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團團長41歲「高膽固醇血症」猝逝》台大心臟名醫:控制「3指數」預防

醫療保健

「再現劇團」團長黃民安13日在嘉義草草戲劇節的演出時猝死,經檢警法醫相驗,研判應是因高膽固醇血症造成心因性休克死亡,享年41歲。

根據國健署資料指出,國人每10人就有1人有高膽固醇血症。「高膽固醇血症就是血中膽固醇的濃度過高,過去的調查,有研究是用血中的總膽固醇濃度超過240 mg/dL,現在在醫療院所一般超過200mg/dL就算過高。」台大醫院雲林分院院長、心臟基金會執行長黃瑞仁,接受《信傳媒》電訪時指出。

為何會發生高膽固醇血症?危險因子有哪些?哪些人屬於高危險群?哪些指數、檢查可以提前發現?又該如何預防?

「4指數」了解血中血脂肪是否超標

黃瑞仁提到,要瞭解血中的血脂肪,要先了解這4個指標:

1. 血中三酸甘油酯:正常應小於150mg/dL

2. 血中總膽固醇濃度:正常應小於200mg/dL

3. 好的膽固醇濃度(即高密度膽固醇脂蛋白):大於40mg/dL

4. 壞的膽固醇濃度(即低密度膽固醇脂蛋白LDL):小於130mg/dL

「這種數值都是因人而異,尤其是LDL壞膽固醇。」黃瑞仁表示,高膽固醇血症非常重要,過去做過研究發現,台灣人飲食西化(如漢堡、炸雞)飲食越來越油,跟20年前相比,國人不論男女,血中膽固醇濃度都增加,「表示血中膽固醇濃度跟飲食是有關係的。」他表示,其中三酸甘油酯(即所謂的中性脂肪),受飲食的影響比較大。

黃瑞仁表示,血液中的總膽固醇濃度,80%都是遺傳,飲食只佔20%,「雖然只佔20%但還是有影響力。」

20歲以上就應先抽一次血!

哪些人屬於「高膽固醇血症」高危險群呢?

黃瑞仁指出,在心臟科的角度來看,急性心肌梗塞一般來說是男性超過45歲以上、女性超過55歲以上,這2個年齡的指標,就是已經進入冠狀動脈疾病可能發生的年齡層。

「從這個角度來看,如果小於40歲就發生急性心肌梗塞,我們一般臨床上把它稱為叫年輕的急性心肌梗塞,在台灣的研究,年輕的心肌梗塞中,90%都是有抽菸,大概有6-7成的病人都是血中的膽固醇濃度過高(高膽固醇血症)。意思是年輕人要避免心血管疾病,一定要注意第一個是要戒菸,抽菸的人是心臟疾病的高危險群。」黃瑞仁表示。

他進一步指出,現在越來越鼓勵20歲以上成年人,至少要先抽過一次血,「知道你的血中的4個指標有沒有過高,如果沒有過高,可能20歲到40歲3年抽一次就好;如果有疑慮的話,至少每年要抽血一次。如果過高,可以先飲食控制。」

黃瑞仁還提到,高膽固醇血症的病人中有一類族群是遺傳性的,叫做「同合子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這種病通常膽固醇非常高,總膽固醇會到3、400mg/dL,這種病人會早發性的動脈硬化、早發性的心肌梗塞,有些病人如果在過去沒有好的藥物治療控制,有時候4、50歲就會常發生冠狀動脈狹窄,然後死亡、甚至腦中風。不過現在在台灣,如果確診是這種罕見疾病,健保可以給付用藥。」

而另外一個相對的叫「異合子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黃瑞仁表示,這在臨床上很常見,「大概500人中就有1個,總膽固醇濃度差不多300mg/dL上下,也是容易產生動脈硬化。」他解釋,動脈硬化如果在心臟就是冠狀動脈狹窄,如果斑塊破裂就會造成急性心肌梗塞,在腦血管的話就是腦血管狹窄、又會造成缺血性腦中風,「如果在腳的血管,這個叫做下肢動脈狹窄,等於是全身性的動脈硬化,不管是對心、對腦、對下肢動脈,其實都會造成動脈硬化和動脈狹窄。」

控制3指數預防「高膽固醇血症」

問到要如何預防「高膽固醇血症」?

黃瑞仁表示,「現在預防就是要先抽血,要先知道數值,有數字就能管理。」要了解血中的血脂肪數字,黃瑞仁建議20歲以上就應該先抽第一次,參考數值為:

1. 三酸甘油酯:正常應小於150mg/dL

2. 總膽固醇:盡量要小於200mg/dL

3. 高密度膽固醇:男性大於40mg/dL、女性超過50mg/dL

他表示,目前沒有藥物可以提高好的膽固醇中的濃度,「只有2個方法,有抽菸的人戒菸、沒有運動的人要運動。」「如果20歲第一次抽的血數值都很漂亮,20歲到40歲間大概3年抽一次,如果20歲抽,有一個數值已經超標,在控制飲食、運動生活型態改變3-6個月後,半年後再抽血一次看有無改善,有改善後要維持,之後建議每年至少抽一次。」

至於指數以經有超標的民眾,黃瑞仁表示現在也有很好的口服、皮下注射降膽固醇藥物,「醫學上可以用的武器相當多,尤其是針對那群最可憐同合子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的病人,過去10幾20年前,幾乎是無藥可醫,只能看他們不論是腦血管、心臟血管一次次地狹窄,再次心肌梗塞、腦中風,最後死亡,現在藥物都可以及早預防這些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

不過黃瑞仁仍提醒民眾,國健署目前針對40歲以上未滿65歲民眾,提供每3年1次的成人健檢,65歲則提供1年1次的檢查,可透過抽血檢查,及早發現是否罹患高膽固醇血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