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種幸福叫日常 》疫情之下齊心協力打造強大防疫保護網

地方防疫

當疫情成為日常,無名英雄們和民眾並肩防疫,你我貢獻一己之力,生活的步調才能繼續前行,每天的日常並不平常。

過去一年在疫情摧殘下,打亂多數國家原本的生活模式,台灣憑藉對抗疫情的超前部署,努力維持大家日常活動。台中市府團隊配合中央調度,與警消醫護和基層里幹事第一線抗疫英雄協力打造防疫保護網。我們必須警覺「新冠病毒可能一直與我們共存」,唯有大家團結一心,才能在這場大規模疫情風暴中堅定前行。

台中市設置14支防疫專責分隊,負責載送疑似個案就醫,守護市民安全,圖為第七救災救護大隊專業救護人員。

2020年疫情爆發初期,「醫院的確遇過有業者不願送便當。」童綜合醫院副院長吳肇鑫回想起,人們一開始因不了解而產生疑惑。他接著微笑說:「後來很快感受到民眾的愛心和誠意,醫院收到民眾主動送過來的物資,像護手霜和雞湯等營養品,多到用不完。」

從誤解到接納 提升疫情應對

2020年1月,童綜合醫院無端遭流言波及,成為疫情初期的受害者之一。吳肇鑫回想,謠言指醫院有確診患者並且封院。他回溯說,那時正值過年期間,住院病人數雖稍微下降,也約有1,000床病人。散布謠言的人或許出於惡作劇,而非惡意,但是對院方、病人家屬造成莫大壓力和困擾。「所幸檢察官很快介入,3天便起訴。」醫師面對防疫工作,最大的首要困難竟然是謠言。

防疫專責隊員著裝程序繁瑣,強化防護能力。

醫院遇到第二個震撼經歷是2020年4月敦睦艦隊返國確診案,這名確診個案是吳肇鑫親自做採檢。由於參與第一線工作,明瞭作業特性,吳肇鑫當時以視訊急診車的方式隔離問診,全身防護衣裝備做採檢,接觸時間不到10秒鐘。投入第一線疑似案例採檢的吳肇鑫時時要求醫院同仁防護要徹底,好還要更好,並且每隔一段時間便思考如何優化程序和醫院設施。

童綜合醫院護理長陳桂楨轉述吳肇鑫經常激勵醫院同仁說:「院方比你們更愛惜各位。」一方面提醒眾人不能有閃失,也是叮嚀工作人員好好保護自己,才能保護別人;加上醫院重視溝通,了解第一線人員的想法和需求,在設備和病房空間上做改善,還增設造價450萬元的紫外線消毒機器人,讓醫護人員倍感支持。

防疫專責隊員全副武裝,保護民眾與自身安全。

陳桂楨在檢疫專責病房服務,前後有80多名疑似病例進住,她承受很大心理壓力,避免和家人談到自己的工作內容。父母輾轉知道後,不忍給女兒壓力,時常拿不同藉口提高打電話次數,表達關懷。陳桂楨只好鄭重向他們解釋,院方標準防護裝備完善,且加強消毒和隔離規定,讓父母安心。

她心中當然很清楚,每個環節都不容大意,她也是不厭其煩地一再叮嚀同仁標準防護作業程序。

支持是最強大的抗疫後盾

在病人照護部分,陳桂楨分享了一名年輕新冠肺炎確診案例。這名女病患雖是輕症,但因為採檢反覆出現陰陽不同結果,在病房待了一個半月,有時憂慮到哭出來。護理人員時時給她打氣,一天跟她視訊好幾次。她住院期間遇母親節,護理人員幫她準備一朵紙摺的康乃馨遞給前來探病的母親,病患母親感慨掉淚。這名年輕病患隨後在護士節,給每名護理師卡片,表示感謝。在嚴峻冰冷的病毒戰中,這樣醫病溫暖互動,溫柔的心意交流,讓資深的陳桂楨銘記在心。

