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高!中國企業首季債券違約金額飆到151億美元 地產商占比最大

中國企業

中國房地產開發商將繼續出現債券違約的情況,地產商佔中國第一季債券違約金額的27%。在各行業當中,地產商違約占比最大,原因是北京方面開始採取行動,限縮負債累累的地產商繼續借款。

《彭博》彙編的數據顯示,第一季中國在岸和離岸的債券違約金額創下紀錄新高,達到151億美元,其中地產商占了27%。

第一季公司債違約金額創新高,達到151億美元

在2021年前三個月,中國公司債在岸違約金額747.5億元人民幣(114億美元),是去年同期的兩倍多,離岸債券(海外發行債券)的違約翻了三倍,達到37億美元。

在武漢肺炎大流行的感染高峰期之後,各地解除封鎖,政府開始採取行動遏制房地產領域由債務推動的擴張,這是重新聚焦金融風險的行動方案。

上個月,中國最高銀行業監管機構對房地產泡沫表示擔憂,最近房市動向顯示,投資的風險不斷升高,開發商是最有可能受到北京去槓桿化影響的公司。

華夏幸福、天津房地產、紫光為欠債不還大戶

興業證券分析師黃衛平(音譯)表示:「政策制定者今年將允許更多公司違約,特別是能源領域的地方國有企業以及借貸激增,債務負擔沉重的房地產開發商。」

在過去的幾年,開發商在中國公司債券違約中所佔的比例迅速上升。

彭博彙編的數據顯示,今年第一季違約大增,歸咎地產商華夏幸福基業(CFLD)和天津房地產集團分別違約的逾100億元人民幣債券所致。2021年初,政府支持的晶片開發公司清華紫光集團和海南航空控股債券違約金額更是超過這一水準。

從地區來看,海南省政府發行人第一季在岸債券違約金額最多,為人民幣230億元。緊隨其後的是紫光集團總部所在的北京,第三是天津。

同時,有跡象表明地方政府融資工具(LGFV)有壓力,即使地方政府沒有違約公共債券的紀錄,但是一家地方政府融資平台最近拖欠9.15億元的商業票據,

地方政府融資工具遭遇壓力

分析師一直在強調信貸風險的增加和地產業的分歧。在3月的年度人民代表大會上,地方政府隱性債務被提升為「國家安全」問題。

彭博社上月調查的18家固定收益交易商和分析師中,有三分之二的人預計,政府在去槓桿化和降低金融體系風險方面的新努力,將增加今年LGFV的再融資壓力,只有兩名受訪者預測2021年公共債券將首次違約。  

中國房地產市場岌岌可危,恆大雖還在硬撐,但整體房地產開發商今年的離岸債務直線飆高,竟達535億美元(逾新台幣1.5兆),整整比2020年的254億美元多出一倍以上,其中有476億美元還是美元債券。最令人擔憂的是,中國監管機構已經畫出紅線,國營銀行對這些不積極支持這些地產商,房市暗藏泡沫化危機。

房市暗藏泡沫化危機

《華爾街日報》1月16日報導,債券研究公司CreditSights統計,中國地產商今年需要償還的離岸債務高達535億美元(1.5兆台幣),比去年增加一倍,其中絕大部分是美元債務,金額達476億美元。由此可見,今年中國地產商有大量的國際債務需要再融資,卻面臨嚴格的貸款條件,使得違約風險攀升。 

澳盛銀行(ANZ)信貸策略負責人Owen Gallimore指出,一月中旬,約有340億美元的中國公司債殖利率率超過15%,其中包括255億美元的房地產債務。當現有殖利率超過15%時,公司很難獲得銀行融資。

其中,中國最大的開發商兼亞洲最大的垃圾債券發行商-中國恆大集團,今年到期的債務總額接近30億美元,未償還的美元債券殖利率率在13%至17%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