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浪啟程 江啟臣的海浪與藍天

書摘

馬英九在2012年順利連任後,陸續推出油電雙漲、復徵證所稅、刪減軍公教人員年終慰問金等政策。每個政策都是為了追求社會經濟的永續,也都有學理上的論據;但在當下,也都難免引起民怨。

太陽花的省思

隔年9月,馬總統與立法院王院長兩大黨內領袖,若干見解分歧浮上檯面,很遺憾被外界以「政爭」解讀,更令黨內人心浮動。當時江啟臣明顯感受到基層的抱怨反彈。但畢竟,江只是剛上任的菜鳥立委,沒有多少發言份量,因此只能回選區認真經營。

「從沒想到第一屆立委任內,會有人衝進立法院。很震驚!」

2014年3月18日,爆發反服貿抗爭者佔領國會的事件,最初江啟臣以為抗爭很快會落幕離場,沒想到佔領行動持續到白天,最後成為延續20多天的「太陽花運動」。

追其根本,太陽花運動肇因於「兩岸服貿協議」的簽訂審查流程被抨擊為「黑箱、不透明」。其實依照當時法定程序,兩岸協議只有涉及修改國內法令時,才要送到立院實質審──例如ECFA早收清單、貨品貿易協定,都因為涉及修改關稅細則而經過實質審查。相對而言,服貿簽署後不用修法,依照《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第5條規定,只須送立院「備查」。

然而,或因服貿牽涉的產業範疇較多,加上兩岸關係的特殊,以及抗爭者與綠營的炒作渲染,確實有民眾開始對服貿產生疑慮。「真正不幸的是,當時既存的法定程序,無法滿足民眾對透明度與監督的期待。」

《兩岸協議簽署監督條例》至今未立法

當時立院朝野黨團曾同意對服貿逐條審查,但尷尬的是,這個工作找不到任何法源依據。無奈之下,立院只能「挪用」《立法院職權行使法》第60條,針對「行政命令」的審查流程來審服貿。但該程序為防立院怠惰拖垮行政效率,只給立院3個月審查,期滿若無結果就視為通過。「當時為此開了許多場公聽會,我自己就主持過好幾場。但其實大家心知肚明,民進黨一面主張審查,一面想透過抗爭畫面換取政治利益。」

江啟臣長期研究自由貿易協定,自然清楚在外部經貿談判、洽簽條約協議的過程中,同時與內部溝通,取得民主授權,所涉及「雙層賽局」的困難。早在服貿爭議浮現之初,他就曾研究各國國會,又是如何監督對外條約的談判。國會對政府簽訂國際條約的法律規範,在美國有《兩黨貿易促進授權法》,韓國有《洽簽FTA程序及執行法》,我國卻付之闕如。

因此江啟臣曾在2013年9月,呼籲應早日制定《治簽貿易條約程序及執行 法》,建立相關規範,才能凝聚全民共識、共同為台灣全球經貿戰略繼續努力。

後來抗爭者喊出「制定兩岸監督條例」的訴求,江啟臣也提了一個版本,主張立院決議有約束力,也有權把備查改實質審查。「綠營的6個版本,都在用詞上偷渡意識形態。我的版本則完全遵循憲法,聚焦在機制設計本身。」

太陽花佔領國會期間,朝野陷入僵局。內閣制政體此時還能解散國會改選,確定最新民意;但我國總統制下沒有化解機制,構成憲政危機。在抗爭者提出的訴求中,江啟臣也曾呼籲,應認真考慮「召開公民憲政會議」。他認為,馬總統可以親自召開,與抗爭者展開對話,作為當下憲政僵局的解套。

可惜的是,事件已經過去7年,當時浮現的根本制度問題都沒有解決。太陽花突顯的憲政體制問題,朝野應該要協力討論未來化解的機制,但至今沒有任何進展。而當時視為關鍵的《兩岸協議簽署監督條例》,立法院也遲未處理,連民進黨執政後也不列為優先法案。「服貿協議退場的條件是『先立法後審查』,至今法還沒有立,這是遺憾中的遺憾。」

逆風國民黨

2014年春,太陽花運動擋下服貿,立法院的朝野氣氛也轉趨凝重。馬政府與國民黨聲望受此重創,連帶波及年底地方首長選情。當時江啟臣在台中協助台中市長胡志強爭取連任,對時局轉變感受深刻。原本已經選得很辛苦,選前又爆發「黑心油事件」,讓局勢雪上加霜。

六都市長選前之夜,江啟臣跑完胡志強的造勢晚會後,趕去幫台中市議員李榮鴻站台;車子行經台中高鐵站時,特地和助理繞過去看看高鐵的返鄉狀況。「我印象很深刻,高鐵站裡外滿滿都是人,都是載客的車子,一台接一台,年輕人都跑回來投票。」

江啟臣原本評估,雖然大環境不好,但市長選舉還有得拼,對手林佳龍也不一定會贏。但隔天開票大家都傻眼,從預期小贏變成輸了20多萬票。議員部分雖然稍微好一點,但整體上也比預期差。

2014年的六都市長選舉,前桃園縣長吳志揚挑戰升格後的桃園市長,即便民調始終領先,最終仍敗陣。在首都台北市,柯文哲打著「白色力量」旗幟掀起旋風,壓過代表國民黨參選的連勝文。國民黨在六都中,只驚險保住新北市。

