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明股價衝破百元》台灣港務公司苦抱10年卻早早下車 少賺超過60億元

上市公司

陽明海運10日收在100.5元的歷史新高,股民歡聲雷動,然而可能有大股東不是很開心,那就是2月份賣掉5萬多張、3月再賣掉3萬多張的台灣港務公司。

保守估計,這兩次賣出可能讓港務公司少賺60億元台幣以上,諷刺的是,幾年前台灣港務公司才因買陽明可轉債來不及處分,變成股票後虧一筆錢,還被監察院調查。

台灣港務公司是陽明海運前10大股東,原本持股31.1萬張,和持股46.7萬張的交通部、46萬張的行政院國家發展基金都是陽明海運大股東,並擁有1席董事,主要是因為在2017年受全球航運景氣影響,世界第七大的韓國航運公司倒閉、陽明也岌岌可危,交通部決議減資彌補虧損,之後再增資10億股,自此「台灣港務公司」則是第三大股東,持股9.83%。

在此之前還有一段小插曲,2011年陽明股價在30元上下,台灣港務公司買了30億元的陽明海運可轉換債券,以一定價格可以把債券轉為股票,沒想到2015年、2016年全球海運不景氣,陽明的股價重跌到8、7元還朝6元邁進。

當年因陽明可轉債,台灣港務公司虧18億元

台灣港務公司要求陽明海運買回那批債券,誰知當初合約沒有寫的很明確,陽明海運沒有執行買回,台灣港務公司苦吞一大批陽明股票,最後導致帳面虧損18億元,遭到監察院的調查。

監察院在今年3月公布調查報告,結論中還說,「港務公司投資陽明海運公司縱係以配合政府政策為主要考量,惟仍應顧及投資所承受風險並妥擬相關避險措施,以降低損失之發生,俾免招致外界質疑政府以公帑挹注民營事業的經營。」

然而,就在監察院調查台灣港務公司對陽明的投資過程中,陽明歷經艱苦經營、拜疫情之賜而鹹魚翻生,2020年12月單月營收168億元,稅後盈餘50億元,比去年同期成長了3229%,每股獲利1.64元,創歷史新高,今年第一季營收662億元,3個月的營收抵掉去年上半年的營收,較去年第一季成長79.8%。

陽明鹹魚翻生,營業淨利和股價都創新高

弔詭的是,就在陽明重生,交出令人驚艷的成績單、且航運貨櫃前景依然看好的情況下,第三大股東台灣港務公司卻在今年1月、2月兩度申讓持股,2、3月執行賣出動作,一口氣賣了88,600張的陽明海運。

根據《公開資訊觀測站》上的紀錄,台灣港務公司在2月賣5萬5千張持股,總持股數一下掉到25萬6千多張,若把5月10日的收盤100.5元和2月最後一天收盤價29元相較,台灣港務公司至少少賺了39.32億元(若以2月均價計算賠更多)。

台灣港務公司3月賣股3萬3千6百張,對陽明實際持股減少到22萬2千8百多張,保守估計,若以3月最後一天收盤價37.7元為基準,到5月10日的100.5元比較,少賺了21.1億元。

換句話說,兩次操作下來,台灣港務公司至少少賺了60億元台幣,這大概是台灣許多上市櫃公司一年的營收。

連續兩個月賣陽明股票,少賺60億元以上

而且,根據決算書,台灣港務公司2020年的營收210億元,淨利55.7億元,如果這60億元進帳,台灣港務公司今年預算將超標2倍以上。

至今,陽明的股價算不算高點、該不該賣股票還不知道,但同期間,2到3月,行政院開發基金一張股票都沒賣、交通部也沒賣,陽明其他民間的大股東也沒賣。上次是被迫買在高價(可轉換公司債)被監察委員點名調查,這次這樣白白少賺60億元,不知道會是什麼後果。