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口被疑跌破14億 人口危機恐暴「中國沒有那麼強大」

中國議題

英國《金融時報》日前報導,2020年中國人口已降至14億人以下,是60年來首次出現萎縮,也就是說,中國上一次出現人口倒退已是1960年代初因「大躍進」而出現的「大饑荒」時期。

中國國家統計局隨即發表聲明反駁「2020年我國人口繼續保持增長」,然而《南華早報》直稱中國人口危機是「最欲蓋彌彰的國家秘密」,中國總人口數已過巔峰,將和台灣、日本、南韓等東亞國家一樣面臨愈趨嚴重的少子化、高齡化問題。

人口縮水暴露「中國並沒有那麼強大」

許多人相信中國遲未公布人口普查結果,是因中國人口萎縮是「不能說的秘密」,而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3月在人大宣布將「逐步延遲法定退休年齡」(現為男性60歲、女性55歲、女性工人50歲),更深化了這種印象。

《南華早報》指出,中國將面對少子化、高齡化下的退休金、健康照護及經濟衝擊等問題。尤其是美中貿易戰及國內勞動市場變遷,已使中國「世界工廠」地位動搖,製造業勞動力不足恐會促使中國經濟成長趨緩。

人口降低,也會影響其他國家對中國的評估。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研究員、《大國空巢》作者易富賢表示,美國經濟學家和官員相信,中國將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寶座,然而人口縮水可能暴露「中國並沒有他們想像中那麼強大」。

而若中國當局對人口數據動手腳,各種社會、經濟政策自然也得與數據相應才能自圓其說,但如此一來,可能導致中國落入為了門面執行錯誤政策,或者無法強力推行正確政策方向的窘境。

中國2013年准許身為獨生子女的夫婦生兩胎,2015年終止「一胎化」政策後每對夫婦可生兩名子女,現外界傳可能會開放至三個孩子。(圖片來源/flickr@Joan Vila)

2020年易富賢告訴《中央社》,他認為中共會在2021年「低調」廢止生育限制。事實上早在2016年,易富賢就在《紐約時報》警告生育計畫下中國勞工減少、人口老化,導致「中國的經濟永遠不會超越美國」。

就算人口萎縮,中國依然崛起?

然而《金融時報》首席外交評論員拉契曼(Gideon Rachman)指出,「糟糕的人口前景並不會阻止中國崛起」。

拉契曼認為,比起人口規模(即總人口數),人口結構才是問題癥結,雖然中國被預測2040年60歲以上年長者將佔總人口3成,但有近14億的人口基數,中長期而言中國仍有充足勞動力。

再者,有別於過去經濟與軍事力量重視「勞力密集」,現在「科技」比人力更為重要,而中國在機器人學、人工智慧都有高度發展;就算中國人均GDP永遠追不上美國,也不妨礙其經濟規模勝過美國。

印度是唯一人口規模足以與中國匹敵甚至超越他的對手,而且其人口結構相當年輕,根據印度內政部數據,20-64歲勞動人口佔50%,65歲以上僅4.8%。然而,印度經濟規模只有中國的五分之一,短時間印度難望其項背。

拉契曼認為包括中國在內,發展程度較高的東亞與歐美國家勢必都會走上人口萎縮、老化一途,未來的人口挑戰不再是比誰的生育率高,而是誰能「更妥善地接受並處理大規模移民」。

美國還有相對人口紅利

作為中國最大競爭對手,美國也從4月底開始公布人口普查數據,發現過去10年美國人口總數僅成長7.4%,是1930年以來最慢增速,主因為生育率下降與移民減少。

專家警告,美國恐進入「人口低成長」時代,並步上東亞、歐洲國家的高齡化社會後塵。

不過和台灣、日本和南韓比起來,美國人口狀況畢竟比較有餘裕,目前較多人關注美國人口變化如何導致政治版圖改變。

由於美國南部、西部「陽光帶」人口顯著成長,德州、佛羅里達州、北卡羅萊納州等共和黨票倉在眾議院將增加一個席次,而民主黨大本營紐約州、加州失去一個席次,這代表共和黨有望在2022年重新成為眾院多數黨。

不過也有專家指出,短期而言共和黨或許具有優勢,然而近年上述「紅州」(指傳統上支持共和黨的州)在青年族群、拉丁裔和非裔人口湧入下,已有「由紅翻藍」端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