選舉開票當天,江啟臣趕到台中市議員張瀚分總部看結果,氣氛非常低迷。之後再轉到市長競選總部,胡志強、廖了以到現場,也只能跟大家說「辛苦了」。

「大環境是真的會影響投票!」2014年國民黨的雪崩式慘敗,讓江啟臣心裡有強烈的危機感。他開始確信:黨沒有作為,絕對會影響每個黨員選情。眼看13個月後就輪他自己選,他預知這場仗會極為辛苦,一定要提早準備。

隔天,江啟臣馬上就在服務處召集幕僚,宣佈即刻啟動選舉模式,備戰2016年立委選舉。農曆過年沒多久,就開始掛看板,啟動半選戰狀態。

2012年江啟臣首次參選,整個過程從無到有,花了9個月拼搏。這次爭取連任,反而更提前13個月就開始準備。「我當時的感覺是,黨每況愈下,但沒人可以救你。這艘大船要沉,我只能自己想辦法游泳,努力游上岸。」

人民是我的大咖

有張照片,深刻地停留在江啟臣腦海裡。2104年選完的第一次行政院會,新任六都市長到行政院開會,會後鄭文燦、陳菊、賴清德、林佳龍四位民進黨籍市長走出來,意氣風發。這張照片,讓他深深感受到什麼叫「勝者為王」。

「雪崩式的敗選強化對馬政府與國民黨不利的社會氛圍,在地方上能清楚感受到好像藍營做什麼都被罵。反觀民進黨聲勢持續上揚,在地方經營差異明顯。隨著台中市府換黨執政,也慢慢能感受到,市府不再像過去那樣配合,選民服務「回不去了」—阻礙變多、變困難,無法像過去一樣順暢。

跑了半年多後,江啟臣的對手浮現。原本的徐永明後來被蘇嘉全勸退,8月後確定由新潮流的台中市議員謝志忠出馬。離選舉只剩5個多月,剛開始江啟臣還有信心—畢竟前3年扎實耕耘,問政認真專業,服務鄉親回饋也蠻正面,地方服務更是漸入佳境。

然而選戰開打後,局勢並不樂觀。尤其是國民黨被打成「親中賣台」後,局勢已不在國民黨這邊。江啟臣身處台中感受非常深,他只能一天比一天更勤跑基層。「我不會形容,大概就像螳臂擋車一樣—不只總統選舉,立委選舉也一樣。整體氣勢沒拉起來,相互影響選情。」

當時國民黨提名的區域立委,幾乎每個人都人心惶惶,都只能想辦法自保,根本沒有能力去想其他事,黨中央也沒有能力顧區域立委。對江啟臣而言,最後2個月,蔡英文把豐原當成南來北往的中繼站與根據地,2015年一整年幾乎都重兵部署在豐原,蘇嘉全也早已設籍豐原,很多組織運作都在豐原穿梭。

他的對手是新潮流議員,新潮流的A咖三天兩頭來,包括賴清德、陳菊、段宜 康、綠營名嘴都來了;蔡英文、陳建仁也來了5、6次,陣容十分龐大。「選前兩個月,對手不斷有大咖站台,國民黨能找誰?」江啟臣的競選喊出「你在乎的,我更在乎」沒有大咖加持,只能定調「人民是我的大咖」。

海嘯下的倖存者

江啟臣孤軍奮戰,只能訴求選民。因為當時國民黨氣勢不佳,很多支持者催票時喊出「選人不選黨」。據當時各地樁腳回報,普遍認為豐原可以打成五五波,山城比較沒問題;選舉團隊往這個目標前進。即便到選前最後一週,江啟臣到街上掃街拜票,與民眾目光相對時,還能感到善意歡迎,或至少沒有厭惡。

選前一天他徒步繞街,晚上八點多結束。當時開始下雨變冷,天候轉壞;他請助理到車站觀察,並未出現返鄉投票人潮,評估投票率可能不高。「但這也代表, 投票主力會是在地居民,比較知道我在地方的服務努力,我也比較安心。」

沒想到,晚上10點鐘新聞爆出周子瑜事件。當時競選活動已結束,許多年輕人在臉書與網路論壇熱烈討論,不少人呼籲年輕人返鄉投票「下架國民黨」。「那晚我跟老婆說,選前發生這種事,投票會很不妙。」

投票當天天氣轉晴,但投票人潮未見大排長龍。直到中午過後,高速公路交流道開始塞車,投票站湧現人潮,江啟臣就開始感覺忐忑。投票結束後,東勢山城的投票所開票快,5點多幾乎已經開完,贏了7千多票,比2012年第一次選時贏的還多,反映出這4年勤跑深耕的成績。

江啟臣當時人不在豐原總部,直到快6點多時收到豐原總部的消息,氣氛非常緊張—當時許多里開出來都不好,不是輸,就是還在拉鋸。7點多大局底定。即便江啟臣如此努力耕耘,還是輸了豐原;幸好山城贏的幅度夠大,最後總票數小勝1,475票。

「那一晚宣布勝選的心情很沈重,完全沒有喜悦,覺得好像在驚濤駭浪中驚險過關。」江啟臣當時一度覺得,可能台中立委中自己表現最差。沒想到同黨立委楊瓊瓔 輸了1萬多票,顏寬恒也贏的驚險。國民黨不只在縣區輸,連市區也只有盧秀燕守住1席。

「當時大環境不好,周子瑜事件是最後的海嘯。」江啟臣選完後檢討認為,國民黨不好,黨員掛政黨品牌參選也不會好。他感到國民黨有些沈病若不解決,不把國民黨品牌重新擦亮,那每個從政黨員的包袱會很沈重、越來越難選。然而江啟臣畢竟才只是驚險連任的立委,過去更不曾接觸黨務工作,還沒有什麼「坎站」能去推動黨內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