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采風》不同世代的建築師..修澤蘭、沈祖海、林友寒所設計的四所教堂

宗教文化

台灣的教堂不比西洋教堂建築發展歷史悠久,早期多由外來宣教士主導設計。近年時代變化,許多教堂面臨信徒高齡化而流失的危機。然而,新興結婚教堂也隨之而起,這從新北市教堂的演變即可得知。

看教堂之前,先來了解為何基督教(泛稱)有教堂?教堂建築的特色又是什麼?聖經十誡核心明載:「當記念安息日,守為聖日。」基督門徒在耶穌復活昇天後,開始聚集、傳道,就是教會的開始。

台灣的教堂,不比西洋教堂建築發展歷史悠久,早期多由外來宣教士主導設計。二戰後,教堂建築設計自由度大增,當然還是離不開十字配置、十字架,但多數也常引用來自哥德樣式的尖拱、象徵光明的大型窗戶,以及源自古典教堂建築的聖經故事彩繪玻璃等。

企圖使建築除了是地標之外,也將信仰精神以建築、藝術作詮釋。

本文特別介紹不同世代的建築師修澤蘭、沈祖海和林友寒等所設計的四所教堂,包括:校園教堂聖公會淡水降臨堂、結婚禮堂淡江教會新堂,以及新店的兩座社區教堂──大坪林聖三天主堂及花園新城教會。

新店花園新城教會,是近代建築師中難能可貴的女傑修澤蘭的作品。(攝影/林東生)

聖三天主堂,德籍神父建築師營造漁船意象

先看社區教堂。新店大坪林的聖三天主堂,始於德國天主教聖言會,是1960 年代美籍萬德華神父向故鄉美國教友募款美金二萬五千元,開始建造。設計者為德籍聖言會的林慎白神父(Friedrich Linzenbach),他也是建築師,曾任輔仁大學校園整體規劃的總建築師,更是聖言會亞洲區總建築師。1962 年任職聖言會羅馬總部建築部主任,主導規劃聖言會所在地的興建工事,其教堂除了台灣之外,還分布亞、非、南美等地。

此堂於1964 年底落成,有著流線外型,狀似以十字架為頂之小塔,將大型魚網拋向深處。概念是以無柱結構,用波浪狀的橫樑撐起大空間的屋頂,象徵漁網,並與教堂外的十字架銜接,象徵捕魚。堂內祭壇再次營造漁船意象,位在聖體櫃的十字架耶穌作舵手,是座二度象徵捕魚的教會。

祭壇後左牆,為拖網與魚群,右牆金黃色半球代表日月星辰。牆面遍布極度不規則的雕紋,表示宇宙渾沌。這幅馬賽克畫,是德籍藝術家Edzard Seeger 於慕尼黑製作完成,運來台灣。堂內及和好室(告解亭)的彩色玻璃窗,表達天主救贖世人,由兩位德國藝術家── W. Klocke描繪,O. Peter製作。

聖約翰科技大學於1973 年建立聖公會淡水降臨堂,由當時校董、上海聖約翰大學校友沈祖海設計。(攝影/駱亭伶)

新城教會是建築師女修澤蘭的作品

新店的花園新城教會,是近代建築師中難能可貴的女傑修澤蘭的作品。她與先生傅積寬在1960 年代末開發「花園新城」,是台灣第一個整體開發的大型花園住宅社區,1,200 戶的各式住宅,容納數千人口的小市鎮。

花園新城有修澤蘭設計的新城教會,空間序列由鋸齒狀的外凸雨遮造型物進入低矮門廳,再入寬闊的主堂,以薄殼結構構成,氣勢恢弘。約六層樓高的主堂,由鏤刻開口大十字架形成主視覺,氣勢不下於安藤忠雄光之教堂。

弧形牆略有收束,空間形成弧梯狀,側面長條開窗是彩繪玻璃,用抽象線條表達聖經故事,以藝術氣息展現宗教意象。牆框帶尖拱線角作收束,天花板由八角造型彩繪玻璃形成頂視焦點,外繞弧形密格線襯底。視覺效應非常熱鬧,也符合修澤蘭慣用的混凝土雕塑性。

聖公會降臨堂,深耕淡水的大學聖堂

淡水首座婚禮教堂,預計2021 年第二季落成,位於頂樓9樓的婚禮教堂擁有壯闊海景。

聖約翰科技大學教會學校,在1973 年建立聖公會淡水降臨堂,由當時校董、上海聖約翰大學校友沈祖海設計,經費由台灣人捐獻及聖公會美國總會撥款。高聳十字架矗立於校門,拱型外牆,象徵著農人篛笠,深耕於淡水此地,內部也由此弧牆形成聚會空間,聖壇上有十字架高高垂掛。北藝大黎志文教授在教堂四周新闢「十架苦路」,記載耶穌從最後的晚餐到釘在十字架上,直到復活,共有14 座石雕。

聖壇上的降臨彩繪玻璃、雅各天梯及天將黎明,為美國波士頓設計師Lyn Hovey 及日裔美國人Michio Ihara 所設計。此教學校園的聖堂,成為該校明顯的標誌,營造神聖空間的兩面性。

淡江教會新教堂 ,眺望海景的結婚禮堂

至於淡江教會新教堂,該教會牧師莊育銘預計未來淡海新市鎮將有15 萬人口,為大量人口福音之需要,應建立指標性教會,淡江教會於是在此興築新堂。

他也將此新堂設定為淡水首座婚禮教堂,預計2021年第二季落成。未來除了是信仰聚會場所之外,位於頂樓9 樓的婚禮教堂擁有壯闊海景,屋頂的十字型玻璃天窗對著上方航道的飛機照耀。此案由清水建築工坊、林友寒旅德建築師、林彥穎建築師事務所設計施作。

綜觀台灣教會,一路走來反映了不同世代的觀點,新舊教堂在新北市也如同閱讀台灣教會史,豐富的文化脈絡及歷史演變,留給民眾深刻的印象。

丁榮生:撰文.攝影

旅遊人生,趣味寫作。策劃建築、都市發展、藝術等主題行旅,讓大家體會空間的美感經驗。持續撰寫建築文章與大眾分享, 從空間之美,放眼全球。現任方• 遠行旅文化創意總監。

本文轉載自《新北市文化》季刊。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