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Z疫苗施打第二天》打完疫苗發燒代表保護力越好?防疫醫師一次解答

武漢肺炎

新冠AZ疫苗22日正式開打,截至今中午全台接種人數1578劑,由於單日打不到兩千劑,是否有點「漏氣」,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施打第一天類似試營運階段,後續應會加速。

莊人祥表示,新冠肺炎疫苗是新興疫苗,每個醫院都須建立標準流程,開放接種人數可能較少,加上醫護分批施打,第一天會打得比較少,之後其他醫護人員看到第一梯施打者有沒有副作用,應該就有機會加速施打。

打完疫苗之後應該多喝水?

對於外界有打完疫苗多喝水的說法,也有部分醫護打完疫苗發燒,今天一起參加記者會的疾病管制署預防醫學辦公室防疫醫師林詠青表示,打疫苗是刺激免疫系統造成免疫反應,才會出現發燒、頭痛,多喝水休息是一般性建議,接種疫苗後的發燒多短暫情況,應該可以正常作息。

至於有網友提到,打完疫苗發燒代表保護力越好,林詠青解釋,接種疫苗後的發燒和局部種痛是免疫反應,但產生狀況的嚴重程度和保護力不是正相關,所以不是發燒或越腫痛,就保護力就越好,而是每個人對產生發燒和腫痛的情況不一樣,不適沒有不舒服疫苗就沒有效。

出現今年首例境外移入屈公病確定病例

另外,疾管署今(23)日也發布疫情監測周報,國內出現今年首例境外移入屈公病確定病例,為印尼籍20多歲男性,今年3月16日來臺工作,因發燒於機場攔檢通報,經登革熱NS1快篩陰性後,送至醫院就醫及採檢COVID-19,其中機場採檢之血清檢出屈公病毒陽性確診。個案目前住院隔離中,同行者2人目前均無疑似症狀。

台灣自2007年10月將屈公病納入法定傳染病以來,累計232例確定病例,其中本土病例21例,境外移入211例;境外移入病例中,九成個案感染地為東南亞國家,以緬甸(70例)為多,其次為印尼(62例)及菲律賓(28例)。近期東南亞多數國家屈公病疫情處相對低點,泰國及馬來西亞今年迄今累計百餘例,尚低於去年同期,惟馬來西亞吉隆坡洗都(Sentul)近期爆發屈公病疫情,2月16日迄今累計已逾50例。

疾管署指出,屈公病與登革熱相同,都是藉由帶病毒的白線斑蚊或埃及斑蚊叮咬而感染,潛伏期2至12天,發病前2天至發病後5天為病毒血症期(可傳染期)。屈公病感染症狀包括突然發燒、關節疼痛或關節炎(特別是手腳的小關節、手腕和腳踝)、頭痛、噁心、嘔吐、疲倦、肌肉疼痛,約半數患者會出現皮疹;大多數患者約在7至10天內可康復。

疾管署呼籲,計劃前往東南亞等屈公病流行地區的民眾,應做好防蚊措施,穿著淺色長袖衣褲,使用政府機關核可,含敵避(DEET)、派卡瑞丁(Picaridin)或伊默克(IR3535)成分的防蚊藥劑,並居住在有紗門、紗窗的房舍。入境臺灣或居家檢疫期間,如出現疑似症狀,應主動通報衛生單位安排就醫,就醫時請告知TOCC(旅遊史、職業史、接觸史、群聚史)等,以利及早通報、診斷及治療。

新增1例境外移入,自荷蘭移入

在COVID-19疫情的部分則新增1例境外移入,為荷蘭籍20多歲男性,今年2月8日來臺工作,持有搭機前3日內檢驗陰性報告,入境時無症狀,並至防疫旅館檢疫。

指揮中心指出,個案2月23日檢疫期滿後,因工作需要,曾至醫院自費採檢,結果為陰性,因預計返回荷蘭,3月21日再次前往醫院自費採檢,檢出COVID-19陽性,於今日確診(Ct值36,次日核酸檢測為陰性,血清抗體IgM為陰性、IgG為陽性)。個案在臺期間並無症狀,已掌握接觸者3人,其中2人列居家隔離、1人列自主健康管理。

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185,001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通報(含182,950例排除),其中1,007例確診,分別為891例境外移入,77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2例航空器感染及1例不明;另1例(案530)移除為空號。確診個案中10人死亡、969人解除隔離、28人住院隔離中。

中國出現H5N6流感病例,50多歲男性已死亡

除此之外,中國出現H5N6流感病例,疾管署已將廣西壯族自治區旅遊疫情建議等級列為第二級「警示(Alert)」。

疾管署表示,世界衛生組織(WHO)16日公布,中國通報1例H5N6病例,為居住於廣西壯族自治區河池市50歲男性農民,具家禽暴露史,2月16日發病,17日肺炎重症住院,3月2日死亡,同住家人無發病。

中國自2014年起共計30例確診,10例死亡;WHO評估目前整體風險不變,人傳人風險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