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實戰》想轉骨卻一路跌跌撞撞..台灣企業成功轉型的三個關鍵

企業管理

你有沒有想過,台灣許多世界級公司,為什麼無一例外,皆是代工?

台灣也有許多穩居世界翹楚的產業冠軍,為什麼無一例外,皆為隱形?

隱形冠軍雖好,可惜為人作嫁.台灣底氣足、家底實的企業那麼多,為什麼無法走向台前?

縱使不想人前顯貴,企業到了中年,難免要轉型,但我們最常聽到的卻是:轉型之路窒礙難行,碰一鼻子灰後,不得已重回老路

走上舞台,真有那麼難嗎?

走上舞台,需要具備三種能力:

1. 重新定義市場

2. 訂規格

3. 建構成熟的商業機制、完備由下而上的執行能力

重新定義市場,難嗎?

絕大多數的企業成立之時,都是因為遇上風口、找到門路,眼前有個掙錢的機會,舖子就開起來了.

有多少企業在草創之時就已目標放在全產業、全市場,看準住大家早已不耐、卻又只能接受的缺口,用新的思維和方法一舉跨入,挑戰既有競爭者,而取得定義市場的機會呢?

少之又少.因為很難。

有多難姑且不論,在這個點上認真思考過的企業,百中無一

訂規格,難嗎?

許多台灣公司都有技術實力,但訂規格不只是技術傲人那麼簡單。

商業世界裡,產業的規格牽涉到政治手腕、檯面上結盟、檯面下合縱,這和準時交付客戶合規的商品,不在同一個量級。

拿人訂單,只要對標準負責;在國際市場折衝往來、擺平利益、協調糾紛、還要領先市場佈局,那就不是技術,而是胸襟、視野、手腕和氣量的考驗了

有訂規格實力與企圖的公司,千中無一

至於建構成熟的商業機制、同時具備由下而上執行能力的企業,又幾多呢?

萬中無一

跟你分享一個數字:

當whats app用220億美金賣給facebook的時候,公司55人,員工平均分到4.3億

試想一下,今天在台灣市值220億美金的企業,你猜,員工大約多少人?

whats app交易時尚未上市,交易的成果也不是什麼天大的紀錄.但這種案例在台灣只能當成別人家的鬼故事

在台灣,一間新創公司奮鬥多年,能用小幾百萬美金的金額賣掉,就可以被傳頌許久,那些只有從中國和美國才聽得到的傳奇,在這裡可是想都不敢想

為什麼?

因為台灣企業絕大多數是家父長制或官僚架構.上行下效好要求,只是能做的東西,很簡單。

莫說世界已經虛擬化,真正在台灣能做到人少質精、員工自主、少人多功、實現指數型成長的組織,一隻手都數得出來

難道我們就只能在工廠輪班、只能為人代工、只能在小島裡稱王?

難道台灣人,真的不如人嗎?

當然不是。

台灣雖小,但我們流淌海洋民族的血液,境隨時轉,台灣的局面縱有挑戰、卻大有可為。

燈光打過來,站上舞台時間到,試問,我們有沒有底氣?

能不能成功?很難講.但怕搞砸而畏縮、怕失敗而躊躇,卻是失敗的前奏!

既然如此,要怎麼培養組織能力,建立成熟的商業機制呢?

成熟的商業機制,至少要具備三要件:

基礎:穩定的營收,持續創造企業的血液:現金。

成長:兩成以上營收來自高成長(yoy20%以上)的商品與服務

未來:經營者用一成以上的心力關照未來五年的趨勢與研發

用財務數字描述,就是盈餘再投資比例不低於兩成、股東權益報酬率要穩定在15%以上

說難,很難,尤其對習慣逐水草而居、將本求利,甚至短視近利的台灣企業主,真難。

說不難,也不難,有志氣的企業,只要掌握幾個關鍵點,不難!

企業轉型成功的關鍵

1.換腦袋,先於定策略!

多年前我在微軟公司服務時,公司每年都要挑選幾個流行語作行銷之用,因應而生的研討會方能吸引爆滿的群眾.但盛會年年辦,脫穎而出的人卻不多。

大家喜歡跟流行,深怕別人談的東西自己不知道,所以幾十年前就已成熟的AI、兩千年前發展完備的資料科學、千禧年後廣泛運用的實時數據分析,只要套個新衫,就可拿出來再賣一遍

這些東西聽多了雖不傷身,對企業管理、發展、轉型的效用極其有限。

試想,有一天你老了、身體不好使了,天天吃營養食品又如何?

如果身體痠痛來自於姿勢不良,那天天整復也沒用

慢性病,又比姿勢不良難處理,如果病根是自癒力不足,吃再多補藥,也於事無補

辣手的名詞、高大上的策略,就是企業補藥,平日吃吃可也,如果真有病?吃再多也沒用

先換腦袋才有用!

我們身體細胞七天一換,肝臟每七個月就換一顆全新的,連你以為用了幾十年的老骨頭,也每十年就代際更新一次。

以我為例,活到現在五十年了,身體的皮膚血液不知換了多少輪,連肝臟都已經更新了七十顆,骨架也打掉重裝了五次。

許多人有病就急著看醫生,卻不知最好的醫生就是腦袋。

你應該明白,身體本來就有強大的自癒力,這種力量別說轉型,整個換掉都可以!

力量從何而來?從你腦袋來!