刻意不跟家人講明自己的工作可能接觸病原,獨自承擔心理壓力的還有專責救護隊小隊長顏志軒。他在疫情爆發初期就堅守第一線,甚至接過武漢包機回台民眾的檢疫運送任務。當時是自願前往支援,回家面對同住的妻子和讀小一以及幼稚園的孩子,「根本不敢跟家人講」。擁有高級救護技術員證照的顏志軒心懷救護任務,同時坦承背負的心理壓力不為外人道,面對不明傳染病,對病毒還不熟悉的階段,心中不免自問防護是否足夠?

在疫情期間醫護人員身著防護裝備,小心翼翼為民眾採檢。

顏志軒說,目前出勤任務,都小心翼翼穿戴上N95口罩、防潑濺衣、手套、護目鏡、外加連身防護衣,比基本防護要求更高一級的防護裝備,讓他們執勤時無後顧之憂。今年初以來,1922疫情通報及諮詢專線接獲的諮詢數量上升,提醒眾人提高警覺,防疫不容鬆懈。桃園醫院院內感染事件一度令國人擔憂引發社區感染,所幸警報解除,但是經歷這次事件,也讓眾人明白防疫是長期抗戰,各個環節都不容輕忽。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基於國內防疫安全,並規定越南和泰國移工居家檢疫14日後,翌日應到醫院辦理採檢。面對擴大採檢的需求,童綜合醫院副院長吳肇鑫為醫院設計出分艙、分流採檢流程,提高效率,並且在院區小公園設置4座兼具美感的貨櫃屋,採分隔醫護人員和受檢者的動態區隔、空間區隔、以及上午採檢國人、下午移工的時間錯開等原則,提高安全性。

此外也設計採檢屏風,阻隔採檢醫事人員和受檢者,今年春天又進化到設置機器人採檢站,讓醫事人員和受檢者零接觸,而且不到1小時便可得出PCR(聚合酶連鎖反應)檢驗結果。

這些默默為防疫工作盡心盡力的醫護和救護人員守護了我們的安全和健康,讓我們在出太陽的好日子,可以自由地騎自行車上街,戴上口罩可以參觀博物館、到歌劇院看表演,和全球其他國家形成強烈對比。歐美國家為了抑制病毒擴散,甚至需要封城,要求民眾留在家中,他們對台灣人能維持平常生活節奏,感到驚奇又羨慕不已。

居家關懷的無名英雄

另一群不惜「碎碎念」防疫的是里幹事,一名37歲的里幹事在年前稍微可以喘息時表示,他們的工作負責對剛入境回國的民眾說明居家檢疫的規定。返鄉準備過年的人潮不容小覷,如西屯區惠來里,計有一日破百件的居家檢疫個案;他本人所在地區,最高處理過一天60多件。平日工作節奏如下:整個上午打電話向居家檢疫者一一說明注意事項;之後,騎機車到處發送防疫關懷包。這些都稀鬆平常,他好脾氣地說,這個工作要隨時提醒自己提高EQ。比較麻煩的是,居家檢疫者強調個人需求,「我們通常會請他通知親友處理,或者住大樓的人可請管理員協助處理。」

里幹事執行居家檢疫關懷工作耗費的時間很多,確定個人基本資料,要求檢疫者維持手機暢通並每天回報狀況只是基本項目,還需回覆各式各樣細項問題,比如自主健康管理如何進行、什麼是「非必要不要外出」等等。他還曾應居家檢疫者的要求,幫忙去醫院拿藥,涉及的交通和等待時間,都是隱形的工作內容。但是為了確保完成徹底隔離14天,里幹事不計辛勞地完成各項任務。

防疫工作有賴第一線人員的付出和勇往直前,期待疫苗的同時,祈願台灣沒有任一專業人員因病毒而倒下。

本文轉載自《漾台中》。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