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胞治療」成新創事業與投資新顯學 瑞寶生醫獲仁寶副董陳瑞聰全力支持

產業脈動

「這當初是一個悲傷的故事」。瑞寶生醫總經理林彥良回憶,當年他的妹妹得了肺腺癌,他準備了所有積蓄帶著妹妹到國內國外四處求醫,吃盡苦頭依然無法挽回妹妹生命。

林彥良是仁寶集團研發大將,也曾被挖角到鴻海,在妹妹離世後,仁寶集團副董事長陳瑞聰向他招手,但他已無心回到職場。陳瑞聰問他:「你想做什麼?」林彥良想起妹妹臨終託付,於是回答說:「我想做細胞實驗室」。

差點從椅子上掉下來的陳瑞聰驚訝的說:「這個很花錢,我以個人名義資助你好了」,從此沒有再過問這件事,林彥良就在獲得陳瑞聰全力支持下前進:「我不想讓其它人也經歷那種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的處境。」

細胞治療是新創事業與投資市場顯學,吸引各路人馬搶進

隨著科技日新月異,法規逐漸鬆綁,細胞治療確實也成為醫療方式的新選擇。在元富證券與環球生技月刊共同主辦的《細胞概念股產業高峰會》上,主講人之一林彥良的故事令人動容;其他的講者包括有黑木投資合夥人羅敏菁、華淵鑑價公司副總陳淑珍、路迦生醫董事長唐稚超、啓弘生技董事長阮大同、富禾生醫總經理李建謀,提供投資人對再生醫療及細胞產業有清楚的認知與正確的投資思維。

細胞治療是再生醫學領域的一環,近年逐漸成為治療難症與絕症的新解方,更是新創事業與投資市場的顯學,吸引各路人馬搶進。台灣自2018年頒布《特管法》、開放部分自體細胞治療計畫以來,帶動產業快速發展。

目前已有超過60家的再生醫學相關公司,其中掛牌家數12家,合計市值超過1100億,掛牌家數與市值較一年前分別成長42%、380%。日前股價一度突破500元、今年來最高漲幅達219%、成為生技股股后的長聖就是代表。

「特管法」開啟台灣細胞治療產業新商機

根據再生醫學聯盟的統計,2020年前3季全球再生醫學(包括基因療法、細胞療法、組織工程等)獲得的資金挹注共159億美元,較2019年同期成長115%。截至2020年第3季末,全球進行中的再生醫學臨床試驗共有1109項,包括細胞免疫腫瘤學(492項)、基因治療(373項)、細胞治療(202項)等。

黑木投資合夥人羅敏菁指出,全球細胞治療市場的競爭越趨激烈,台灣在「特管法」的精神下,產業鏈逐漸成形,只是在細胞的基因治療領域較弱,例如台灣欠缺植入基因以提高免疫細胞辨識癌細胞能力的Car-T技術。

不過「特管法」的開放和獨立且可被管理的細胞工廠概念,讓細胞產品以類似藥品GMP式的管理,只要能累積更多的治療案例,台灣的細胞醫療便可吸引國際病患,形成台灣的利基。

特管法為台灣的細胞治療產業開啟了新興商機,從初期各家拼裝潢、拼服務的百花齊放到近年掀起價格戰,但廠商仍需持續進行多項國際標準的臨床實驗,以驗證技術實力。羅敏菁認為,自今年起產業將進入「療效戰」,有鑑於細胞治療的費用高昂,病患將會更重視療效與成果。

從初期拼裝潢、拼服務,產業將進入「療效戰」

在針對細胞治療企業的評估方面,華淵鑑價公司副總陳淑珍表示,國外生技公司較擅長打群架,透過併購或授權的方式取得技術,再整合相關無形資產,如法規、智財、通路、品牌等創造雙贏,同時也提供投資人出場機制。近年國際上細胞療法的併購案成交金額有愈來愈高之趨勢,顯示對細胞療法的重視度與需求量也愈來愈高。

她以鴻海集團與裕隆華創車電合資成立新公司,聯手打造電動車開放平台為例,在嶄新的營運規劃、策略合夥人的資金挹注及不同的團隊應用下,讓原裕隆自有品牌納智捷的整車研發技術有了更不一樣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