喜慶要用的東西,錢不夠卻必須買的東西,凡是來到隆興商店,所有問題都能迎刃而解。「依靠」二字意味深長,不僅僅是買賣生意的一扇窗,也成為經濟有所缺乏之人的一扇門。

過去經濟匱乏的年代,雜貨店讓客人賒帳,雜貨店的上游廠商也會讓雜貨店賒帳,仰仗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徐雙源說,「有的確實辛苦的人家,我們也不會去討要。來我這裡買東西的,都很有感情。」1年結算2至3次,每年農曆12月16日是做生意、欠帳者的結帳日,徐雙源說,隆興商店會在這天為來者準備晚餐,就是所謂「尾牙」。

插畫家徐銘宏用畫筆記下隆興商店裡的點點滴滴。

「信任」是經營雜貨店的基礎,可溝通的語言是信任的基本。隆興商店的顧客以客家人居多,店裡時時漫著客語聲,徐雙源雖為客家人,也說得一口流利閩南語。周錦宏說明,「老闆使用的語言,將區隔出顧客族群的界線,也決定了情感交流的程度,像是閩南人會去講閩南話的雜貨店,若客家人不會講閩南話,閩南人就比較不會去。」語言的使用建立了群體互動的社會網路,也可能反過來強化或削弱雜貨店與客人之間的信任基礎。 

讓雜貨文化保留地方情感

隨著時代變遷,雜貨店的生存空間逐漸被壓縮,加上接班意願低落,舊時雜貨店一間間收了起來。徐雙源的兒子徐銘宏,卻透過插圖與文字,記錄隆興商店發生的點滴故事,創作《畫說寶春姐的雜貨店》後,徐銘宏與妹妹仍留在店裡,他腼腆地說,「想說可以讓孩子知道,爸爸小時候雜貨店發生的一些事。」徐銘宏說雜貨店對他來說是家而不是生意場所,希望在自己能力範圍內,能讓父母輕鬆一點。

生存,是所有雜貨店要面臨的時代挑戰,有的雜貨店改做五金行,有的賣起超商未販售而新住民需要的醬料、香料等用品,有的轉型發展觀光。周錦宏認為,雜貨店原來的功能,必然隨著消費習慣、生活型態、社會結構而有所轉化,「無論朝哪一個方向發展,能否找到一些便利商店無法提供的東西,或沒辦法營造出來的氣氛,將是雜貨店未來出路的關鍵。」

「未來可能調整店裡的銷售項目,以食材連結具有健康、環保概念的商品,往食材商店的目標發展。」徐銘宏希望能守護隆興商店原有的氛圍,在裝潢上做出復舊的調整,以保留舊時樣貌為基礎,讓顧客們再次見到雜貨店人情滿溢的昔日魅力。

本文轉載自《桃園誌》。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