人受父精母血,從胚胎發育而來,胚胎分裂後最初就是長成腦袋、再建立脊隨與神經叢,逐步發展初五臟六腑,最後才是四肢

腦袋是身體的根本,由腦袋指揮整個身體的換代更新.一但腦袋不好使了,五臟六腑連帶出問題;企業是人的組織,當然也是相同的道理。

人的肢體、企業的營銷與業務;人的臟腑經脈、企業的運營調度

人的器官、經脈,由人的腦袋管;企業的組織、運營,老闆的腦袋管

腦袋如果不換,學再多東西、導入再多計畫,都沒有用

2. 先有行動力,再去想行動

華人有很多優點,也有不少缺點

華人普遍比較客氣,對自己的利益不好公開爭取、對老闆交付的任務也不好意思說不,所以常常就變成表面平和、私下不平;一件事不想做、不會做,不好意思明說,往往就會應付了事

但就這種習慣,讓組織裡的溝通無效、會議議而不決、承諾不可信賴,往好處想是容錯率高,往壞處想,就是人多嘴雜、效率奇低,這樣的組織一大,往往各自為政,大家都只想管好眼前的地盤,果真如此,做做代工可以,什麼指數型成長,就別奢望了

傳統的缺點不排除、企業文化不調整,就算你是孫悟空,也只能帶一群豬八戒

要讓你的公司成功取經,首先你必須成為唐三藏,有清晰的目標、堅毅的態度、制裁孫悟空的法寶、和時不時的監督與嘮叨。

只有唐三藏,能帶孫悟空,所以當主管、高幹、老闆的,要時時記得,要想辦法讓下面的人變為孫悟空,而不是凡事事必躬親,讓下面的人毫無試錯與獨當一面的機會

捨此不由,你自己變成孫悟空,一翻十萬八千里,快是快了,但取不到經,公司卻已歸西

 3. 改基因,先於練身體

基因決定了我們此生身高的上限與下限,不管你如何鍛鍊身體、吃好睡好,你的身高都有先天的上限

企業是人為創造的組織,當然也有基因.只是企業和人不同,基因隨時可改,與其在不清楚的地方盲人摸象,不如痛下決心改造基因,讓企業潛在的生長空間可以被騰挪出來

變基因的第一步,就是改變看事情的維度與高度

《企業實戰》專欄,就是要協助有志氣的企業改基因、換腦袋,用頂層思維的練習抬高你的高度、用科學的方法改變你看事情的維度

當你視野、胸襟究不一樣了,你企業的基因也就跟著改變了。

為什麼有《企業實戰》這個專欄

讓我來為你做個自我介紹

我是李伯彥,擔任多年的商業顧問,涵蓋了上市、新創、高成長等不同的企業

讓我跟大家覆盤一下,我過去做過什麼

兩千年我加入微軟公司之前,是銀行電子金融部門的主管.加入微軟之後,我先後擔任了金融、製造、政府等三個事業部門的解決方案經理

2003年我參與成立多普達國際,負責亞洲市場開發與產品行銷,2007年公司被併購,我轉而擔任宏達亞太區行銷總監

在這段期間,我多次單槍匹馬至亞洲各國開拓市場,前後在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菲律賓、泰國、澳洲、韓國等地簽訂合約、上市產品,並協助當地辦公室

2008年後我轉換跑道,協調美國軟件與台灣硬件工程團隊,幫公司建立網路服務架構

我在台美兩地奔波,同時與世界各地的業務單位溝通需求,讓我對跨國合作與不同國家的文化有深刻的理解與洞察

2010年我透過算法設計,幫公司建立全球零售追蹤系統,作為全球運籌、庫存預測與銷售管理的依據.系統在我離開多年後還持續運作

我多次與歐、亞、美洲與當地的龍頭企業合作,個人與團隊亦曾申請多項美國軟體專利.職業生涯的最後,我代表公司說服電信龍頭成立合資公司,擔任法人董事,直到公司設立成功後離開

綜觀我職業生涯的期間,我歷任新創、併購、購併、合資等過程,做過產品、銷售、品牌、行銷、系統開發等工作,可以說一輩子都在解決複雜問題、開發市場

我就讀台大EMBA時,看了許多個案,我深深感覺到國外商業案例中的人、事、時、地與台灣的商業、社會、文化環境大相徑庭,但在當時本土企業所做成的個案,卻是一個都沒有

如果沒有考慮亞洲特有的文化與邏輯,直接套用國外管理機制與商業教案?肯定徒勞無功

為什麼《企業實戰》能協助你轉型成功、達成目標?

10年前我在職場高峰期退休,花了十餘年研讀易經與東方哲學思想,亦在《信傳媒》的邀請下開設《易經之美》專欄.為了對社會有所貢獻,我與中國信託合作成立免費的行銷平台,希望協助有志氣的創業者一個開拓市場的管道

可惜不賺錢的事非我專長,做了幾年無甚成效,但我也把握空閒的時間擔任幾間公司的顧問,深刻感悟台灣企業共同的病根與潛在的機會,結合自己市場開發與顧問經驗,希望利用這次與《信傳媒》的合作,將個人所學分享給台灣有至於轉型、成長的企業,以及有志氣的年輕人

我相信台灣企業要站上世界頂峰,除了要有專精的技術,更要有對市場、人性以及自我深刻的洞察,方能必竟其功。

若你的事業正在發展茁壯,相信專欄可以幫助你避開很多彎路;若你正在谷底,我也希望能協助你集中心力抓重點,在最短的時間內脫困。更重要的是,希望協助天底下所有有志氣的人,一起實現自己的志願。我希望對台灣的年輕人、創業者,以及有志氣的經營者,都有點幫助。

下一講,我們就要進入第一模塊:如何幫助你,以及你的企業換腦袋。

我們下一講,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