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光男追憶恩師與梅畫深意 蔣青融清極不知寒

品味生活

水墨藝術家蔣青融(1922~2015)畢生觀梅、畫梅,擔任美術教師40餘年過程,除了教出許多傑出的水墨藝術家,也以冰清玉潔的梅花性格涵養學生人格。本文專訪其著名弟子、史博館前館長黃光男,請他暢談這位「晚晴畫室」主人的人師風範、生平故事、經典作品與藝術成就。

採訪當天,國立歷史博物館(以下簡稱史博館)第七任館長黃光男抱著畫作和厚厚的資料現身,76歲的他在桌上攤滿老照片,用筆頭指認一張張半世紀前的容顏,老館長甚至連信封都不放過,抽考我們上面的字跡是什麼字體?「魏碑體,端莊穩重。這是蔣老師的女兒蔣明秀寄來的,字很漂亮。」蔣青融提倡「書畫同源」,是以這只風塵僕僕的信封,不僅捎來資料,更直接透露藝術家的身教傳承。

不落俗套,留白識英才

蔣青融本名蔣峨誠,出身湖南省常德市,就讀南京藝專時,書才讀了1年半就遇上對日抗戰,後來隨國民政府遷臺,擔任中國青年軍的文書,期間受到韓長沂的賞識,推薦他擔任教職。時光倒轉回黃光男的藝術生涯起點,彼時是1960年代,30餘歲的蔣青融在高雄小港初中擔任美術代課老師。當時學程並不注重藝術教育,美術老師也容易被人漠視,不過蔣青融對自己的職責毫不懈怠。

蔣青融 《墨梅》 90X180公分 國立歷史博物館館藏 典藏編號75-00123

「老師第一堂課拿一顆木瓜、兩個橘子放在講臺上,說看到什麼畫什麼。早上10點多的陽光從玻璃灑下,受光線影響,水果有半面看起來白白的。人家畫畫都是一塗再塗,我調皮搗蛋,白的就留白,黑的畫黑。」第二天午餐時間,當資優班班長的黃光男被叫去蔣青融樓梯間改建的臨時宿舍,蔣老師擺下筆墨紙硯,要他改畫水墨畫,又是一陣揮灑。「我以為是昨天亂畫被處罰,結果一個月後獲得全縣國畫比賽初中組第二名,得獎後,老師叫我領獎我都不敢相信,還記了一個大功。」

觀察力與創造力都是藝術的關鍵要素,後來蔣老師告訴他,能保持特殊的空白作為畫面的光影,這是獨創思考,不落俗氣的先端,進而勉勵他勤加練習。在蔣青融的調教下,此後黃光男持續替學校爭取光榮,不只畫壁報,對外比賽也連連得獎,還在18歲時,入選全國學生美展。

因材施教,有教無類

在黃光男心目中,蔣青融是個脾氣耿直、忠貞愛國的讀書人,每次講到抗戰總是忍不住落淚,他把對國家社會的愛延續到教育上,因材施教,而且富有正義感,扶弱濟貧,對桀驁不馴的學生更是苦口婆心、語重心長地教導,絕不放棄任何一個人。對家境貧寒又天賦異稟的黃光男而言,尤其能深刻感受到蔣青融的惜才與愛才,更難忘恩師曾親自上山訪視一事。

「我家裡種甘蔗,上課都搭糖廠火車從鳳山坐到小港。蔣老師看到我用粗紙、牛皮紙練習水墨畫,打聽之下知道我家很窮,特別坐火車來看我。」農家子弟家徒四壁,沒有錢買東西宴客,母親便用一點點米加蕃薯籤煮飯,再炒幾顆原本要孵小雞的蛋,那是唯一的菜。此後,蔣青融時常贈送黃光男筆墨紙硯或是節省下的糧票,同時幫忙找打工的機會,例如引介他在寒暑假教兒童繪畫。「不只是我,只要學生有困難,老師都會伸出援手,他懷抱儒家情懷,認為品行端正才能對國家社會有益。」

蔣青融為了鼓勵黃光男認識藝壇前輩及他們的繪畫特色,要求15歲的他參訪書畫社團「海天藝苑」(今高雄市中國書畫學會),後來黃光男也擔任該學會最年輕的理事長,所磨練出的行政經驗成為日後擔綱臺北市立美術館館長、國立歷史博物館館長等職位之基石。黃光男就讀屏東師範二年級時,蔣青融亦為他的水鳥與水仙花畫作題字並裝裱付資,支持他參加1965年第五屆全國美展,鼓勵透過參展多了解畫壇動向,同時也不斷提點他業精於勤,需抱持開放心胸多加交流。黃光男日後無論在職涯的任何階段,未曾間斷創作並積極參與畫壇脈動,確實認真實踐了恩師的期許。

蔣青融過往舊照與1959年撰寫之《國畫簡史》。(黃光男提供)

書畫同源,畫梅習其骨

1962年蔣老師調至嘉義縣梅山國中任美術老師30年,這位畫梅的水墨畫家自此伴梅而居,築「晚晴山庒」,於此提煉墨韻渾厚、枝幹蒼勁磅礡、蕊瓣婉約的「蔣氏梅花」。黃光男說,蔣青融有感受才會作畫,教學不讓學生臨摹他的畫,僅要求參考構圖,指導從《梅花喜神譜》體會梅花的百種姿態。他強調書畫同源,學畫前先練字,並多多累積學問見識。畫畫重點不在形式,而是內容,自知根植於人格學養,技巧方能游刃有餘。正如揚州八怪之一李方膺畫梅花自題詩:「鐵幹銅皮碧玉枝,庭前老樹是吾師。畫家門戶須自立,不學元章 與補之。」

目光轉向3幅史博館收藏的蔣青融畫作,黃光男解析起注重筆力與墨韻的「蔣氏梅花」。「蔣老師用側筆畫出具空氣感的飛白,用中鋒畫出堅強的梅枝。他會國術、太極,運筆猶如打拳盤腿,主張練習穩重的魏碑,才有迴旋的力量。他的墨色濃淡乾溼層次豐富,明暗調子可達7至8層。最重要的是彰顯梅花性格,畫梅習其骨,結構氣勢要往上,往下一定要有轉折,代表文人畫精神寧願斷也不能妥協,象徵揚眉吐氣。」畫梅寫生要在花苞初綻到開4至6成時最佳,而傍晚的光影最能襯托姿態,有道是「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蔣青融(右)與黃光男(左)合影。(黃光男提供)

蔣青融亦以畫作募款,參與財團法人梅山文教基金會的創建,榮膺第七屆全球中華文化藝術薪傳獎,2015年4月29日於斗六榮民之家逝世,享壽95歲。黃光男說自己的人格受蔣老師影響最多,「人格修養往往是社會安定的力量,對人群要有溫度,關心社會發展,吸收更多知識後再加以判斷。一個人要有正氣,有所為,有所不為,貫徹梅花性格。」

本文轉載自《歷史文物》304期,蔡舒湉採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